圆觉经白话解六 为何凡圣有别
发布时间:2024-09-05 03:38:21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六 为何凡圣有别
于是清净慧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⒉,本所不见,本所不闻⒊。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注解]
⒈ 清净慧菩萨 智慧不住不着,虚心忘相。不为行位差别之相所染,名为清净慧。前面已明圆觉之性,凡圣无殊。但未分辨随顺圆觉之心,从凡至圣,所证所得有何差别。所以清净慧菩萨请问世尊,从凡至圣,如何差别。
⒉ 不思议事 于一味净觉之中,说轮回本末、种性差别、杂染等法,而无乖违过失,真不思议。
⒊ 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立相之教,染净迢然。破相之宗,染净俱绝。今显觉性染净融通,于此之前未曾闻见。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⒈,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⒉,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⒊。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⒋,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⒌。
[注解]
⒈ 圆觉自性非性性有 非什么性?非前五性,非贪爱等轮回差别之性。性有什么?前面所说差别之性,皆有圆觉。
⒉ 菩萨众生皆是幻化 约有幻垢,名曰众生。对离幻垢,名为菩萨。二者皆空。
⒊ 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眼能见一切,却不能自见眼根。眼光照瞩物时,所见之境,千差万别,能见之根,其性是一。所以说名性自平等。凡圣本无分别之心,本来平等,非谁所作。所以说亦无平等者。
⒋ 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及至菩萨七地,仍是梦中修道。此后圆明证悟,始知烦恼本无。所谓能断智慧,功用亦是虚妄。譬如梦中服药治病,觉病痊愈。从梦醒来,则知本来无病无药。所以说名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⒌ 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无寂灭之能,亦无所寂灭之相。心念不生,则能所双泯。
(此下论位阶差别。一、信位,凡夫随顺觉性;二、贤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三、圣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四、果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⒈,曾不自知念念生灭⒉,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⒊,即知此生,性自劳虑⒋。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⒌,即彼净解为自障碍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注解]
⒈ 由妄想我及爱我者 我体本无,妄想为有。金刚经说九类众生,无一不是妄想所生。愚夫执着有我,便起贪爱执着。
⒉ 念念生灭 我体本无,唯心故有。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念念相续。前灭后生,生已还灭。念念相续,生灭轮回。
⒊ 发明起灭 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
⒋ 性自劳虑 迷性之时,性有生灭。妄念劳役自己心性。千营万计念念不停。
⒌ 劳虑永断得法界净 无求无作,劳虑永断。何谓得法界净?于理法界。法界体中,绝诸劳虑,尘境不生。名之为净。于事法界,则分别念虑之心、差别尘境之法,十八界等,当体不生。名之为净。法界净秽,皆由自心。心秽则秽,心净则净。
⒍ 即彼净解为自障碍 粗念既尽,得少轻安。于彼净时,心生爱着。于净起解,名为净解。系心在净,故成障碍。非外尘碍,说名自碍。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⒈,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⒊,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巳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⒋。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⒌。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注解]
⒈ 觉碍为碍 已觉净碍,又生觉执。觉执之碍,还未登地。只能算是,地前菩萨。所觉是碍,能觉亦碍。将碍除碍,不得自在
⒉ 有照有觉 照谓观照。所谓觉者,即指寻伺。进入初禅,有寻有伺,二禅三禅,无寻有伺,此中照觉,仍是障碍。
⒊ 常觉不住唯识见道偈说: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能明智无所得,则此常觉不住。常觉即是无分别智,不住即是不取妄相。能取所取,二者俱离。照与照者,俱时寂灭。智与真如,平等平等。此常觉者,已非贤位所说寻伺,而是圣位无寻无伺,我生已尽,证阿罗汉矣。
⒋ 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以觉碍之心,灭所觉之碍。知碍本无,则已断灭,更有阿谁为灭碍者?
⒌ 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凡言语相,在于得意。若无言语,难以解惑。执言语相,却又迷真。标月之指,比喻言教。欲求见月,须藉指端。欲悟本心,须循佛教。因指见月,见月忘指。因教筌心,悟心忘教。存指则失真月,执教则失本心。为令学人,证实忘标,说所见月,毕竟非月。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⒈。得念失念,无非解脱⒉。成法破法,皆名涅槃⒊。智慧愚痴,通为般若⒋。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⒌无明真如,无异境界⒍。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⒎。众生国土,同一法性。⒏地狱天宫,皆为净土⒐。有性无性,齐成佛道⒑。一切烦恼,毕竟解脱⒒。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注解]
⒈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此后列十对法阐述障碍即究竟觉。佛证觉心,心无取舍,诸法普同,是谓圆觉。
⒉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 第一、识与智对。觉则离念,念则不觉。无念则得正念。是智。有念则为失念,是识。念本自空,本来无念,无非解脱,即究竟觉。
⒊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第二、成与破对。众缘相会是成。缘离离散,是破。一切因缘,皆无自性,成法破法,都名涅槃
⒋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 第三、愚与智对。大宝积经说:痴从分别生,分别亦非有。痴性与佛性,平等无差别。愚痴与智慧,只在一念差,一念识转智,通为般若智。
⒌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第四、邪与正对。思益经说:。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住正法而无执,入外道而不迷,二者都是菩提。
⒍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第五、真与妄对。涅槃经说:无明本际,性本解脱。迷时真如是妄想。悟时妄想即真如。
⒎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第六、染与净对。夫戒定慧对治淫怒痴,三毒本空,元是梵行。诸法无行经说: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事中,有无量佛道。
⒏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 第七、依与正对。涅槃经说:我以佛眼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所说究竟,即是法性。
⒐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第八、苦与乐对。极恶业成,天宫即见地狱。极善业熟,地狱即是天宫。二业之念,全由心生。心既本空,一切清净。地狱天宫,岂有异相?
⒑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第九、有性与无性对。有性即是三乘种性,无性即是阐提种性。如此四种种性,当下齐成佛道。
⒒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第十、缚与解对。佛顶经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一切烦恼,皆依识生。识性既空,烦恼何有?既无烦恼,何来缚者?缚者虚妄,当下解脱。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⒈,住妄想境不加了知⒉,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⒊。
⒈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若求真舍妄,犹弃影劳形。若灭妄存真,似扬声止响。即妄成真,便见如来。
⒉ 不加了知 心体本自知觉。何必更加了知?若加了知,即迷现量。
⒊ 一切种智 《大智度论》说:一切种智是佛智。是尽知一切诸法总相、别相,无所不知的智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