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如何智慧的与人交往

发布时间:2024-10-24 03:40:47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交者、年长者、年少者、正直者、势利者、仁厚者、刻薄者、豪气者、自私者、聪明者、愚笨者、诚实者、奸诈者、强横者、谄媚者、妒忌者、清洁者、患难者……

  1、对富贵者:

  我们学佛人与有钱人、上司、高官、有名望者交往,首先要具有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卑表示学佛人淡泊心和人格,不亢表示我无越礼之举,这样人家才会敬爱您。如过卑人家会以为我将有求于他或讨好于他,但过恭过敬之举也易被富贵人生疑。过亢则易使人不高兴,因此而多是非。

  2、对贫苦者:

  学佛人对富贵贫贱者要采取同样的不卑不亢态度。在言谈举止中以诚恳之心对之。千万不要学世人的对富贵者恭敬礼貌,对贫贱者傲慢无礼,这样非但失去佛法平等大悲之旨,更宜招来世人对学佛人的非议。(如果是自己的下属者亦是如此)

  3、对初交者:

  世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气,因此第一印象在初交时很重要,必以诚恳的态度对人,深处思利他,尊他为最上,并以长久交往往之心以待。

  4、对久交者:

  要推心置腹、竭诚往来。因交往久了,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一定要严己宽人、多看人家的优点,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的可学之处。宜粗不易细、贵和不贵同。(如这人是下属者就要善用人之长,避其人所短)

  5、对年长者:

  虽然年长之人的学识不一定高于我们,但他们的生活阅历必多于我们。因此我们要恭敬他们,多静听其言,并要使自己要用老诚的态度、稳重的仪表来交流,千万不要现浮躁之气、起争辨之心。

  6、对年少者:

  先观其心态行止,辩其贤与不贤,并择贤者交之成为益友,多听益友之言而请益之,这样对方必愿与我相交。对不贤之人,应多尽朋友之义而忠告与规劝、不可轻晦讥讽,虽存疏远之心,但对待的态度要与平时无别。如果对方有向善之举,要多加赞扬。

  7、对正直者:

  正直的人以诚信道义待人,与他们相交时不能有一丝虚伪之情,这类人多是世人说的菩萨心肠。与他们交往不管交情深浅,守正不阿、见善而行就是了

  8、对势利者:

  所谓的势利之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势利小人。与他们交往千万要注意,因学佛人最看不上的就是这样的人,必须要具备观得莫观失,随顺莫违逆的灵活手段与之相处,不要太执己见之心,要将他们当成菩萨化现小人相来考验我们,否则触怒了他们,我们的逆缘就来到了。在随俗中,不要增己之羞就是了。与他们的交往中看看我们自身是否也多少带有势利之心。

  9、对仁厚者:

  仁厚之人易受人欺。他们以仁厚待我,我必以仁厚待他,绝不可起刻薄之念。与他们交往可增长我们的慈善之心,他们扬人之善、隐人之恶,我们要称善相和,时间久了我们也会成为仁厚之人。

  10、对刻薄者:

  刻薄之人终不能成大事,与他们交往不管其如何刻薄,我们只能以宽厚之心待之。如对方认为我迂腐可欺,在宽厚之外要略加警醒他。他们虽然刻薄,但有时可直接看到我们的不足,虽然有言过之象,但我们可以自省。

  11、对豪气者:

  豪气之人慷慨解囊、千金不吝。我们与之论交要胸襟磊落,见贫困患难之人多思济解之法,这样豪气者才乐于我结交。在交往中不谈势利得失之事,不斤斤计较细微之事,以他们为榜样,遇事则轻财仗义,见义则勇往直前,交往久了必会增长我们的布施之行。

  12、对自私者:

  自私自利之人,凡事从自己的得失着眼,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与之相交可以施与小利,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对方,因人皆有向善之心。要想到只要是人都有利己之心,只是轻重不同罢了,所以我们要多自省。

  13、对聪明者:

  聪明人与聪明人相交,互相学习;愚笨人与聪明人相交,取长补短。但要注意这个聪明是世之聪慧,心思才智高于一般之人,也多善于交际,但常常我慢极重,夸口者亦多,我们确要实事求是之心,多学其长处来启发我们的闻思。

  14、对愚笨者:

  与他们相交切不可存轻侮之心。因有些人是大智若愚,但更多者或是性灵未辟、或是学习的少、或是天资鲁钝、或是局处僻壤。相交时要和颜悦色、教之善方、晓之浅理,但不可过于督责。他们都是认真做事,老实做人的人,这一点我们要学之。

  15、对诚实者:

  诚实之人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任何事都以诚实为本,从不杂含着虚伪成份。我们与之相交必先去除我们自身的浮夸之习,也不可以虚诈试探对方,更不可失信于人。学佛之人就是宜以诚实之心对任何事物。

  16、对奸诈者:

  奸诈之人多是貌似忠厚,内实阴险之人。如果观察他们不慎,常会受其坑害。与他们相交,要谦和自行、谨慎小心、似亲实疏、似敬实远,这样他们就无隙可乘了。就是我们一时疏于提防,被其所累,也不要生报负之心,当成是我们上了一课。

  17、对强横者:

  对这样的人,我们多不想与之相交,可对方非要强与我论交。论交之后,辱必常加身,我们等之温和、知而不校、受而不报,如再三如是,远而避之就是了。权当我们在修忍辱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徒伤感情、于事无补。

  18、对谄媚者:

  此类人多是不知廉耻之辈,不知自尊自爱。他们谄媚我时,不是慕我钱财就是畏我之势。因此要时时提防。想我现有财势他谄媚,如我失财势之时必害我。对付之法就是我们淡然处之,常存畏惧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是处世与修行方法之一。

  19、对妒忌者:

  妒忌之心人常有之,只是轻重不同罢了。如二人共事,我之才、我之势如高过对方,对正直人来说,我是我,你是你,绝然无关。而对妒忌之人就不一样了,他必思伤毁之法。我们在与之共事时,绝不能持才自傲,更不可贡高我慢。随处伴谁时,视己较人卑只有这样才能平安无事。

  20、对清洁者:

  爱清洁之人,最反感不洁之人。与之相交必要先正容貌、整齐衣帽。这样人家才会与您论交,清洁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21、对患难者:

  锦上添花、人多愿做。雪中送炭、多不愿行。人常言:患难之中见真情,在患难中最易得良友。对患难之人我们要问寒问暖、急其所急,财困施援、病则看护。我之行人必后思报之,学佛之人不思回报,但这也是我们的本份之事。

  学佛人在与人相交时,不一定就非要言自己是学佛之人,在身口意三行中,时时以五戒十善六度为用。在人际交往中,以自身的正行来影响身边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这样就更利于您的修行。愿我们随缘、惜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