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释迦佛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4-05-27 03:37:55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释迦佛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经】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

经文不长,就这么几句把整个佛法说尽了。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法?这几句就讲清楚、就讲明白了,一点都不啰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经文乃如来普劝闻经之人专精修善也 。

念老这几句话讲得好!一般人读经没看出来,经文确实字字句句都不可思议,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注解里面)

【解】佛经语通指舍恶修善、背尘合觉之一切法门。

“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学佛首先要认识佛陀”,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教我;你要不认识佛陀,你会走错路、走偏差,甚至于走上邪道,那就错了。怎么认识佛?读经。读什么经?他老人家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这个经很少流通,《大藏经》里头有。我是从这里入门的,以后这个经在台湾也流通了,现在可以买到这个本子。这两本小经书唐朝时代的大德从经典里面节录出释迦佛一生的行谊,有一点像《论语》一样。《论语》是弟子们记载夫子(孔子)平常的言行,这两本书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也是记录佛一生的行谊,像《传记》一样。很不容易,它有类似的,都是这些有心人做的,做得好!我们读了,对于释迦佛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他它都是从经典节录的,有凭有据,不是随便想象的

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经上记载的,也就是《释迦谱》、《释迦方志》所依据的,世尊十九岁舍弃王位,他是当年也是一个小国国王的儿子,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十九岁对于人生“生老死病死苦”他看到了,他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发生的?把它的因找来、缘找出来,果报就明白了。“因、缘、果报”搞清楚之后,他教我们“舍恶修善,背尘合觉”。

这就是出家之后,前面一段期间的苦行。我们知道十二年,他三十岁开悟的,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这十二年当中广学多闻,印度在古代宗教之国,宗教发达,宗派很多,哲学之国,有智慧的人非常多,他一个都不舍,每个宗教都学习,每个学派都去参学,十二年。

十二年大概都看过了、都学过了,觉得怎样?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的问题是什么?是生老病死,是六道轮回。印度确确实实很多宗教对于六道里面的状况,他们很清楚,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到,解决这个问题这释迦牟尼佛最初提出的,如何能够超越轮回?这是一般宗教里头找不到的,所以他放弃了。

十九岁出家,放下了“烦恼障”;三十岁不再去参学了,放下了“所知障”。大乘佛法讲两种障碍让我们没有办法提升,向上提升没办法,两大障碍,所以佛法教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是放下“烦恼障”,“看破”是放下“所知障”,从这入门;儒亦如是。

儒家从“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看破”。“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你要把所有的欲望放下,内心要放下“贪嗔痴慢疑”,外面要放下“财色名食睡”。这两样没有放下,内有“贪嗔痴慢疑”,外还有“财色名食睡”,读遍《大藏经》,你没学佛,佛教你的你没体会到,你没做到。

佛的教法,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这是我二十六岁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以后看儒家的书,读《四书》,一开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原来跟佛法讲的一模一样,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不能不知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