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弘一法师不同阶段的书法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欣赏?

发布时间:2025-01-24 03:39:44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弘一法师不同阶段的书法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欣赏?

弘一,俗姓李,天津人,幼名成蹊,字叔同。弘一诗、词、西洋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均有造谐,甚至还在国人第一部话剧《茶花女》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 皈依后最初修行的是净土宗,然后修律宗。虽然律宗戒律极严,是佛门中极难修行的一宗,但是他一贯到底,简约克制。

出家后弘一诸艺具废,唯以书弘法,所以能够在书法上翻陈出新,达到宗教的超脱与书法圆融一体的境界。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享弘一法师经历和书风的演变过程,帮助大家找到理解与欣赏弘一法师书法的方法。

(文末附弘一晚年代表作《金刚经》完整高清字帖)

阶段一:皈依前,以北碑风格为主(1918年前)

硕儒马一浮云: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家当为逸品。

受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影响,整个清朝末到民国,碑派书法发展非常繁荣。弘一除开幼年时候学应仕小楷,在出家前书法多学魏碑,遍临了《张猛龙碑》、《爨宝子碑》、《龙门二十品》等。而且于真草篆隶都有涉足,《石鼓文》、《峄山碑》、《天发神谶碑》都有临摹。

楷书主要取法《张猛龙》,篆书主要学邓石如气势,隶书主要学习的是杨岘方圆兼用的用笔。

李叔同 魏灵藏造像

弘一于《张猛龙碑》用功最多,字形偏于瘦长,左低右高,横画的头部斩钉截铁。字内所留空白极少,有时被完全挤满挤掉。由于过分追求碑拓的金石效果,故而行笔迟缓,不流畅,显得做作、刻板。

李叔同 书八言联

阶段二:皈依初期,碑帖之变(1918年前)

1918年正月十五日弘一皈依,到了五月下旬,即到虎跑寺入山了。七月菩萨圣诞日,剃发出家。

出家后,弘一的用笔与结体都有很大转变,在原来强烈的魏碑风格中融入帖学风格。不在刻意追求点画精到,劲挺的和转折的圭角都变得更圆润含蓄。横画一改原来的极力向右上方倾斜的状态,而变为尽量的水平。

结字原则开始转变碑体的风格,字内空间更加开放,那种笔画之间一缕的空隙是让字体显得更加自然。

佛号与莲池大師偈语(1922)

在书风变化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用笔上的缺陷,但也只能容忍。这一时期,很多书写,不太注意起笔收笔,经常出现满纸的贼毫。可能是日常书写匆匆不暇的缘故,更多的可能性是出于他对己笔画中段质感的的自信,所以较少关注起笔收笔的小动作。

阶段三:晚年,碑帖圆融(1930年后)

陈祥耀《弘一法师在闽南》云:其初由碑脱化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其后肉渐减,气渐收,力渐凝,变成较方较楷的一派。数年后乃由方楷而变为修长,骨肉由饱满而变为瘦硬,气韵由沉雄变为清拔,其不可及处,乃在笔笔气舒、锋藏、神敛。

晚年弘一的用笔既非魏碑体,亦帖体,已经碑帖两忘,简到极致。

字形出乎想象的修长,横画短促,竖画绵长含弧形,字形中部内擫,犹如魏碑体结字,但是笔画之间又犹如帖体那样开放。笔画之间成密不透风与疏可走马,形成强烈对比。

弘一 《金刚经》-01

晚年的《金刚经》表现的更明显

。字形修长,字形的中轴线微妙的摆动,伸展的长笔画多了,短笔画也多了。这种长短笔画的对比,完全打破了我们习惯的横竖撇捺的节奏。

他的笔画看起来起来柔弱,但是细心体会他的中段由于笔锋变换显示的痕迹,会发觉这非常具有力量。而且书写一丝不苟,精神非常饱满。

我们欣赏弘一法师书法,就要抓住这种关系,笔尖落纸,有一种不管什么状态只顾往目的地奔去的书写感觉,而且笔尖的运行过程中手又一直很好的控制着毛笔,并不是放任自流。找到这种自然、平和又自律的感觉就能找到欣赏弘一法师书法的窍门。

弘一 《金刚经》-02弘一《金刚经》-03弘一 《金刚经》-04弘一 《金刚经》-05弘一 《金刚经》-0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