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一直建设,怎样把心从动中拉回来安于静中?
发布时间:2025-01-06 03:40:25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问题:“寺院一直建设,现在怎样把心从动中拉回来安于静中?请师父慈悲教导弟子怎样走进修行大门。”
“寺院一直建设,怎样把心从动中拉回来?”这就说明,我们对建设不理解。我们建设,是在动中进行修行。因为我们有很多的烦恼和习气,如果叫你直接坐下去,有时候你坐不下去。所以说这一(个)夏天的活动,把我们能安静下来了。安静下来了,心稍稍安静,我们觉得原先在动中、建设中,我们的心还有不踏实地方,应该安于静中。但你不知道是你建设的努力,把你的妄想化解了,才有今天的要安于静中。像人走累了,才想找个地方,你不累,他不想找个地方儿。就是我们的心开始老实了。我们对建筑应该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不要以为是无益的建筑。没有办法,那是为了降伏烦恼,为了我们修行的需要,所以才有了建筑。建筑是让我们在动中来摄心,让我们在动中,知道来怎样修行。
有人说动中不能修行,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前有个人,他在工作中,晚上工作,给别人拿药,他并没有看别人是谁对谁,就很认真的,一点儿不分别,这个病人是什么样人,是男是女不分别,而且很认真地去处理这个事情。对蚊子咬呢,他也能慈悲,任它咬。而且也不看电视、也不看小说,在那静坐。来了患者就帮他拿药。拿着拿着,他就不知道了……等到药也拿完了,过了好长时间,才从这个(境界中出来),才知道,刚才一点儿妄想也没有。也不知道是拿和没拿,也不知道拿错和没拿错,都不知道。但是这个境界一回忆,都清清楚楚的,还清楚,完了还不知道。
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从动中能静,不是不能静,是我们没用功夫,没用好。包括我们走路都可以声音听不见了,眼睛能见的也视而不见,但是我们还继续行走,什么都不搭。所以说,动中是可以修行的。(编者注:不搭:方言,不相干、不干扰、没关系的意思)。
那我们这一年来的建设,应该安于静中,就更加深一步了,要在静中修行。静中修行,首先不要否定动中。你有平等心,才会静。你的认识里有错误,认为静才能修行,就坏了。在静里你也修不了,因为静里有动。你把那个动又拆成了新的想法,最后静也静不下来。
比如说刚打坐,过去是粗的动,这回来个细的动。一会儿有人敲门,或者房梁响一声,你都会生气、吓一大跳、厌烦,那你怎么修
?应该把这个动当成一种很好的事情。我给举个例子,正在打坐,别人就咳嗽一声儿,你当时这个念已经动了,应该是生气呀,还是不生气?不生气还做不到,生气对修行不利。所以你转个念儿,你想:哎呀,他这声咳嗽,也可能是帮我开悟的。他的声音咳嗽小,要大一点儿可能这一下就开悟了。你动这么个念儿,马上这个烦恼心就降伏了。有人开门咣当一声,这下给自己心里吓一跳,这个心差点没从这个心脏出去。这时候你想:哎呀!这是帮我开悟了。看来我有执著,要不执著我再放松一点儿,可能这个就悟道了。你这么一想,一转念,就不受伤害了。很简单,就是说我们在静中,应该知道静中有动,而这个动是静中的动,是帮我们开悟的好因缘。为什么这么说?虚云老和尚开悟就是杯掉在地上,那诗怎么讲?杯一落地什么的,响沥沥啊,是什么?啪的一声响,什么虚空粉碎了,全听见动的声音开悟。(编者注:虚云和尚五十六岁时,在高旻寺打禅七,护七师冲开水,溅在和尚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如从梦中醒来而开悟后,所作表达当时境界之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在念佛,就用念佛这个声,来帮我们破除这个无明。也是在用这个动。所以说,我们对动不要反感,我们又要安于静,两项,我们来调整。总的来讲,我们对什么都不反感,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就把我们的心会拉回来。怎么拉回来?你对动没有什么反感和不反感,而且对这里修行的窍门我们应该掌握了,我们心就已经回来了。安于静中,我们又知道静中有动,那我们就安于静中。如果你不知道静中有动,你就不会安于静中。所以说,静中有动,就不存在静和不静、动和不动的问题了。这两个问题反复说,主要就是破除动和静、动静二相。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那就是超出三界了,就要飞跃了。所以说,修行中首先应该把动静二相,它是一个妄想,对这个相我们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就会走进修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