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4-09-26 03:39:42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法,我们每一个人都选择自己的法门修学,可能每天拜忏,念佛或参加共修,我们同样在佛法当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第一、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我们每个人善恶念都有,如果有一个想法数数现行,深深好乐,经常起现行,就成为主流念头。假设我们的心念把世间的名利看得很重,就算造善业,也会到三恶道得快乐的果报,心理水平就这么低了。
第二、但执着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种子。名利心档次最低,追求世间的荣华富贵。执着善业的相状水平比较高,这个人不是做人,就是做天,如果他又喜欢追求神通和善业,就可能变成外道。不管怎么说,比追求名利好一点,虽然没了生死,至少是一个人天的尊贵身。
第三、但一昧出离生死,便是二乘种子。二乘人其实蛮有道心,但对人生的痛苦感受太深,今生所受的折磨太重,对人生完全持悲观主义,认为生命完全没有价值。我们到净土是暂时的过渡,总有一天回入娑婆度有情。但是二乘人离开三界永远不想再回来了,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愿度人。他所修的善业往偏空涅盘引导,是我们一般说悲观主义者。佛法的操作就像吃药,适可而止,有些药你不能服用过量,尤其是苦谛,可以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用刚好就好,如果操作过量,可能影响大悲心,对生命产生极度厌恶。
大乘佛法认为生命没有好坏,因为毕竟空,操作得当,人生可以创造大功德,操作失当,人生会造重大的罪业,所以一个生命体出现没有好坏。但是小乘人将人生定义成痛苦,绝对不好,就有所偏执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最后没有万德庄严,他的思考模式出了差错,一昧出离生死,出离生死可以,但是不能一昧,不能过度对生命产生排斥,他的成佛之道一定要先经过二乘的过渡,然后再回小向大。
第四种、但具真实自觉觉他心,便是菩萨种子。这种人一方面上求佛道,又下化众生,在空性当中有佛道的好乐,有对众生的悲悯,直接到菩萨果位。以中道实相为住,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刚好。第三种人以苦谛为住,变成二乘种性。
第五种最圆满,但从自觉圣趣,光明发辉,彻其源底,共回向净土,普与众生,同登极乐,便是无上菩提种子。第五种人以无住为住,经过长时间大乘佛法修学,能够自觉圣趣,光明发辉,他能够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源,知道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地方来?有人说,我从父母亲而来,这是最低层的思考。高一层认为我由业力而来,算不错,万般皆是业
。但是业力而来的思想不够彻底,在业力没有和合之前,你怎么来的?《楞严经》说,我们从空性而来,人生是无中生有,本来没有,然后因缘和合,啪,出现了,跟做梦一样,你开始做梦,本来没有梦境,是梦心和合,然后出现了,最后也没有。所以你能够从毕竟空当中建立人生观,直接成佛,速度最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