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中法师:讲义
发布时间:2022-03-24 12:01:51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你有心身疾病吗?
请您回顾一下,最近生活中是否有下述的情况?
觉得没有时间休闲放松,整天只记挂著工作。觉得工作多到无法应付,时间永远不够用,心情因而急躁,理所当然的分秒必争;以上班族最常担心的迟到为例:挤在车阵中,焦急的等待红灯,左张望、右张望,灯号怎么还不变?随著时间一秒秒过去,心跳、血压也跟著往上升。开车永远比速限快、不让行人、有空就钻,冲黄灯甚至於闯红灯,就连走路也快得不得了。经常同一时间作不只一件事,连吃顿饭也不能专心。说话节奏快的像机关枪,老是没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打断对方的话题。
注意力经常无法集中、思考缺乏弹性、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弱,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容易发怒,遇到挫败时,甚至於一点小事就失去耐心而发脾气。
工作倦怠、心情郁卒,有失眠的问题,要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才上床入睡;有时上床後又思潮起伏,牵挂著很多事情,难以入睡,乃至须要借助安眠药。睡眠品质很差,多梦,总觉得睡不够,早上不想起床
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老觉得别人都不欣赏自己,要求自己太多,因而感到心力枯竭而失去信心,觉得忧郁、意志消沈,甚至於认为将要失控。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
需要借烟酒、药物、零食,玩电动、上网、看电视等,来抑制不安的情绪。
非生理因素所引起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头部、颈部、肩膀与背部肌肉紧绷。消化系统出问题,例如胃溃疡等。另外如心跳急促、胸痛等。
如果一段时间(如连续1个月以上)持续出现上述症状的其中三、四项,老感觉浑身不对劲,就医却找不出病因,或治疗又效果有限,就可能是承受了过大的压力,有广泛性焦虑症的倾向,应提高警觉。
台湾十大死因内的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病,都和长期压力造成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关。心脏科医师注意到他们候诊室的心脏病人,似乎比其他病人紧张,於是开始一连串研究,而後发现心理压力和心脏病的关联。有时间紧迫感、怀有敌意与高度竞争心的人,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是一般人的七倍,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两倍。
常见的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悸,胸闷,血压异常,
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
头痛、肌肉紧绷、多梦,失眠,腹泻,没有食欲,全身无力,血糖升高,胆固醇浓度上升,神经性厌食、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红斑狼疮,痛风,胃溃疡,内分泌失调,癌症等等。
其实,心身疾病是由压力刺激的心理反应,而引起造成躯体的生理疾病,但临床表现主要为生理的变化与疾病,因此大部份人只知在内科、神经科、心脏科等,治疗他们的头痛、失眠、胃溃疡、胸闷等等,却不知应该针对心理的压力去下手。
人在面对压力危机时,身体会分泌交感神经素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荷尔蒙,以帮助人因应危机。而这些反应,极可能造成长期性的效应,导致身体更加虚弱困顿,许多疾病因此产生。其中,交感神经素会让人的心跳加快、血流上升。而交感神经长期太兴奋,「首先会影响心脏血管,」交感神经素太多,血压与血清胆固醇在压力下都会增加,血液会较浓稠,易阻塞,易发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医学研究也证明,交感神经太兴奋,会使人突然心律不整,中风与冠状动脉心脏病。此外,由於压力会降低T-淋巴细菌数,免疫系统效力减低,可能因而导致过敏反应、气喘、甚至癌症。而压力导致的肌肉紧张并拉紧,常被认为是紧张性头痛、背痛、颈部与肩膀酸痛的主因。可怕的是,这样的侵害过程无声无息,所以一旦病发,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第一阶段(警戒期)体重减轻、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血压升高、脉搏与呼吸加快,心脑器官血流量增加,血糖上升等。
第二阶段(抵抗期)体重恢复正常,肾上腺皮质变小,淋巴腺恢复正常。
第三阶段(衰竭期)肾上腺增大,最终耗竭,体重再次减轻,淋巴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激素再次增加,然後耗竭。
原始时代的人也会应付改变而产生压力,只不过他们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与猛兽抟斗或逃命,或有时因天灾、气侯变化及食物的需求而迁移。反观现代人的生活,生命并没有受到威胁,却时时充满压力,而且绝不单纯。
随著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多元而混淆的价值系统、复杂的人际关系、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使得许多现代人在不断的与时间、体力、工作量、新的知识与科技赛跑的过程中,疲於奔命。生活中每个层面几乎时时都会改变:工作、家庭、家人、社会,无一幸免。生活一天天愈益复杂,而各种改变一波波无情的涌上来。改变带给人们的礼物就是压力,更挤的环境、更多得选择及诱惑、更高的要求、更快的脚步,个人必须面对而且努力适应新的生活情境,就像一种永无止境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尤其是新兴的通讯科技,如手机、网路,不但没有省下时间,更没有使生活轻松些;反而是延长了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更严重的影响家居生活,晚上回家,必须打开语音信箱,打开电脑看看email。假如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忙就算了,但大家都是这样,我怎么可以不忙,不知为何而忙,但是不忙又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压力好像更大,只有糊里糊涂的继续忙下去。其实面对每天的紧张忙碌,日复一日的大小琐事,即使厌倦却又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在一堆忙乱中理出头绪。
每天的例行工作负荷、身兼数职的角色扮演、个人的情绪起伏、周遭的突发事件,许多人见面时都忍不住说:「压力好大啊!」。但说归说,是否真的知道,生活压力可能已经大到足以危害健康的地步。反省一下,是否已经没有属於自己的时间了?和人共处时,会不会因为太忙太累而不耐烦?对工作感到挫折不安、郁卒愤怒,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这种感觉?有没有觉得已被逼到极限?不知去年是否就有这种感觉?将来还会不会持绩有这种感觉?
在美国,约有75~90%的人看病是和压力有关,另外估计与压力相关的缺席率、疾病、流动率、效率减低和过劳死,每年至少付出数千亿美元的代价。有研究指出约有50~8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如:胃溃疡、高血压、偏头痛、气喘、过敏,甚至於癌症和不孕都和压力脱离不了关系,在台湾至少有三成以上的人因为压力太大,出现身体的问题,医生称之为「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eases)」。
专家所说的心身疾病治疗方法
(一)简易精神疗法
(二)药物疗法
(三)自我训练法
(四)行为疗法
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1)心境乐观、心胸宽大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2)健全人格,正确认知各种生活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
(3)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4)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工作,学会身心放松的技术。
舒压安心之道
(一)压力的缘起
(二)治标的舒解方法
(三)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的改造
(四)以法安心~究竟解决之道
(一)压力的缘起
1、什么是压力?
经查讯说文解字及康熙字典中并无压力一辞,而远流出版之辞源亦无。「压」
字的解释是从上向下加以重力,如压迫(令之屈服)、镇压、压抑。而商务之辞源则有压力一辞,但仅限於物理力学上之压力(Pressure)。可见压力一辞用於心理方面是近代物质文明的产物,事实上在西方,压力一辞是由心理学家Cannon於1925年首先提出用於表述心理压力。
Pressure:单位面积上所受之力称为压力强度。亦称为压力。
Stress:个体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胁时所引起的一种紧张(Tension)不安的状态,此种紧张状态,使人在情绪上产生不愉快或痛苦的感受。可以是泛指任何造成生理或心理不正常的干扰。但通常是指精神压力。
思考问题1:什么是佛法?如何依於佛法看待压力?又如何依於佛法来对治?
2、从佛法来看待压力
压力源
受力面积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心智)所受(压力源) 之力。
压力源(Stressor)是引发压力之情境,除了来自於外境的变化无常、无法掌控,主要是自己的无明(根本烦恼)与情绪(随烦恼)。
根本烦恼六者:一贪、二镇、三疑、四慢、五疑、六不正见。
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
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沈、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其中十三不信、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也就是忙(心亡)与急躁,是最常见的通病。
思考问题2:找出心理学所有的负面情绪与《百法》烦恼心所的对应关系。例如忿世嫉俗,怀疑、昏沉、掉举、散乱、忧虑、恐惧、妄想、不正知(自己干什么自己都不晓得)。解决方法:戒、定,根本方法是慧。
一般归纳引起心理刺激或情绪、生理反应的压力源为四类:
1. 生理压力源:如高温、辐射、细菌、各类寄生虫、外伤及各类感染。
2. 心理性压力源:情绪和心理冲突。
3. 社会性压力源:生活事件、日常生活困扰、工作、环境相关压力源等。
4. 文化性压力源
受力之单位面积则是,心力与智慧。心力即堪能性,包括了意志力、忍耐力;智慧则是依於理性思唯後之抉择与行动。
心=勘能性、意志力、念力、忍力、专注力、觉察力=定,修止可得定。
智=智慧、正见、正观、如实知、正思惟、抉择判断=慧,修观可得慧。
有时压力的来源只是自己既定的想法而没有其他的理由,许多心理压力是源自於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目。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压力绝对不是来自外境的,而多数是自己给自己的。虽然我们可以理解无常的道理,但是在心理上却对他,郤有一种根深柢固的厌恶感。我们想要的是常、是永恒、是期待永远不变的安全感。我们深信可以掌控外境,可以得到常,於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去加强那份来抵挡无常、抵挡不可意、保住可意的力量,而继续执著永恒。
压力源自烦恼所引发的爱欲情绪,多数人只想加强那份掌控外境、抵挡无常的执著,於是「渴望企求未得到的,或想要得到更多,以及想要去除不合乎自已企求期待的;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已得到的,而失去後又引起忧恼。」
由於承受力量的心智不足,便形成了压力,由於心智不足又再引发烦恼情绪,成为新的压力源,如此恶性循环,压力当然越来越大。
3、面对压力时,一般的反应
当改变发生时,我们经常会责怪外境,而忘记改变自己的反应其实很重要。其实压力来临时,不会要人命,但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不当,却可能使人心力交瘁。多数人是随著情绪,产生负面的惯性反应,而容不得理性思唯,评估抉择。
面对压力,一般的反应是防卫或逃避,心理学家Cannon於1925年首先提出「压力」一词,提到当人若感觉危险或有威胁性时,就准备进入「战」或「逃」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战逃理论(fight or flight)。The fight-or-flight response, also called the acute stress response, was first described by Walter Cannon in 1929. His theory states that animals react to threats with a general discharge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priming the animal for fighting or fleeing. This response was later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stage of a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that regulates stress responses among vertebrates and other organisms.
但战或逃都不是适当的反应,最常见的方式是防卫、压抑与逃避,而这些反应反而让人长期处於更糟的焦虑、烦恼、沮丧、愤怒或冷漠的情绪中,无法有效的因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成为一种恶性循环。要知道,虽然打发了眼前,却无法避免长期的失败。
其实压力有其正面的意义→→示警功能
压力,常常透过身体、情绪警告我们。有时可能是身体盼望呵护的警讯,甚至是生命渴求重新定位。这种警讯所衍生的谨慎恐惧心理,要求我们停下来,留神步步逼近的危机,探索自己的身心,为自己的未来重新规划定位;这是促进个人成长的良机,甚至可能因此救了你一命。
一般的解决压力方法多数是错误的,因为它不合乎压力的缘起。其实当面临严重压力时,我们需要更敏锐心智去思考解决之道,然而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受伤过重,再也无力去处理问题,因而去寻求迅速、直接而最不耗费心力的方式,来逃避纾解或延迟痛苦。这种只求避免眼前问题的自我欺瞒心理,会造成注意力及觉察能力逐渐模糊,终而形成了心智盲点。有些人认为拖延逃避,或漠视事实的存在,时间就会冲淡一切,问题就会自然消失。也有人只会坚持自己的困苦与众不同,而自艾自怜,怨天尤人;或者说出「我没办法,非这么做不可,」这种不算藉口的藉口。
最能够获得即刻性满足与欢娱的行为,通常对长期的健康、幸福、成功的伤害最大。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我们原本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忍受短暂的不适应,来换取更长远的利益。并不能令心得到休息,只会令心力更加耗损而更为软弱更无法承担压力。即刻性满足与欢娱的行为包括了:
第一、烟,酒,毒品,药物等麻痹上瘾的行为。
第二、所谓娱乐,多数只是暂时在欲望上的放逸及满足也是不好的。大约分为血脉奋张、恐怖刺激、腥膻煽情、爱欲染著等类型。
第三、竞争式、冒险式的运动及活动,也都是不好的。
第四、求仙丹妙药、神通加持。
思考问题3:请列举面对压力时的不良反应。
人生多逆而少顺,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身为佛教徒,面临横逆,切莫怨天尤人,作烦恼会。应当先沉得住气,不随境界而情绪冲动,一定要往道上会;倘若以世间之权谋手段,企图改变外境来迎合自己,或许一时收效,但终成染业。世事无常多变,这本来就是世间的真相。越能接受这个现实的人,就越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地对应各种眼前发生的事。反之,感情敏锐、反应过速的人,必定忍不住随著烦恼而情绪化的反应,这将会浪费更多的精力,而无法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当遭逢任何变化时,注意避免立刻惯性反射式的反应,如此才能不致於反应过度。应该想办法先停下来,提醒自己,评估一下,怎么做才有效?
唯有依於佛法,反求诸已。心→正报改变了,依报自然随之而转,这样才是解决之道。然而佛法的安心之道,并非所有人一蹴可即的,下面先略谈一些儿简易的舒缓与调适之道。
讨论问题
修学佛法上的压力
治标的舒解方法
主要思考方向:1.降低压力源2.增广心智。
基於上述压力的定义我们无法去改变压力的源头,只有增长自己的心力与智慧,切莫自我欺瞒,漠视事实的存在而因循苟且;要知拖延逃避,压力并不会自然消失,只是有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不过当心智严重不足时,倒是「惹不起而躲得起」,有时短暂的离开压力情境,降低了身体不舒服与焦虑的感受,事情反而更容易处理;因为有时事情无法处理,常常是因为自己慌了,可以暂时的转移压力的焦点(所缘境),藉由专注、放松的活动,令心平静、安宁而得到休息,乃至提升心的勘能性,让自己整理一下再重新面对。
值得注意的是,舒压的方法不要依赖过多的外在条件,而且有时必须量力而为,切莫创造新的压力源。
可以舒压的方法
1. 区隔压力的累积。
2. 放松:学会如何改变自己,在现有环境下,做最大的放松。尤其在即将面对有压力的事之前,进行最大的放松。
3. 转移负面消极的想法。
4. 生活习惯的改变
5. 医疗与求助
6. 运动
7. 放缓脚步。
8. Do the right thing at right time, one thing at one time
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有时压力常常是由於自己同时面对很多事情,而正困扰其中的时候。此时,应该一次只处理一件事。例如专心吃饭。
区隔压力的累积。
在忙碌的一天中,尝试找些零碎的时间放松一次,或者在工作时间,每一两个小时放松一次。在工作完了时,不要将工作的压力带回家中。睡前放松,让心得到休息每天在工作时间,固定每一两个小时放松一次,区隔压力让心得到休息,而不致於继续累积;而在下班之後,不要马上赶著回家,到公园走走,小憩片刻,缓冲一下,而不要将工作的压力带回家中。
打坐,使你的心放松、澄明。不一定非得坐在蒲团上,也不一定非得半个小时、偶尔找三、五分钟打坐,不管是在办公桌前、车上、巴士或捷运上,这随时随地都做得到。放松身心,呼吸,定心,让自己的身心恢复。
如果忙得连五分钟都排不出来,那就试著在工作、走路、谈话时放松身心。把工作当成修行,用心於自己的所言所行。
放松:学会如何改变自己,在现有环境下,做最大的放松。
根据NLP N(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只有在专注、放松、放缓的时候,心力能够提升,来应付不可预期的变化或压力。NLP是神经语言程式学的英文缩写。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後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放在一起,这三个词的意思是指人们为使他们的思维、讲话和活动达到具体的後果所采取的具体行为。
弹簧绷久了会僵硬疲乏而失去功用,人绷久了会如何?经验得知,人在紧张的时候,工作表现不会很好。反之,平静、放松、有利於专注而充分发挥实力。依据生理心理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藉由生理的放松,达到心理的平静。在面对压力状况时,即使在认知上我们已一再告诫自己不要紧张、放轻松,但是情绪的掌控是无法那么操纵自如的,也因此藉由生理的运作来达到放松的方法,就显得简单易行多了。参考附档的放松方法,藉由规律放松之运作,不是健身房式那种更紧张的无氧运动,而是如行坐卧放松功、散步、瑜珈、气功、太极拳、元极舞等身体的伸展动作。体会身心合一的感觉。每天一定要有时间把注意力从完全外在回到自己身上。要时时有这种体会,不要让这种状态离开自己太远。
不论静坐、冥想、呼吸和肢体伸展的瑜伽,都可以让人在繁忙、快速的现实世界中,放慢脚步,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相应。
选择一个自己最能接受的技巧,平日就要有持之以恒的演练,必要时便能发挥减缓压力的功效了。每天练习两三次,每次十到十五分钟,持之以恒,必要时便能减缓压力了。这些都能阻断压力的恶性循环,暂时消除压力,增进身体与心理的安适状态。尤其如果能在面临烦心压力之事(如考试)前,可以闭上双眼,先藉由放松,达到心理的平静後,在心里预先演练即将来临的挑战,如何表现出色。
深呼吸:当自己觉得有压力时,先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下。
笑一笑:不管目前如何,都让自己笑一笑,不管是假笑、苦笑都好,让自己看看微笑的自己。
动一动:让自己活动一下,身心是一体的,让身体藉由运动放松,心理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如果能让自己养成运动的习惯,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抗压指数,都会有大幅提升!
附录放松方法
第一:放松功
一、含义:以松、静、自然为主,令身心皆放松的方法。
二、功效:安定情绪、缓解紧张、消除疲劳、调整身体、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
三、适应症:神经衰弱、失眠、溃疡病、慢性阑尾炎、胃下垂、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症、偏瘫、冠心病、慢支哮喘、青光眼、慢性肝病、糖尿病、便秘等慢性疾患,均可练此功。
四、具体做法:三线放松法
姿势:自然仰卧、全身放松、双掌心置身旁或席上。
将身体分成两侧、前面、後面三条线,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放松。
其重点在於:将意念集中於放松之部位,口中默念【松】字,初学可先练习自然由丹田发声,以沈、长为佳。熟悉以後完全是平缓、沈、长之气息,而不出声。(遇紧张疼痛之处或特别不通畅处应重复放松)。?移至下一部位前,先平缓之呼吸一至二次以间隔之。
第一条线:头部两侧〔口中默念松字〕颈部两侧〔松〕肩部〔松〕上臂〔松〕肘关节〔松〕前臂〔松〕腕关节〔松〕两手掌〔松〕十个手指〔松〕
集中意念点:中指尖。
第二条线:面部〔松〕颈前部〔松〕胸部〔松〕腹部〔松〕两大腿前部〔松〕两膝关节〔松〕两小腿前部〔松〕两脚部〔松〕十个脚趾〔松〕
集中意念点:大脚趾。
第三条线:後头部〔松〕後颈部〔松〕背部〔松〕腰部〔松〕两大腿後部〔松〕两膝窝〔松〕两小腿後部〔松〕两脚跟〔松〕两脚底〔松〕
集中意念点:涌泉穴。
依次序由第一线至第二线至第三线,自上而下,各部位顺序放松,每个部位均要求同时意念该部位放松,同时进行呼吸,同时默念"松"字音,如此结合地进行放松,默念时由高至低音,即由"松"一音。若感觉并未放松,可重复数次。每放松一个部位後,其间要稍稍停顿待自然呼吸1~2次後,再行放松下一个部位,最终到意念点时,即将意念集中在意念点上约1分钟,然後再进行另一条线放松,三条线都放松後,再重复做2至3次。若睡前练,最後将意念集中在脚部,可略动动脚趾,亦可帮助入睡。
第二:静坐持息法
不在乎盘腿,自然舒畅,放松为宜,注意腹部起伏或息的出入。对於呼吸进出起伏的状态进行一定时间的关注等,令身心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如果思绪干扰出现,就认识到然後轻轻地放下,继续呼吸。允许任何出现的出现,但也不简单的随波逐流。
第三:华佗步,散步念息法
在空旷处,单独一个人,三分眼只看前六尺处,不看远处,不东张西望,不打招呼,面略带微笑,舌顶上颚,切忌用口呼吸,不管脚步大小与快慢,意念集中於脚底涌泉,注意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脚根先著地,脚掌略抓地。若不能集中,可另外再注意息的出入。即使发现忘失所应注意者,千万不要自责,再继续注意即可。
注意涌泉穴对地面的接触,患者的气血随他的意念就会下来,而他专注,就可以放松。
第四:大小周天
大小周天,是结合气随意导之气功及自我暗示的冥想疗法。最好面对青山绿水或者大树、虚空等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微微闭眼观想,意念随著双手,一开始朝上,把所有的好的气,从百会穴吸入,然後顺著脊柱,就是督脉往下,一直下一直下到脚底,把浊气厄运从涌泉一直排到地心。如此周而复始,将宇宙→大周天的正气、好运带入小周天的身体内,而又将浊气、厄运从涌泉排出。
转移负面消极的想法:
可以藉由参加一些让你感觉较好宗教活动,而得到感情上的寄托;或参预社会公益的活动,付出慈悲心去作义工、社工去帮助他人,而得到成就感。(扫地、洗厕所,容易成就感而人事又不太复杂。)也可以藉由认可一些小进步或成就来鼓励自己。诸如做些简单的劳力工作,或者室内的艺术创作,如画画、捏陶、书法、写歌、养花莳草、种菜等活动,即使只有一些些进步,也能令人满足於心智渐增的成就感。一旦出现效果,会有更多的活力,而能面对一些较大的压力。
生活习惯的改变
休息与睡眠
小憩片刻,要区隔压力不令其串习累积,不要让一些儿小事发展成更大的灾难。每天应该一有机会就放松舒缓。每天至少工作一小时,放松十分钟,专注於呼吸、或坐一些活动筋骨的动作,如果真的忙到无法让自己放松十分钟,那就请在上厕所後给自己放松的机会。
累了一天回到家,不要做一些令心紧张、放逸而耗损的事,诸如上网、看电视、继续工作等。「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用完晚餐,散个步,运动一会儿,泡个脚,早点入睡,千万不要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才入睡,这样睡眠品质一定很差!睡前应该适度的放松,如此才不致带著压力到睡梦中,而很快能进入深层睡眠,修复五脏六腑,储备第二天的活力。应当配合生理的周期,早睡早起,而早上起来时,先做一些放松舒缓的动作,以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更不会将前一天的压力延续下去。
适度的休息与睡眠是缓冲压力的重要关键,它帮助人们从一天繁忙紧张的压力中恢复过来,并提供面对明天种种工作与任务的能量。睡眠不足,容易造成焦躁不安、注意力与记忆力衰退、生理与情绪上的紧绷等问题。睡眠要与日夜节奏、自然的节气相互配合。正所谓子午二时,阴气升及阳气升时,最不适合活动,需要让内脏在此得到休息。
睡眠的品质比数量来得重要: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不在白天小睡太久、不在太饱或太饿时上床、减少咖啡因(菸、茶、咖啡等)的摄取、睡前不要太紧张或兴奋。睡眠可以消除疲累,改善你的状态,给身体活动和应付压力的能量。它也能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生病的机会。
不要过劳
人们对资讯的吸收成倍增长,而人脑的思维模式,还没能调整到适应这样的吸收速度。这时,大脑"收支"极度不平衡,脑子被迫吸收过量资讯,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紧张和强迫反应。"知识焦虑症"的症状,非常类似於焦虑症--突发性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
调整饮食
身体和脑部都需要良好的营养才能有效率地运作。健康的饮食可以在许多层面改善你的感觉,而摄取各式各样的食物有助於确保人们获得适当的营养成分。吃得健康,才有体力调节压力带来的身体与心理的不适。
此外,一些刺激性的饮食习惯要避免,例如喝黑咖啡、浓茶、抽菸等,这种短期看似消除压力的方法,实则破坏身体机能。
减少咖啡因和单醣类的摄取:
研究发现,咖啡因的摄取量若是每日超过750mg,同时伴随著用糖的增加,则罹患忧郁症的比例相对也会提高。
减少酒精的摄取:
长期酗酒的人,将会降低身体的神经传导因子──血清素(Serotonin)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的分泌,而导致忧郁症的发生。但也有研究报告指出,不定期每天饮用250ml的葡萄酒(红酒或白酒)饮料,反而可以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进而振奋人心。
不吃油脂含量高的、味道重的、加工、精制、少吃糖、尽量吃单纯原味的食物,细嚼慢咽,慢慢品尝食物的味道。
定时定量:每日摄取足够的能量,才能使脑部细胞及身体得以顺利执行功能的运作。
吃饭时只专注於吃饭一件事,不要边吃边做其他的事。
肚子饿才吃,不要用吃来因应情绪。
有些纾压食物,在压力大时增加摄取不无好处。例如,牛奶、香蕉都富含「色胺酸」,这是天然的精神松弛剂,能改善睡眠,减轻焦虑、忧郁、头痛,加强免疫功能,也是形成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必要原料。另外可以补充B12,其他维生素C、E,抗氧化剂。
如果无法从饮食中取得足够的营养,也可以选用综合维生素补充,但要注意不可太过依赖营养补充剂,或者因过量的补充造成不均衡。Need rewrite, just keep it simple.
医疗与求助:
当已经造成身心官能症之时,必须寻求适度的医疗之辅助,先解决身体上脏腑的疾病。
如果长期觉得压力过大,仍无法舒缓时,应尽速寻求所有可以找到的社会资源,不要讳疾忌医,以免其破坏力继续扩大。所谓的社会资源不仅包括让你能信任、能倾吐、能感受到被关心的情绪支持;也包括了有形的资产资源,如提供工作机会、给予借款;以及讯息的资源,如提供建议、给予回馈等。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常是最可靠也最方便的资源提供者,老师、长辈、有经验的过来人也常能提供有效的协助,专业的心理谘商或社会福利机构,不仅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谘询,有时也会提供有形的协助。总之,千万不要单打独斗,陷自己於孤立无援的情境之中。专业处理,如医师、谘商专家等,引发灾难反应。
不过服用精神治疗药物,不只会压抑及混淆感觉,还可能会引起危险的反应。面对压力,即使这意味著要经历痛苦的情绪,人们应该要拥有的是清晰的大脑与心智,但是这种physiological的作法,会让我们依赖外物而丧失本能,会破坏我们的生理及心智,终而沉迷上瘾而不能自拔。药物除了在生理上对肝肾有不良的副作用,更会使你很难知道自己真正的感觉是什么,会变得很难断定自己的感受以及找出感觉的来源,它会使我们的基本情绪讯号变得迟钝混淆。
我们的情绪反应有赖我们的大脑功能,大脑是个复杂而脆弱的器官,可轻易因药物的重击而纷乱。有时带给我们错误的「正面」讯息,如人工快感或陶醉感,事实上却在不满或挫折状态中,甚至面临巨大危险。有时带给我们「负面」讯息,让我们觉得沮丧、失望、情绪不佳,甚至有自杀冲动或暴力倾向。
(详情请参考台湾新新闻出版之「为药疯狂」一书)
心理谘商之不足
西方心理学处理压力的方式,除了发泄情绪、寻求刺激只会将事情弄得更糟、压力更大,而一般心理谘商有其不足之处
1、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求助专业。
2、心理谘商师严重不足。
3、心理谘商仍属於高消费品。
4、基於心理谘商师本身的素质、理论基础、技术实践以及经验的不足,且龙蛇混杂,找不到好的心理谘商师,
5、心理谘商,谈不到生命的深处,或许能够分析到心理上的盲点,但是无法帮助患者增长面对压力的能力。
替代医学
在过去百余年间各国有关替代医学(另称「另类疗法」,例如中医、整脊术、顺势疗法等非西医疗法)的争论中屡见不鲜,二十世纪末,西方人民之所以对替代疗法有兴趣,除了科学证实某些替代疗法确有疗效之外,背景之一是对西医界的不满。在科学挂帅之下,西医体系逐渐变得复杂、昂贵、非人性化、官僚化。医学教育著重学生的技术训练,一味追求科学的客观性,却忽略了重视人性、病患感受的治疗艺术的引导。
运动疗法:五禽戏、八段锦、摩浴八段操、易筋操、太极拳、瑜伽、
针灸疗法、精神疗法、心理疗法、生活意义疗法、信心疗法、谈话疗法、想像疗法、起居疗法、娱乐疗法、松弛疗法、快乐疗法、音乐疗法、书画琴棋疗法、觉悟疗法。
色彩治疗:色彩也能做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的艺术治疗中确实有所谓的色彩学疗法。因使用哪种颜色,有时能反应个人精神状况。
颂钵音乐疗法:是来自於荷兰籍的Hans de Back亲身体验,早在20年前,Hans在一次宗教研习会中,听到钵的声里,心情像是被掏空般,又像是再度被填满般的感动,让他有重新出发的感受,多年的僵直性脊椎炎所伴随的疼痛感也似乎稍稍减轻。
宠物疗法:研究小组研究76名住院治疗的心脏衰竭患者,随意指派志工狗和主人一起去探视患者12分钟,或是让志工单独前往探视第二组患者,或让他们独自休息,并在探视前、探视时、探视後测量患者的身心反应。「狗到病房探视病人,不但使患者心功能产生变化、启动神经内分泌(压力荷尔蒙),并可改善心情。」这一组患者的焦虑数值降低24%,志工组降低10%,独处组则无变化。
志工狗探视後,患者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平均降低17%;志工探视後,患者只降低2%;独处组平均升高7%。第一组肺动脉收缩压下降5%,随後再降低5%,其他两组这个数字都往上升。压力对心脏病患而言是雪上加霜,这项研究证明,即使是和狗短短相处几分钟,对需要减轻压力的患者来说,也有益身心。
美国旧金山监狱在1997年,针对抢匪、上瘾者进行阻止暴力计划(Resolve to stop the violence project),利用瑜伽和戏剧治疗,帮助罪犯冷静下来,找出自己具侵略性的犯罪原因。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监狱收容者在这种计划中超过四个月以上,80%的人可以减少再犯罪的机会。
传统养生方法
格言联璧、摄生篇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常运动以养骨气。戒镇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闹时练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中医诊疗
中医认为压力过大所造成的身心症,主要是由於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其临床主要表徵为心情抑郁、情绪不稳、神情恍惚、多虑善感、心中烦乱、悲喜无常、易怒易哭、肋胁胀痛、夜眠不安、不能自主、喉中如有异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与饮食无关(中医称为「梅核气」)。引起本病的主因为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欲求不遂,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梗阻。本病又常见内伤虚火、郁火伤阴,故虽有火而不宜清降,有痰却不可温化,甘润温养当属可用之方,其中又以甘麦大枣汤为首选。
针灸+解压茶+穴位按摩
常见压力造成的情绪低落,症状可分为:不寐、脏躁及郁症等三大类。首先是不寐 (神经衰弱):患者经常有睡眠障碍,轻者不易入眠,时睡时醒,重者彻夜不眠。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恶梦、醒後不易再入睡等。
其次是脏躁(更年期综合症):因自主神经紊乱而引起的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精神不宁、烦躁易怒、食欲不振。若能对症下药,确能缓解病情,但此病复发率高。
脏腑衰弱易导致心神不稳,所以精神疾病是根源於生理失衡,如能治好生理疾病,将使诸多精神官能症大幅减轻,因此应用针灸、药物来调节脏腑功能,脑部运作自然会渐渐稳定,身心压力问题也会改善。中医师建议,治疗可以「甘麦大枣汤」加减调理,针灸配穴则以「三阴交」、「神门」等穴位为主。穴位按摩「三阴交穴」,配合服用「解压茶」,可以防压力造成的情绪低落。
按摩推拿
瑞典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温暖双手带来的触压,如轻抚、揉捏等按摩动作,能够刺激体内分泌催产素(oxytocin),这种荷尔蒙有助於减轻压力、排除恐惧及缓解疼痛。而「三阴交」(位於下肢脚踝内侧上四指幅处,为肝、脾、肾三条经脉交会点),有安神、镇静、调整内分泌作用,平时多作局部按揉,可防治忧郁症,对於痛经、神经衰弱患者也有帮助。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身心,初期以调整脾胃功能、疏肝利胆为主,後期以健脾胃、安心神为重。脾胃功能健全,能使营养供需平衡,则肝胆功能会逐渐恢复,并藉由生理的正常运作,让血液含氧量充足,脑部运作自然会渐渐稳定。
2004年在德国的一项针对针灸治疗128例忧郁症的疗效观察结果发现,有效率达到91.41%。针灸穴位以太冲、丘墟、间使、神门、人中为主。一个疗程为一个月、12次的针灸,针灸穴位有神门、足三里、地机、外关、内关、太冲、合谷、陷谷、委中加减,及穴位电疗。
针灸足三里、地机、陷谷在调脾胃,再以神门、外关、内关安心神,而以合谷、太冲来疏利肝胆、调节自律神经。因为是物理性治疗,针灸没有副作用,也没有成瘾的问题,还有「疗效易巩固」的优点,及治疗後症状立即改善的特性,并有效减少忧郁症状复发。
三麦解压茶:甘麦大枣汤
本方原用来治疗「脏躁」,《金匮要略》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对有如神灵附体,不明原因的悲哭、失眠、胃口不佳、头痛、精神不稳皆有一定效果。材料:甘草10g、浮小麦40g、大枣30g、香附4g、麦门冬20g、麦芽15g、五味子2g、党参12g、冰糖少许,将所有药材洗净放入1000cc的水,用小火煮15分钟,加入少许的冰糖即可饮用,有养心安神、纾解压力的功效。
麦芽有帮助消化作用。香附有疏肝理气作用,可调节情绪,可通行十二经,但其镇静及精神安定作用较强。浮小麦性微寒、味甘,有养心安神之效。麦冬性微寒,味甘,加上五味子、党参、大枣可消除疲劳,诸药合用则有抗忧解郁、养心安神的作用。
临床经验
临床近50年经验,依辨证选出200名脏躁型身心压力症患者,使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後,对脏躁型身心压力症疗效达八成六以上,尤其对失眠、悲哭的疗效约有九成五。临床治疗忧郁症之失眠,当日改善效果约有四成三,一周内治愈失眠约有七成一,大部分身心压力症可在一个半月之内改善,少数疗效不佳。
辨证论治不能独沽一味
中医认为,身心压力症为虚火在内,服用甘麦大枣汤期间有些特异症状为正常现象,如:皮肤搔痒、喷嚏、咳嗽、咽痛、类似感冒或过敏、口舌生疮等,不可误认为有外感或火气大而误治,当虚火消除时,则忧郁失眠等现象自然会消失。
中医在治忧郁症时,需要辨证论治,不能一味的只用一方,甘麦大枣汤虽然有效,但仍应辨证用药。甘麦大枣汤组成皆是一般性食品,少有伤害性,这是此药最大的长处。虽然效果明,但不需要长期服用。
不过,针灸也有次数多、难开始、惧针、难持续的缺点,除了针灸外,患者应该多运动,每日早晚持续地运动是忧郁症的特效药,经由太极拳、气功、慢跑、快走、赤脚踩地等缓和而持续的运动加强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让身体感到轻松、舒适,能有效改善忧郁症状。只是忧郁病患多很不想动,亲友最好能鼓励、陪伴一起运动。
运动
几岁开始运动,你的体能就会维持在那个年纪,因为经常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环系统、调节心律等,更可以通过身体的改善而提升心力来面对压力。
每天定时去作一些能让你既专注、又舒缓的运动,身体的伸展动作,可刺激脑部制造脑内啡,这是天然的麻醉剂,有助控制痛楚,让我们产生愉快、平和、幸福的感觉。
有氧锻练:在所有克服情绪低落的自我疗法中,有氧锻练是最有效的方式。研究人员确认,有氧锻练包括:跑步、健走、游泳等,能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采用这些方法时,应坚持一段时间,每周3~5次,每次至少2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脑部细胞的供氧量,藉以活化脑组织细胞的活性。除了可以增加血液中血清素的浓度(有助於镇定情绪、解除焦虑)、消耗造成焦虑的过多正肾上腺素外,改善睡眠品质和转移注意力,都让运动成为摆脱忧郁的良方之一。可以强化心肺功能、增加身体各器官对於荷尔蒙的敏感度、增强体内免疫力等。透过运动来释放、纾解因工作、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等所产生的不良压力。
肢体伸展运动:目前许多像是瑜伽、彼拉提斯等运动都有许多让肢体伸展的动作,透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可以打开身体的髋部,使人体下盘稳固,进而释放身体过度的压力,并按摩全身的神经系统。瑜伽的深呼吸有助集中注意力;完整均衡的收缩、伸展动作,则可训练全身肌肉与关节弹性。其实瑜伽也是一种藉由意识调整身体及呼吸,进而达到身心相应平衡的训练。瑜伽真正的健康效益,应该是来自於放松。瑜伽启动了身心的放松反应,让心跳、呼吸减缓,血压恢复正常,进而提升心力。
不过不要做一些竞争性的运动,或是过度刺激的运动,因为虽然也会制造脑内啡,但是心力只会耗损而无法提升。
安慰剂的神奇疗效
安慰剂对脑部确实有作用,而且疗效不比真药差,有时甚至更好。研究员正在追寻其中奥妙。
安慰剂效应:假如我们认为这颗药是特效药,即使它只是颗糖片,也能减轻我们的病痛,在研究上发现安慰剂可以有35%的药效。心理作用可以有那么大的效应,难怪古人要说「攻心为上」了。
一九七八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这个安慰剂效应是作用在我们大脑的类吗啡系统上,这个研究替心理作用找到了大脑机制,但是最近的脑造影研究更发现心理可以直接影响大脑不同部位的活化。科学家先给受试者尝试某个强度的刺激使产生痛感,然後给他打一种止痛剂(其实是盐水针),再给他较弱强度的刺激,但是告诉他是同样强度刺激,因为他觉得疼痛减轻了,於是就深信这是一个有效的止痛剂,下次再给他原来强度的刺激时,他会因为对这个药物的信心而不感觉这么痛。实验者在受试者第一次接受刺激时,扫描他的大脑,然後再跟产生信心後,接受同样刺激时的大脑作比较,就发现原来掌管疼痛的大脑地方活化减弱而前脑处理心理预期的地方增强起来。也就是说,心中真正相信一件事情时,大脑会因应心理的改变而改变原来处理刺激的部位,这是信心的神经机制。
乔恩˙史多索医生是神经学教授,也是温哥华卑诗省大学太平洋帕金森氏研究所主任。他二000年看手探索帕金森氏症诸多谜团之一:退化性神经失调(病人的脑局部停止生产足量脑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因而无法正常控制动作)。後来的研究结果,却让另一个医学谜题露出曙光:安慰剂的疗效。
他们以一组病人做研究,给予不同剂量的作用药和安慰针剂(用的是生理盐水),试验对象并不知道作用药的用量。研究员不久赫然发现:虽然作用药只是仿拟多巴胺的功能,部分患者的脑里却真的释出多巴胺,释出分量所产生的效果,正好和作用药的效果相同。
发现还不仅如此。研究员进一步试验,先让病人服用作用药加安慰剂,之後只服用作用药,再比对两者结果,发现安慰剂在部分病人身上,确实促进了药物效果。
在一项为期六个月的忧郁症治疗试验中,轻度忧郁患者因服用贯叶连翘药草而减轻症状的,有二成四;服抗抑郁药Zoloft的,有二成五;成绩最好的是安慰剂,有三成二的人改善了病情。
同时,美国精神病学家阿里夫˙康研究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六年的药物试用结果,从五十二个案例中,了解试用抗抑郁药时安慰剂发生效用的频率。结论是:在五成二的试验中,安慰剂和作用药的效果差别甚微。
过去几年的惊人发现,令医学界无法忽视安慰剂的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所属辅助及替代医学中心於是首次拨出巨款,资助研究安慰剂的效果、如何产生疗效,以及应用方法。
有人认为安慰剂的效果,只是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吃下去的药能把病治好;因此只是乐观态度的效应。但是梅柏格二00二年研究了十七个男忧郁症患者。六周试验期间,四个研究对象因服用安慰剂,减轻了病情,同样也有四个病人服用抗抑郁药Prozac而有所改善。梅柏格用正子放射断层摄影术扫描,发现两种病人脑部的相同部位,都因安慰剂或抗抑郁药而发生作用。换句话说,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不是凭想像感觉他们病情好转,而是真的觉得好转,至少短期内如此。
有时一般人对安慰剂有效应,是感受到整体医疗经验而升起信心。白色的医师袍、雪亮的听诊器、镶框挂看的文凭证书、专业的高科技医疗仪器,处处蕴含意义,暗示了情况可望好转的气氛。安慰剂有一成至二成机会生效。又便宜又没毒性,医药费也增加不了多少,为什么不试试看?
目前最迫切的课题,是找出掌握安慰疗效的方法,造福更多人,其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最为重要,这种关系在治疗试验场所或医生诊室里越密切,对病人越有好处。
因此加长问诊时间、加强注意医生的临床态度,也许更为有效。服用处方药来抑制忧郁的人,有时不如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辅导师,这样疗效可能更好。
密西根州立大学家庭医学兼伦理教授霍华˙勃洛第说:「我的做法是花些时间陪病人聊天,讲讲孩子经。为了促进安慰剂效应,我们应该做的,包括思想这些问题:我们何仔细聆聪病人说话吗?病人觉得我们关注他们的病吗?我们的态度够关切吗?我们让病人觉得特别受到照顾吗?
安慰剂的效果,也启发了其他可能性。其中一种由史多索建议,就是医生可以间中用安慰剂代替长期服用的乐,以减少或避免副作用。
安慰剂完全没有不良副作用。它有什么功能?要是把安慰剂和药一起吃,会增加百分之十到十五的疗效。安慰剂有一成至二成机会生效,又便宜又没毒性,医药费也增加不了多少,为什么不试试看?
信仰也是药
现代医学尊重患者寻求多重治疗的权利,信仰力量也包括在内。国内外医学文献记载,内心冲突或心理压力造成精神状态,透过宗教暗示作用,的确可能好转。一般人若遭逢重大压力或内心冲突,出现歇斯底里等症状,如转化症或解离症等,透过仪式行为的暗示作用,有可能好转。大约十年前,许多精神病患求医前,家属都已先试过民俗信仰或宗教方法,效果有限,才来寻找西医治疗。近五年来,直接把患者带来精神科的案例变多了,但不少患者同时寻求宗教或民俗治疗,也不乏病情好转案例。
如九二一大地震时在灾区支援的阿兵哥,可能看到太多尸体而心理受创,有人因此眼睛突然看不见。此时阿兵哥并非诈盲,而是遭重大压力而出现转化症,就像有人在生活中受到刺激後会突然失忆,此时信仰及仪式的力量,就有可能帮助复原。
北市松江路的行天宫,昨天晚上大殿挤满依序等候收惊的七、八百位信众,放眼望去,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人,占了九成。行天宫执事李楚华说,最近两年社会变化大、经济不稳定,很多人「心灵生病」。
具有赶鬼经验的牧师也说,近年来,「被鬼附身」的求助者不但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教会人士说,所谓「被鬼附身」大多是身心灵出现异状,比方说,突然严重失眠,说出平常不会说的话,像是自称是某某神明,情况非常类似精神分裂。
祷告医治会一年上百场
近年来,台湾人心颇不平静,自杀儿虐案例增加,情人分手报复手段愈来愈凶狠。有人察觉生活出了异状、却理不清原因的,会想到向神明、教会求助,透过收惊、驱魔等各种仪式,最终目的无非是「安人心」,找回「安全感」。
欧美有很多著名电影提到「驱魔」,在台湾,基督教会平均一年有上百场的祷告医治、神迹异能奇事聚会,讲员国内外都有,有的教会在周间的祷告会、主日崇拜,便依求助者需要赶鬼驱魔。
行天宫收惊假日上千人
而在道教,行天宫天天有人排队等收惊,每逢假日、初一十五及祭星日,更是人潮上千,排队排到门外。帮人收惊的「效劳生」,连三峡、北投三地共有两三百人。
其实,人们物质欲望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後,就开始寻求精神满足,「对灵界好奇,想追求刺激的东西」,加上网路盛行算命、占卜、风水、紫微斗数随手可得,就连青少年玩的电玩都喜欢加入灵异元素的游戏,「灵界洞门大开,跟鬼打交道的管道变多,被鬼附的情况也就增加。」
思考问题4:如何依据佛法中之四食观念,具体归纳演绎出各种舒缓调适之替代医学疗法。例如:按摩,芳香,音乐,色彩治疗,主要是身心放松
依据佛法四食中悦意触食之观念,可具体归纳演绎出各种舒缓调适之替代医学疗法。例如:按摩,芳香,音乐,色彩治疗,
悦意触食是让人触对於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顺情之境而生喜乐以资益心身
瑜伽九十四卷十七页云:有四种法,於现法中最能长养诸根大种。
云何为四?一者气力,二者喜乐,三者於可爱事专注希望,四者气力。喜乐、专注、希望之所依止,诸根大种,并寿并暖安住不坏。如是四法,随其次第当知,别用四法为食:一者段,二者顺乐受触,三者有漏意会思,四者能执诸根大种识。当知此中,段与现法气力为食。由气力故,便能长养诸根大种,能顺乐受诸有漏触,能与喜乐为食。由喜乐故,便能长养诸根大种。若在意地能会境思,名意会思,能与一切於可爱境专注、希望为食。由专注、希望故,便能长养诸根大种。由能执受诸根大种识故,令彼诸根大种,并寿并暖与识不离身为因而住。是故说识,名彼住因。由彼故,气力、喜乐、专注、希望依彼而转。如是四食,能令已生有情安住。
心理咨商人员的心态与技巧
心理咨商师如何依佛法的道理(禅定、智慧和大悲心),用什么样的心态、配合方法和技巧,找到患者的问题,予以开导协助。
初诊
谘商师应有的心态、开场白应该如何:
开场白可以是简单的问候:"气候最近下雨,你身体怎么样呀?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医师对患者的关怀)。佛法里面有现成的方法,--爱语,也叫慰喻语:"你家人还好吗?"等等。或者谈论共同认知的人事,以缓和患者的情绪。比方说,如果从佛山过来,应该说什么?"从佛山过来,有点挤吧,路上辛苦可,听说09年地铁弄好了,那就方便了。"
开场後,医师也可以说:"其实今天也没有什么事,就是谈一谈,你觉得有什么心里不高兴的事吗?需要帮助的事,你可以告诉我。"令病人放松,而愿意倾诉。
有时可将替代疗法:芳香,音乐,色彩治疗,溶入诊疗环境。
谘商师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
因为所有後续诊疗必须建立在,患者对谘商师产生信心上。取得信任也类似安慰剂:为什么大家要去看专家和名医?如果你到一个非常专业,口碑又很好的诊所,医师,接待人员都很专业,态度又和蔼可亲,又有美国的文凭、证书、执照,处处暗示了情况可望好转的气氛。这种适当的安慰剂除了令患者升起信心,更具备了一些疗效。
从佛法的戒定慧、大悲心中来的摄受力,也非常重要!
怎么从患者的神态,身体语言、姿态、讲话的内容;评估分析患者的问题和情绪在哪里,
善用同理心
即使我们遭遇过类似的经验,也无法百分之百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善用同理心去关怀对方。切记需先耐心听完别人的故事,再考虑有没有必要分享自已的故事?而分享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益?
初学者培养同理心的几项阻碍:
忽略对方的感受或重要讯息;害怕对方的某类情绪;无法接受对方的价值观与自己不同;急於想帮助个案;无法接纳个案的性格特质;对讨论的议题有所担心;卷入个案的故事而靠边站(take side)。
涵养倾听的能力:
倾听不是保持沈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意。倾听也不是指说话或发问;通常我们会急於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倾听该有的姿态。然而,所谓的倾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著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倾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著该说什么、如何回应对方的话,或盘算著接下来的话题。
能觉察自己的情绪,进而能为自己的感觉负责,找到情绪的来源,藉由情绪认识自己:同理心的意义在於能进入对方的世界去体察与感受,因此,有效的倾听需要助人者先能倾听自己的情绪,对情绪抱持开放与了解的态度,他才能在当事人叙说其故事时,适时地反映与接纳其情感。所以,我认为,如果助人者害怕自己的悲伤,他将难以允许对方的眼泪而会跳开话题或试图劝告对方,当然也就无法支持他接触自己的难过了。
能够觉察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能区分自己和别人可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而不把自己认为好的价值推销给对方。
能允许对方以他的步调探索其问题,也接纳自己的限制而可以不需有要快、要完美的压力。
接纳并探索个性的另一面:如果助人者认定自己是坚强能干的人,当个案显现软弱无助时往往让他受不了,个案表现出的特质正是助人者无法接纳自己的部份,我们会鼓励志工去揣摩与自己特质不同的性格,例如藉由角色交换的技巧,助人者可以学习进入不同的性格角色中,进一步想像其内心世界而拓展对他人的了解。当助人者愈来愈能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时,他就愈能去了解与自己陌生的角色,并且丰富了内在角色。
了解自己在倾听上的限制,在何种情境底下无法同理对方,谘商师应去探索自己的未竟事务(unfinished business),去接触并宣泄未走完的情绪,以及探索与家人的互动模式,以期能跳脱与家人的恶性循环,避免把自己在关系中的模式带入助人关系。例如对妈妈打来谈她对女儿的担心,身为妈妈的谘商师很容易站在妈妈这边而觉得问题出在女儿上,相对地,尚未当妈妈的谘商师很可能站到女儿的位置而觉得这个妈妈担太多心,管太多了。
有效的倾听并不是作为仲裁者去论断谁的对错,而是保持距离地反映个案的主观真实,当个案的情绪被接纳之後,再适时地邀请他去看到自己与女儿的互动模式,让两人之间的恶性循环能够获得澄清,也许能免於助人者与个案间的心理上的拉扯。
说话的艺术,在於「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能否疗愈条件:
第一重要的是患者愿不愿意改变自己。
患者是否愿意倾诉,以及配合之医生交代之事项,作业。家庭成员,环境的配合。
家庭治疗
家庭塑造人的性格,因此心理治疗前应该先看家庭背景。
当家中的小孩从小在父母的争执中成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得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人的明争暗斗。诸如吵骂、偷窥、撒谎、虚假,更不知不觉会以为原来男女的表达或沟通方式就是原该如此。於是等到他们长大,自己有了男女亲密的关系,争执时也会用著类似或同样的方式表达和宣泄。除非是自己或他方觉得不妥,不然他们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
在家庭治疗中没有所谓的病人,也没有人可能会背上众怒难犯的大罪。因为一个家庭是属於一个小社会或体制,当一家有一个人的行为出了问题,其实是这家的家庭互动出了阻滞。如能将阻滞的地段打通,个人的问题就会有新的转机,这个家庭也才能进一步地成长。有时得同时治疗家庭其他成员,尤其是夫妻。一人求诊,一家得益。夫妻两人求诊,则子女受惠更大。
其他家庭成员如何配合该做什么样的鼓励?什么时候关注?什么时候要拒绝?
To be keyin守护者的原则。
第一次初诊就应该评估能否治愈患者,若因缘不合,可以适当的转介,切莫延误患者的痊愈机会。
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的改造
一、察觉记录压力的成因及反应模式
二、生活态度之重整----免疫力的培养
少欲知足:少事少业,化繁为简,放慢脚步
有效的运用时间
重新定位,重新规划
当然上述这些方法都不无道理,放松运动当然有益舒解身心的疲累,及增强心力与体力;而适当的饮食及医疗,确实会增强人的耐力;转移负面消极的想法也多少有帮助。但是这些都只是针对某一层面的暂时舒缓与转移,充其量也只是治标。更进一步,应当是觉察记录自己的压力,至其根源,并归纳惯性的反应模式;重整我们的生活形态,以及增强我们的承受能力,这才是有效的宽心之道。
首先应该观察记录压力出现的成因、当时自己情绪的反应,可以透过事前的规划来避免压力。
有时压力的来源,只是自己既定的想法,而没有其他的理由,当忧虑、担心,这些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时,就应当放下。我们无法改变大部分的事情,只能改变自己对它的反应。但是维持现状、拒绝改变自己,几乎是人类的共同特质,也是一种深具自我欺骗、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抗拒改变的原因在於我们的颠倒无明、害怕失去现有、恐惧未来有关,所以无论多么不满意,人对现状都会产生惯性。
察觉记录压力的成因及反应模式
许多人处於压力状况下而不自觉,也因此忽略了必要的舒压工作,等问题出现时为时已晚。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压力的反应常有差异,有些人的压力是藉由生理上的毛病来呈现,诸如头痛、失眠、高血压、胃痛、过敏性反应等;有些人则有明显的情绪症状,诸如易怒、忧郁、无信心、疏离感;有些人有心理上的困扰,如无法专心、犹豫不决、记忆力变差;有些人则有具体行为上的变化,如由人际关系中退缩、抽烟、酗酒、坐立不安等现象。察觉自己的压力反应模式,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是面对压力的第一步。
要改变自我,最好先反省纪录压力出现的成因,是否有什么特定的环境或行为是关键的因素?有些确定会引发情绪的情况,应该透过事前的计画来避免。从负面情绪反应的形成环境与条件直探处理因应的惯性模式等。这样才能由後知後觉的认知,进步到当下的察觉,才能下手去调适。
有没有决心要改变,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彻底释放压力的重要关键。很多人会抱怨压力,但是要求他观察自己并纪录时,却又嫌麻烦,找一些藉口来告诉自己情况很难改变,而不愿真正要彻底铲除压力的负担。改变要付出代价,改变过程也可能带来痛苦,如果真心要改变就要承受。
生活态度之重整及免疫力的培养
五乘共法的宽心之道
少欲知足:少事少业,化繁为简,放慢脚步
有效的运用时间;
重新定位,重新规划
少欲知足
人为什么会那么「郁卒」、那么忧虑呢?就是因为欲望太多,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来。越多的需索,生活就变得越复杂,烦恼也就越多;简朴而少欲知足的态度生活,就能使自己无欲而刚,心力堪忍,意志坚定。人心由於欲望太多,於是种种机巧倾囊而出,便是造成我们苦难的原因。其实人一生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太多。事欲与烦恼欲是不同的,我们是欲界的人,当然有饮食的卧具、医疗、资生什具的事欲;但过度的享用,或不断地追求、积累乃至奢侈浪费,那就是烦恼欲了。在物质上的耽溺,似乎只是徒增烦恼,令我们的心智更为软弱,更迷於真理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离安乐的人生非但没有更近,反倒更远。
越多的需索,生活就变得越复杂,烦恼也就越多;越是懂得用简朴单纯的态度生活,就越能使自己的意志坚定,对自身的情绪越有帮助。人为什么会那么「郁卒」、那么忧虑呢?就是因为欲望太多,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来,疲惫不堪。社会很多的烦恼忧愁从哪里来?精神生活上的困境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两个字:「复杂」。人的心灵太复杂甚至太夸张,种种机巧倾囊而出,便是造成我们苦难的原因。归纳起来,现代人不快乐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而不断追求的人,逼得自己陷入绝境,他是不快乐的。
饿鬼的长相是这样的:瘦得皮包骨,肚子膨胀得像鼓那么大,咽喉像针那么细,嘴巴会吐火;拿东西给他吃,东西到手就变成灰烬或泥沙。饿鬼的形相「皮包骨,肚子鼓胀」,象徵著想占有很多东西,但他并没有拿来滋润自己的身体;「咽喉像针般细」,很显然地,他不是用嘴吃进去,而是直接打点滴或剖腹将东西直接填塞进去。这是否与现代人的性格有些相似:想占有很多东西,可是对自己身体一点好处也没有。「嘴巴吐火」,因为他每天都在往外追求,因此火气炽盛。为什么到手的食物会变灰烬?一个内心很烦躁的人,吃东西不知其味,是否像吃泥沙一样?所以食物就跟泥沙没什么不同。现代人便是犯了这个错误:欲望太多、太贪婪,这样贪婪的人是不快乐。
就日常生活所需而言,我吃了很多不需要吃的食物,衣服也太多。我算是很节俭的人,更何况其他社会上一般不节俭的人!我们的眼睛、头脑都已过度使用,人变成为消费享受而活!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只是在不断制造垃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