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天目礼禅师的一首诗偈说明:证悟大道要靠一个“忍”字

发布时间:2024-10-10 03:39:06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天目礼禅师的一首诗偈说明:证悟大道要靠一个“忍”字

天目礼禅师的一首诗偈说明:证悟大道要靠一个“忍”字 | 文 青衫文斋

南宋年间的天目礼禅师,杭州临安人,得度于真相寺、得道于岳禅师。天目礼禅师曾写了一首诗偈:“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这首诗偈描述了天目礼禅师,在静坐修无住心初期的那种妄念纷纭,欲罢不能的情景。所以,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勤修苦炼的精神是不行的。故大德祖师们开示:“信乃入道之门,忍为守道之终。”克服颠倒妄想,“无所住心”得成于一个“忍”字。这个“忍”字不是忍受,而是坚持,忍一切苦,精进修持,才可望证悟大道。

苏轼也有一首颇有禅意的诗歌《花影》:“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教太阳收拾去,却被明月送将来。”诗意中也表现出禅修时妄念纷至,禅坐不得静心,无法证悟大道的徒劳和无奈。《圆觉经》云:“离四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作他观名为邪观。”四病指作、止、任、灭四有相念。妄念未起不作,然而妄念已生,既不任其自流,也不强迫观念,硬性制止,亦不生“断灭见”。《金刚经》说:“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南怀瑾先生也评价说:“作圣全功,只此一句。”禅修证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终生的静修功夫,才能达到绝对清净的境界。因此,没有一个“忍”是万万做不到的。

修“无所住心”,离一切诸相,进入般若理体、“一真法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人的修炼只有坚持不懈,逐步使自主的一念由粗到细,再由极细微以至于无,进入能所双忘的无意识态——即无所住心态。古代老子讲“无为”、庄子讲“坐忘”,但他们的所讲,都没有以佛陀所讲的发菩提大愿为前提,所以他们的成就按佛家的说法最多止于四罗汉果。不能发菩提大愿,修证往往是出于个人利益来发愿,其心不坚,无法持之以恒、知难忍苦,虽然一生修行,终是难以证悟佛的大道。

众生聚会到这一个般若堂里,都是想要开大智慧,得到真正的觉悟。真正的明白觉悟,是由一点一点修持而成。宣化上人说:你现在参禅打坐……就是在找钥匙(开启菩提智慧的门)

。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进,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就永远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来生也找不到。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所谓开悟也即是开智慧,所谓“久坐有禅清净其心”。有了智慧,就不会像从前那么颠倒,就能离苦得乐,证悟大道。参禅要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忍”字,就说明了禅修的关键所在,“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