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心地决定心念:如何心地念佛

发布时间:2025-01-15 03:33:20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心地决定心念:如何心地念佛

心地决定心念:如何心地念佛

心地决定心念,你处于什么样的心地,就会有什么样的心念;真正念佛的是你的心地,不是你的念,你的念其实是你心地的自然流露,不要把流露出的东西当做源本的东西。

老太太处于求佛菩萨保佑平安,保佑健康,保佑发财的心地,弄点香蕉苹果糖果供供,可能最终还带回去给孙子当供果吃,永远是求佛的心地,虽然有念佛的成份,但绝对不是念佛。嘴巴减多少声阿弥陀佛,苦行行多少时间距离,绝对还是在求佛,求福。

世人有事有难有灾了,赶紧烧香磕头做佛事,无事不来,慢慢淡忘,或以老了学佛,现下享受的心态行不学佛不求证之实,这些都是在求避难,求免灾,也不是学佛的心地。

世人以每天能诵多少遍经,磕多少头,拜多少庙;或能坚持一二个小时为满足,甚至感觉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内心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处于贪嗔痴五欲六尘的不平衡境地,即使做功课了,也还是在念“多少遍”,念“多少个头”,念“忏悔”,念“消业”,念“业障深重”,念“清静”或我与俗人多么的不同。有的特别喜欢苦行,因自己能苦行、常苦行故,看这个不顺意哪个不顺眼,瞧这个不如法,看那个不正法;其实是个我慢心,裁判心,其实是在念“苦行”,念“不平”;

有的在树洞里拜忏超过十几年了,还是感觉不把握,好象在念“把握”,瞌大头十几年拜忏,都不能生出障尽业消的心,障不尽业未消的心不是一个无有挂碍,无有恐怖的心,本质上还是在念忏悔。

有的行般舟九十天了,问曰:“收获如何”?答:“我在破睡盖,很有心得;不过这个睡盖真是顽固”。的确你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在“破睡盖”,喊得震天响,踏步念佛踏得就差地动山摇了,好象般舟是为破睡盖,又好象一直是在念“破睡盖”似的。直到今天差不多又二个90天过去了,还是经常听他在念,“我要破睡盖”。这种情形,就是嘴巴一天念17个小时的佛号,又何曾处于不念“破睡盖”的境地呢?打坐的----念我打了几个小时,经行的----念我经行了几天几夜,念佛的----念我又念多少万声,寻师的----在念我又得多少知见,阅藏的----在念我又得多少多少法喜,出家的----在念我又度多少多少众生,布施的----念我如何如何不贪不悭,如何又舍多少钱财是别人所不能,放生的----念我如何如何珍爱生命,如是等等,虽然有的积累无穷不尽善德、福德,但的确较少甚至没有“功德”的成份(如当年达摩祖师说梁武帝修庙供僧无数而无丝毫功德一样)。所有种种,其心地都的确还有老大老大的差距。都还不是究竟意,都还是不可能圆满究竟解脱自在。

家师上常下福大和尚说“现在一般的不是在念佛,而是把阿弥陀佛当做一个数字在修禅定”就念佛本身来看,其微细层面也很丰富多彩:好多情况下看样子精进的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其实:“念”的是净土如何殊胜,“念”的是保我往生,“念”的是娑婆太苦,念的是我要出离,有我,有娑婆,有苦,有乐,有往生,还都在有无层面,都在生灭层次,都在有求状态,都还不是第一义谛。正如家师所讲“现在人们误解了,以为念个不停就是在修净土法,不闻弥陀名号,信即不真,一切皆假”。

那么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心地”呢?这个很难表述,也非语言可以表述,唯恭敬真诚至诚克诚无我无住与佛相应、感应道交者或可“自知”,把我丢掉,把此世界全部放下,无求无欲无住无为,或就处于“佛地”了。不过,语言这种东西,任何表述,都着痕迹。唯心受之,感之,应之,可以觉之,可以和之,可以同之。

可是不通过语言又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表述所谓“心地”呢?要表述的时候,还是有强烈的“念心地”的成份,一假一切全假,就不是究竟第一义谛,哪个东西,真的无法说,不可思议,不可言谈,不可测度。哪怎么办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强之为名,字曰道”。

勉强表达其为“心地”吧,我所体证的不同心地,勉强表述如下几个方面,敬请各位大德善知识参考指正:

不动地:面对任何处境,任何境界,任何缘起,任何不幸,任何名利,身处任何状态(饥饿、疾病、被辱、误解等等),皆能如如不动的心地。诸行无常是常,一切如过眼烟云,虚幻不实,因缘即生即灭,无非如如而已,任你风云变幻,我自巍然不动。

慈悲地:视一切有情如子,容一切差异分别,悯一切有情游戏,帮一切有情出离,等一切有情觉悟。慈悲无限,悲悯无尽,大慈大悲,大圣大慈,绝慈绝悲绝悯,还处平和地。

利他地:视一切有情同体,利一切有情诱导,助一切有情出离,无我可欲无我可求,无我可事,为利他而行,随缘度化,一切天成。只有利他事,更无别样情,利他即我事,我事即利他。是谓利他地。

无畏无悔地:一切疾病可以接受,一切灾难可以接受,一切辱损全盘接受,一切变故都无所谓,一切处境皆悉平等,一切缘起平等随之顺之秘密待机诱而导之,一切机会不急不缓等而用之,是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一切境、一切变皆无畏,皆不悔,皆能平等接受,皆能平等“念佛”,皆处如如不动,是谓无畏无悔地。(你有畏有悔,就一定有挂有碍,你有挂有碍,一定会念“挂”念“碍”,是不净念)

决定地:于佛法生出绝对绝待决定信心,外不染万缘,内一心不乱,心一等念,如如不动;于一切境界一切时间无生,一切对境当中,都不起心动念(不起染心不动本念);唯一信心,绝对信心,决定信心,一信一心,亘古不变;(一信才能一心,有欲有求皆不能一心,欲求者信散乱之源也)

平和地(无诤地)一切随因果而受,都能平和接受,此身无非是业报身而已,不想受报的愿及一切努力于事无补不说,还加重实报。一切境界一切缘起都能平和接受,不被所转,于平和中平常中,以柔软心决定往生。于一切众无诤,于一切事中一切时内无诤。

寂静涅槃地:此身的一切再无所谓,娑婆世界的一切再无所谓,一切众生一切亲朋好友再无所谓,一切世界变故再无所谓,一切心一切念一切欲一切美丑一切善恶一切是非一切长短一切生灭再无所谓,唯大寂静,唯无生无灭,唯无来无去,唯赤溜溜,光祼祼,本本然,自性如是,如斯如是,如是如斯,如是如是。是谓寂静涅槃地。

五欲六尘染垢地(分别地,计较地,执著地),色香声味触法兴盛地,贪嗔痴慢疑飘泊地,财色名食睡饥饿地(财色名食睡永远处于饥渴地,富贵如皇帝还是饥渴于“朕的皇室如何永固”),变幻无常追逐地,游戏无尽无聊地(如年轻人热衷于电子游戏,无明无夜无早无晚,痴迷痴狂不能自拨,明知如梦亦要做下去,无怨无悔)。如梦如幻毒瘾地(知道如梦如幻,无聊透顶,亦是毒瘾难收,贼性难改,还可能“此心”无悔)。

忍辱地有辱能忍的心地

持戒地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心地

精进地能够主动精进不放逸不懈怠的心地

布施地能够主动施舍主动放弃少欲知足的心地

禅定地能够深处禅定状态外不染外缘(对境不起)内一心不乱(一念不生)的心地

般若地能以出世间智慧应对任何世事

如何才能“只管念”南摩阿弥陀佛呢?

前面讲解决一个信的问题,有信作基础,这里解决在行为上要解决一个只管念的问题。注意有二:一是管与不管的关系,二是加法减法的关系。通常人落脚于“管”结果管不住,就连闻般舟二年来每天行持五六小时以上的宝菩萨,现在也生出一个疑惑心我这样下去真的把稳吗?我提出心落脚于“不管”,行落脚于“只管”;只有不管世俗的一些东西,把心把手腾得出来,才能真正去“只管”,否则是嘴巴上“只管”,行为上似乎“只管”,心上基本或者根本“只管”不了。换个通俗的表法,不管是减法,管是加法。只有先减,加才能加得上。因为原来心满手亦满了,没地方加上去了。所以必须先减,减得越是彻底,加得越是充分。减无可减,则见清净法身,一加一切全加。从这个意义上讲,懂得先减,才是真正懂得加法,才是真正懂得只管;真正明了“减才是加”,才是只管念。

只有不管一些东西(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痴慢疑),不管身体,才能“只管念”,当你管身体时,管这些五欲六尘的东西的时候,心地一定有挂碍,有所牵,一定不能只管念,就象狗熊掰玉米似的,这只手沾住了,就不能拿别的了

。离开了不管,抓这个只管,是抓不住的。所以不管才是管。不管好比是做减法,管好比是做加法。没有做好减法,不可能做好这个加法的。很多人不能只管念,还是因为放不下世俗的这些玩意,五欲六尘的这些东西,所以无法只管念,做不到只管念,所以不放弃五欲六尘的东西,与这个只管念根本不能相应。

另一方面,你真正念进去了,真正得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的加持了,真正与法界的阿弥陀佛,与法界的般舟三昧同二为一了,共振了,交融了,相应了,甚至不二了,(所谓见性,所谓开悟,所谓见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或意在此)管即是不管,你在管这个念佛,也就等于不管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切了,也就等于不在分别这个世界的有无、长短、是非、好坏了,也就等于不再安排这个身体的一切了,如是看来,管才是真正的地地道道的彻头彻尾的不管,前面的不管是事来了,欲兴了,尘杨了,你用你的般若智慧去“不管”,还落痕迹,还落有为,还处有生有灭的层面,还不是无生法忍。绝非第一义谛。这个见得本地风光的“管”才是真正的不管。这个本地风光上的加才是真正的减,一减永减,一减到底。所以我提出要:心的落脚点在“减”在“不管”,行的落脚点在“只管”在“加”,以不管之心,先减之心,行只管之实。是谓真正意义上的“只管念”。

何谓“只管念”?

心处“不动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慈悲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利他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无畏无悔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决定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平和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寂静涅槃地”是谓只管念;

心处“五欲六尘染垢地”是谓不管念;

祈愿所有有情,皆能放下一切,只管念这声“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