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破了三障,度一切苦厄
发布时间:2024-10-31 03:35:36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心经》是以破三障为用。我们人活在世上,所遭受的一切灾难、困苦,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无明烦恼,都是由这三障带来的,只有破了这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
我们来讲解一下这个三障,三障包括报障、业障、烦恼障。我们先来说一下报障,报障分正报和依报,什么叫做正报?正报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看起来大致相同,都长着头、胳膊、腿,但是相貌、体型、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有的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有的长相丑陋、难看、多灾多病;甚至有的人寿命短促,不到中年就夭折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种的不同呢?是因为今生的这个果报身,是由前世所造的业感召来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天的这个果报,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明白我们前世造了什么样的因。我们前世的善事多,今世你就会感得健康的身体、端正的相貌、较长的寿命;反之,前世如果做了恶业,前世的心态不好,心性不好,那这个相貌就会比较丑陋。一看师父这个面相,就知道师父前世修了大的福报、大的功德了,所以从这个相貌、从这个身体素质,就可以知道我们前世修的到底怎么样。但是可以改变,我们后面讲,即使你们长的没有师父这么庄严,以后好好修行,也是可以改变过来的,这是正报。
依报是指我们的衣食住行这些生活环境,也就是我们身体生存所需的条件。我们看,有的人住着舒适的房子,开着豪车,穿戴都是名牌;而有的人住的拥挤简陋,甚至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为什么会有这么悬殊的差别呢?也是我们前世所造的因所决定的。有的人可能认为,自己感得这样的苦,命就永远改变不了了,不是的,因为因果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时时刻刻都在转变,因感果,果又生因,因因果果循环不停,不是这种固定不变的。这一世受苦受罪,是前世所造的因不好,这一世我们学佛了,从现在开始,多做一些好因,多种一些好因,多做一些善事,因果就会转变了,这个恶果就会改变了,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就会慢慢地由坏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反过来讲,前世造了好因,今世福报就大,但如果不做好事,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甚至倚福造业,做些恶事,那么这个福报就会减少,一旦把福享完了,那么这个厄运就会接踵而至。所以今世享福我们要惜福,要接着再种福田,接着再做善事,这个福报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这是报障。
第二是业障,什么叫业障?就是我们做一切事业的障碍。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事业中,都免不了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挫折,这个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我们要从六道说起,如果贪嗔痴具足,而且是多份量的,那就表现的贪得无厌。别人有自己没有,得不到就会生起嗔恨,自己不如别人,也会生起嗔恨,贪嗔痴非常的深,这就造就了地狱的因;如果贪心很重,嗔恨和愚痴少点,那这样就是饿鬼道;大家都知道,这个饿鬼道的众生,从口里喷火而不能进食。如果贪嗔少许,愚痴的厉害,那就是畜牲道;我们都说畜牲道是因为愚痴。如果贪和痴少些,嗔恨心重,好争斗,则是阿修罗道;阿修罗好斗争。如果只有少份量的贪,多份量的善,十善比较圆满,这样则升天道;人道是贪嗔痴具足,只是少份量一些恶,多的是一些善,虽说有恶,但是恶比较少一些,这样就是我们说的人道。善中有恶,以致于我们人道,今世办起事情来,做起自己的事业,不免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就是业障。
像我们大家都有感触的,我们现在寺庙,正在筹建迦叶佛的舍利塔,因为我们现在批的地拿不回来,已经批下来的地要不回来,所以我们就会有一些障碍,所以说你想做一件好事,它也会有一些障碍的,什么原因?就是我们福报不具足,我们做的善法没有具足,这才会有一些障碍的,这个不能怨任何人。有的人就来跟师父说,这是大家没有福报,我说不对,是因为我们想做这件善事的福报不具足,不要去责怪众生。我们好好的修,我们好好的发愿,来改变我们的业障,把我们的业障都变成我们的福田,都变成我们的慈悲,都变成我们的圆满,那这件事情我们成就的也就快了。不要去怨外缘,都是由我们的心所感召的。通过这件事,鼓励师父好好讲经、好好修行,把佛法传播给大家,让大家福慧增长,我们这个佛教的事业自自然然就完成了。我们看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他就是和三十二个妇女发心,修建的迦叶佛的舍利塔所得的果报,就是玉皇大帝嘛。我们现在也有这个因缘,也有这个机会,而且我们现在,也是西藏那边给我们传过来的迦叶佛的舍利子,多难得,但是我们现在这个因缘还就差这么一点,我们在座的同修,一定要好好修行,把我们的这种福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的众生,来增长我们的善根,增长大家闻法的善根,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这个使命。这个就是业障,所以我们必须要修持,息灭贪嗔痴三毒,这样办任何事情、遇到任何情况,就会理事圆融无碍了。以后再遇到障碍,不要去责怪任何人,责怪任何人反而我们又给自己造新业了,又会有障碍了,从我们自心去找,这就对了。这就是佛法,反闻闻自性,不要去找外缘,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所感召而来的,这是业障。
第三,烦恼障,因为有前面的报障、业障存在,人在立身处世时,就难免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一旦不能称心如意,就妄想纷飞、胡思乱想、烦恼丛生、苦不堪言,这就是烦恼障。根本烦恼障有六种,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我们说的邪见。第一是贪。对于贪,我们都有深的体会,想得到这、想要那,多了还想多,好上还想好,永远没有满足,欲壑难平,这个贪使我们非常痛苦;第二是嗔。贪不到就会生起嗔恨心,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会生起嗔恨心;第三是痴。这个贪和嗔都是来自于愚痴,痴就是执迷不悟、认妄为真,迷恋世间形形色色的东西,名、利、财、色不停的去追求,追求不到就嗔;如果我们明白,一切都是这个梦幻泡影,皆不可得。就像《圆觉经》中所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道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相,都是幻相,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你还去追求它干什么?那不是自寻烦恼?不去追求了,那我们还有什么生死轮回,所以说痴是产生嗔的根源。第四是慢,傲慢,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傲慢的人,我执是非常重的,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好,把自己看的比别人高,处处瞧不起别人,不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总是放大别人的过失,而别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被障碍住了,一点都看不出来。因为我慢的缘故,就不谦虚,就学不到东西了。尤其我们佛弟子,不能因为你稍微懂了一点佛法上的文句,文字相、语言相,你处处就看不起别人,就想去教训别人去。这个师父一定要给大家提个醒,我们挂在嘴边的是什么话,都是别人堕地狱,我到极乐世界去,这没有一点慈悲的。众生有过失,我们起慈悲心,潜移默化,用我们的身体力行去教化他们去,而不是给众生授记你将要堕地狱,我们可不能这么做的,我们也没有这个资格,我们也是生死凡夫,也在修学的凡夫,最多算个大心凡夫。我们一定要多看众生的优点,把众生的优点转化到我们的行为当中来,众生不好的地方,作为我们的教诫,我们加以改正,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师父看到好多,包括师父跟前的也都是这样,看不到别人一点点的优点,而且一找缺点一个准,看的特别明显,都快成检察院的了,看的非常准的,你说耽误了谁?耽误了自己,自己的心不平等,没有平等心的,这就是慢。最后把我们就给害了,学不到东西了,别人的优点你一点都看不到;第五个就是疑。疑惑,不相信。疑是最坏的东西,我们知道,要证佛果必须要正修,要想修行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没有信,就根本谈不到修,净土中的三资粮信、愿、行,也是把信排在首位。做世间任何的事情,都是以信为第一,不信则疑,你一起疑,就不能竭尽全力地去付出、去修正,那就更谈不到成就了
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佛说一切法都是让众生离苦得乐,如果能把《心经》的义理彻底领悟了,报障、业障、烦恼障自然也就破除了。三障一除,一切苦厄也就消除了,也就离苦得乐了,这个就是《心经》的作用,我们说它的大力用。
摘自:宏圆法师心经讲记第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