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新白话版28
发布时间:2024-10-25 03:35:22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拔荆得金(《阴骘文注证》)
临川的居民周士元,进山采茶,被荆棘钩住衣服,向前跌倒,木刺入肉中,流血不止。因此想到同伴等人,都从这条路经过,恐怕也被伤到,就忍痛坐在地上,用力拔掉荆条。发现根下闪烁有光,仔细一看,是黄金一锭。拿回去作买卖,三年之后,就成富人了。
[按]世间有的是毒草恶木,能伤人害物,若有遇见,只应当拔掉,不可以栽培。
梦人赠桂(同前)
元朝的周德,家中贫穷好行善,遇到路上脏滑的东西,以及砖瓦石片,有碍行路的,必定扫除。见跛脚瞎眼的人,必定帮扶,种种善事,尽力去做不厌倦。后来梦到老人,折桂花一枝,赠给他,说:“赐给你贵子,酬报你的劳苦。”后来果然生儿子,刚成年就考上科举。
[按]不受瓦石的拖累,不知道拔去的功德。还记得康熙四十七年,苏郡发大水,饥民充满道路。有人贩运碎米一船,行驶到长洲沙河口,不知水中有大石头,顺风扬帆撞上了,船当时就破了。米沉到河底,船上的人都落入水中,这时已经是隆冬时节,冻饿要死。直到第二天,才雇小船,捞出水中的米,仅有一半,而贩米的两人,都破产了。这才知道捞出河底妨碍行船的石头,那功德尤其大了。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说明]取名叫路,必有无数的人往来;路又崎岖,必有无数的人不方便往来。一天不修,就一天不方便往来;数百年不修,就数百年不方便往来。若是今天能修,那就从此以后,数千百年,天天方便无数的人往来;让无数的人,在大风大雨中,方便往来;让重担行李,方便往来;让夜晚昏黑,方便往来。悄然免去无数老弱的惊惶,悄然省去无数盲人的跌倒。这功德不很大吗?崎岖的路,本是对陆地而言,若是推广开来,那川流的拥堵,溪涧的迂回,一切阻碍船行的地方,就是崎岖的路啊。那方法在于因利乘便,设法疏通,使后人永远享受恩惠,也就是修数百年崎岖的路了。下附征事(两条)
七十里塘(《昆山县志》)
昆山到和塘,从县治西边,到达娄门,总共七十里,通连湖泊,都是积水泥途,没有陆地可行,民众很不方便。从晋唐以来,没有好好修筑。宋朝皇祐年间,有人建议画图进献,也没有结果。至和二年,主簿邱与权,才陈述五个利益,极力请求兴土动工,接着知县钱纪,又提这事,才带领民夫开工,终于完成水塘,就以年号命名。开通河港,共有五十二处,泄去横冲的水。上面设桥梁,方便行人来往。至今还受那恩惠。
[按]所谓五个利益,一是方便船只,二是开辟田野,三是恢复租税,四是禁止盗贼,五是禁止奸商啊。然而这样的大工程,由于县尉的创始,最终遗留后世无穷的利益。那么留心民众疾苦的人,难道一定要专门借助爵位的崇高吗?
熔锡灌闸(《清河家乘》)
昆山的张虚江,字宪臣,嘉靖年间,是浙江宁绍的台道官员。上任时,按例送调和,及下马饭银(送礼形式),张一概推掉,做官一尘不染。曾说:“我只喝浙江一勺水,这样我的子孙也能在这里做官。”后来他的孙子泰符,字鲁唯的,果然任绍兴知府。当时府城五六十里外,有星宿闸,被一任知府因水旱关闭,就是朱买臣(西汉人)建筑的。当地濒临海边,有二十八洞,延绵三四里,水势最急,修补很难。有一钱太守修建后,当天就塌毁。屡次建筑屡次坏掉,民众很苦恼。张观察地势,认为筑石不能永久,就熔化铅锡灌进石缝,那桥石与闸铸成一块,大约费用上万,至今屹然不动。绍兴民众用神祠祭祀他。这以后泰符也升宁绍台道,接着又是一方长官,累次升迁到七省总漕。做官总是不离浙地,人们认为是张虚江清正的回报。
[按]虚江先生的父亲张南麓,因为他的祖先出自方孝儒(明朝大臣)门下,逃难躲避到长洲的唐浦,子孙务农,常常读书作为掩饰。一天外出,见路边有一布袋,提起感觉很重,约有三四百两银子,不敢打开,就停船在岸边三天,见一人仓皇来寻找,询问他的实情就还给他了。于是晚年张父生张虚江,他母亲管夫人,怀孕十六月才生。虚江幼时过目不忘,成年就考上嘉靖年间的科举,子孙做官不断。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说明]地上有河港交叉,划断南北东西,使行路的人望洋兴叹,一旦有桥梁借助,就如绝处逢生,不用船能渡过啊。认为建桥不是大功德的事情吗?岂只是千万人往来呢?修造桥梁,是渡人过河流;布施作福,是渡人的贫穷;改恶修善,是渡人的患难;勤学好问,是渡人的愚痴;修行学道,是渡人的生死。佛典称六波罗蜜,就是所谓六度的意思啊。下附征事(四条)
海神示约(《万安桥记》)
福建洛阳江,地形靠海,旧时设海船渡人,每当遇到风波,就淹死无数。宋朝大中年间,有船要翻,忽然听到空中说:“不要伤到蔡学士!”说完风浪顿时平息,一船人安然无恙。大家询问,船上没有姓蔡的,只有一妇人,她丈夫姓蔡。当时妇人正怀孕已经几个月了,心里暗暗惊异,就发愿说:“如果我生的儿子,果然是学士,一定造桥梁,救济渡人。”后来生了儿子,就是忠定公蔡襄,因为考上状元,出任泉州官职时,母夫人还在,催促蔡创建这桥。蔡想到水深莫测,而潮汐频频到来,怎么开工?于是拖延一年多,母夫人催促他更急了。蔡就写书信给海神,派一差人带去。那差人痛饮大醉,投书信到海中,酣睡在海上。醒来后发现,书信已换了封条。蔡打开看,只有一‘醋’字,墨迹如新,蔡恍然大悟道:“神难道是命我二十一日酉时开工吗?”到期,潮水果然退去,泥沙堆积一丈多,潮水不来,一连八天,于是创建这桥。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十五尺,共花费金钱一千四百万,因此取名叫万安桥。
[按]当时负责那事的,有卢实、王锡、许忠,以及佛家义波、宗善等十五人。只说蔡公,因为他是倡导啊。
延龄裕后(《善余堂笔乘》)
程夷伯,二十九岁时,一天晚上梦到他父亲说:“你今年会死,可以向觉海求救。”程醒来感到茫然。有一天遇见一蜀僧,会相术,问他的法号,叫觉海,问到自己的寿命,觉海回答:“先生年岁很短,恐怕不能到明年了。”程坚持恳求,觉海才找来水一杯,呵气到杯中,要程喝下去,并且说:“今夜若是有吉梦,就马上告诉我。”当夜,程梦见到一官府,左廊下站立有男子、女人,都是衣冠整齐,有喜悦的样子;右廊站立的,都是枷锁缠身的人,哀叫哭泣。旁边一人说:“左廊是修建桥路的人,右廊是毁坏桥路的人,若要福寿,自己可以选择。”程就发心修补桥梁道路,不遗余力。后来又见到觉海,他说:“命寿已经延长了。”程后来活到九十二岁,子孙五世昌盛。
[按]造桥与拆桥,明明是两种人;善报与恶报,明明是两条路;若说因果是虚,必定遭遇奇祸。
建桥福果(昆邑共知)
昆山的周季孚,富有而且好行善,人到中年没有儿子,后来搬迁到苏郡,遇到一异人,告诉说:“你命里没有儿子,一定要求,应当修造桥梁三百,便可以得到儿子。”周说:“我没有那个能力,怎么办?”有人说:“桥不限大小,也不必建造,只要能修补缺损,也可以凑够那个数。”周欣然听从。需要造就造,需要修就修,没有什么为难,恰好满三百数时,周已经六十岁了。后来连生三个儿子,都是名儒,其中一个就是蔡先生的女婿。周去世时,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当时已经八十四岁
。[按]一桥建成,还能帮人无数,何况三百呢?应该是他没有后代转变为有后代,命数不能够敌过他的福报啊。
毁桥获谴(金陵共传)
江宁贡院前面,是秦淮湖,本来没有桥梁,行人用船渡过。康熙甲辰年,有巨商从这里过河,恰好没有带钱,船夫逼迫要钱,商人发怒说:“我在这里建桥很容易,难道舍不得一个钱吗?”船夫争论不已,市场的人都围观。商人就用二千两银子买木石,那工匠,却是一僧人招募的。僧人露宿在那里,负责施工,非常辛劳,一年后完成。丙午年秋天科举考试,江宁府的考生没考上,都怪这桥,考生们报告官府,因此拆毁桥。僧人愤慨,投湖而死。不久,首先提倡拆桥的书生,亲眼见僧人来责问,数落他的罪状,当时吐血而死。
[按]没考上也是偶然的事,未必真的跟桥有关。就算是因为桥的妨碍,也应当更想想名列榜上的,是什么人?如果是读书学道,动不动学习古人,每件事一定要济人利物,那没考上就固然可恨了。不然一旦当官,就要为家人,买更好的田产住宅,结交官吏,横行乡里,使善良人士,像害怕虎狼一样,那桥应不应当拆,还可以慢慢商量,却不必这样着急啊。
“垂训以格人非”
[说明]天地间一切人类,都是我同胞中的人类。人类中有一毫不对的地方,就是我分内中有一毫亏欠处。所以为别人儿子的,愿他尽孝;为别人臣子的,愿他尽忠;为别人兄弟的,愿他友爱;为人刚强的,愿他柔和;为人吝墙的,愿他布施;游手好闲的,斗殴赌博的,愿他各安本分,谦和自律。如果可以因为我的劝化,就不惜恳切解说,忠告善道,如果口舌不能相劝的,就写在论著中,传示天下后世,那作为教言也很广大了!下附征事(两条)
立命之学(袁了凡《功过格》)
袁了凡先生,字黄,初字学海。幼年时遇到云南的孔某,那人得到邵子皇极数真传,推算袁入太学应当在明年。推断袁的县试、府试、进学名次,三处都应验了。因此卜算终身的命运,说某年应当考上廪生(秀才的一种),某年应当考上贡生(秀才的一种),某年应当选任四川一县令,在任只有二年半,到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去世,可惜没有儿子。袁详细记录,然后对照名称数目都符合。
袁到南雍,在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对坐三天三夜,不合眼。云谷说:“人所以不能作圣贤,只因为妄念相缠罢了。你坐了三天,不起一妄念,为什么呢?”袁说:“我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都是有定数的,所以没有什么可妄想了。”云谷笑道:“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从来大善的人,命数不能限制他;大恶的人,命数也不能限制他。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毛,岂不是凡夫?”袁问:“那么命数可以逃脱吗?”答:“命是我作的,福是自己求的。诗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有说明。佛典中有求功名得功名,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的说法,佛难道用妄语欺骗人吗?今后应当时时积德,事事包容。从前种种的情形,譬如昨天死了;以后种种的情形,譬如今天生了。这义理是再生身啊。太甲(商朝君主)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先生算你不考中科举,不生儿子,这是天作孽啊。你如今努力行善事,广积阴德,这是自作福啊。《易经》说:‘君子趋吉避凶。’如果说天命有常不可改变的话,吉有什么可趋的?凶有什么可避的?开章的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积德的家庭一定有吉庆延续到后代,相反有祸殃延续到后代)你如今还来得及吧?”于是,拿出《功过格》给袁看,袁就拜谢领受了。将从前的过恶,通通写在文书上,尽情发露忏悔,誓行三千善事,作为求考科举的业绩。云谷并教他持诵准提咒,期望一定应验。于是改名学海,字了凡,就是不要落凡夫窠臼的意思啊。
第二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原来算的是应该第二,忽然考中第一,他的话不灵了,而且是秋天考中了。从此袁天天更加修德,功夫天天更加严密,暗室屋漏(看不见的地方)中,唯恐得罪天地鬼神。从己巳年,开始发愿奉行,到己卯年,大概经过十年,而后三千善事才完成。这时袁就发起求儿子的愿,也发誓行三千善事,因此与家里人互相劝勉,有善就记录,有过就改,当时善念纯熟,行善的数将要圆满,就生下大儿子。癸未年九月十三日,袁又发起求中进士的愿,发誓行善事一万条,丙戌年考上科举后,任宝坻知县,每天见到善事必行,夜里就焚香祷告天帝。正担心平常无事可行,一万的善数难以达到,有一天梦见神告诉他说:“只凭你减粮一节,万善的数已经完成了。因为宝坻的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先生代他们筹画,减到一分四厘六毫。”果然有这事,但袁心里有疑惑。正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袁把梦告诉他,禅师说:“善心真切,一个行为可以当万善,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福呢?”袁很欢喜,就捐出俸银,让禅师在五台山斋供僧人一万,并且回向。孔先生算袁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袁后来健康长寿,直到将近八十岁,子孙做官不断。
[按]立命的道理,发自孟子,而能亲身实践,多次有应验的,就是了凡先生一人而已。但是能使了凡先生能改换信念,深信不疑,勇于坚定实行的,又在云谷禅师一人了。谁说佛门中,一定不能发明孔孟的奥妙呢?世俗的人见别人努力行善事,就讥讽说:“作善事须要无心,如果一执著,就有希望回报的念想。”这种议论,未必不高明,但是阻碍别人勇往直前的志向,罪过就多了!农夫一年的勤劳,却说:“你不要盼望收获。”读书人十年辛苦,却说:“你不要想求功名。”他们能欣然听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