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都是过去的业报吗?
发布时间:2024-09-12 03:37:23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编者按
本讲座为深圳东山寺监院法广法师2014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任教时,应法海探源第五期初级班学员祈请,举办的禅修讲座。法师分繁入简,寻祖归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觉悟禅宗大道。讲座选用教材为日本学者铃木大拙(1870—1966)《校刊少室逸书及解说 》。内容是根据该讲课录音整理而成。
前言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云: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一条成就的路径就是“行入”。按照达摩大师来看,可以有四个部分组成,叫“四行”。这里面真正无碍的禅修状态, 是“称法行”。前面三行都是方便的调整,它不圆满,是有所偏取的。
一、报冤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今生如果碰到种种坎坷和灾难,痛苦和烦恼,天灾人祸,总之是带给你折磨的时候,你把它当做是在消过去自己造的业,对种种苦报果报,不要怨天尤人,认为是天地不公。
碰到问题不要总是向外面找原因,把问题推给别人。首先调整自己,从自己找问题。不要总是寄希望能够改变外面的环境,那是要靠一颗更坚强有力量的心。有时候甚至佛,对外在的环境也无可奈何。这时候你只能自己调整,让心态更豁达,更平静。
所以说“报冤行”是一种调整。不是说禅修大道就是完全如此,否则世界上就没有坏人了,也没有所谓的犯罪了,都是我自己的过错。911事件也不要追究恐怖分子;被无端打骂杀害亲人,你也不用求助法律,得到公正的审判。
有些学佛的人,遇到天灾人祸,别人去世,就讲:“这都是他过去的业报。”绝对不能简单这样说。如果你这样说,我当时在场的话,就上去给你一巴掌,说:“这就是你的业报”。
所以不能这样讲业报。业报是非常宽广复杂的。“报冤行”是强调让你从内在找问题,让你的心变得更强大,让你的心善于调畅。但是这种说法不是圆满究竟的,不是无碍的,它是有所偏取的。
二、随缘行
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境遇,苦的也好,乐的也罢,在成败得失面前,你都不要晕了头脑。苦难来了,烦恼的事情出现了,不要觉得整个天地都塌了,人都崩溃了,完全找不到希望了……也许坚持就是柳暗花明,未来人生大道和理想的境地,还在等着你。
同样的,在快乐面前,你也不要忘乎所以。要知道快乐不是永恒的,也不要寄希望于永恒,更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还有忧患存在,忘记随着因缘的改变,还存在着变化,甚至转向极坏的方向,都有可能。
所以“随缘行”告诉你,随着因缘,让自己在各种境遇面前,有一个更为清醒的头脑,更加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更为平和的心态。
但是这样说,不等于痛苦来的时候不可以哭,快乐来的时候不可以笑,不是这样的意思,不要走极端。
当然随缘行是要随善缘的。从禅修大道来讲,从佛法大道来讲,真正的随缘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是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场景和人事中,都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做出最合理的安排。面对种种的事物,你都处理得最为如理如法,这才叫“随缘行”最高境界。
但这里讲的是一个调整性的、比较低层面的随缘行,就是让我们具有一种基本心态,比较随顺大道,比较平和,能从因缘中顺应它,看待它。但它跟前面“报冤行”一样,还是没真正进入禅心。
三、无所求行
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就是让我们降低贪欲之心。世间的人欲壑难填,只有让你降低了欲求,才不会在欲求中迷失自我。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问题,包括出现贪官奸商等,都跟过分的贪婪、过分的欲求有很大关系。他们不择手段,伤人害己。所以我们要在比较清心寡欲的状态下,降低一些欲求。
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常欲求的话,也不是正常人。要么你是真正的成道了,要么恐怕心理有问题。怎么样把握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一个普通的要求,就是不要过。
“无所求行”不是说把一切追寻都放弃掉 ,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当然了,对出家修道者和专门修道者来讲,可以参照这个。
如果我们只是适当从佛法中学习智慧,吸取一些营养,那么你去做一个正常人,去享受,去追求,不要太过就可以。而且佛法一定会告诉我们,无求无欲的当下,实际上是可以有“善法欲”的。向上正当的努力和追求,这也是种欲求,但这是佛法所鼓励的。
你现在来讲堂修道,包括出家人修道,佛陀修道,古代高僧大德苦苦修道求索,都是欲求。不能说无所求还求什么,须知善法欲跟凡夫俗情的欲求是不同的:一个是越走越朝向黑暗的深渊,最终不但把自己吞没,还会把别人拽到黑暗的地狱里去;善法欲是越走越光明清凉的, 越走越自在庄严的,而且连带着把有缘的大家,带入光明的境界里去。
前面三行都是不究竟的,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心态上的帮助,适当去降低人我之间的是非,可以帮助整个生命状态,慢慢向着大道的方向靠近。但它依旧是有所偏执的。
四、称法行
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乃达摩禅师,以及后来禅宗许多高僧大德,真正的内涵所在。
仔细看“称法行”会发现,实际上就是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不仅是达摩禅修的内涵, 更是整个禅宗大道的有机组成。不管怎么变化,它都不离这个内涵。
就像演员台上表演,他扮演不同的角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但这只是他的外表,内在还是他。所以,禅修的大道,禅宗的变化,无论它提供给大家多少亮丽的色彩,都是外在的变换,而内在的生命禅修之光就是“六度”。
达摩祖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大道,真正的修法,最终契入就是真空妙有的中道。佛法中道里面真正的核心,就是缘起性空和真空妙有,或者说是“空的智慧”。达摩禅法如此,整个禅宗禅法就是如此。
从“空”的一面讲,当年六祖慧能大师悟入当下,告诉我们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一丝的障碍和污垢,没有任何的东西在那里,完全绝对的真空。这里用“真空”都是很勉强的表达,就是讲“众相斯空,无染无著……” 。一切的一切,到这里都化为空无,没有人我、是非、对错、善恶、高低,种种相对的概念和外相,都不复存在。
但不是什么都没有,真空当下就是妙有。用智者的眼光看当下,这个身体就是真空的。可是真空当下,你的确坐在那边,你是男的,她是女的,你长得漂亮些,他长得相对普通些,这就是缘起外相。 真空当下就是妙有,妙有当下就是真空,所以达摩告诉我们,整个大道是依照这个中道来展开的。
凡夫众生不明白这样的真相,所以背道而驰,跟六度反过来。“法体无悭,于身命财应行无相布施……”凡夫却刚好反过来是愚痴贪著的状态。
从契合大道上来讲,我们必须把种种生命的喜怒哀乐状态都消化掉,变为布施的生命状态,才能够得到佛法修道的大妙用,而有了空的智慧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
所以“空”不是说强加给你一个概念,一个幻想,而是大道的体证者,透视生命的真实,当下领悟到,确确实实万法当体就是真空的。
《心经》里面观世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照”不是智力思辨推敲,而是在禅修状态中,智慧的透视中,发现都是当下真空,能够让你的生命得到一个最好的安放点,种种的烦恼得到超越和消化。任何人没办法伤害你, 因为你是真空的。
可是为什么又强调真空当下还是妙有呢?
外相上还是有功用存在,有因果存在,有实实在在的外相的存在,否则就是虚无主义
。真空当下是缘起,是妙有,告诉我们因果是必然的。你造苦因,必然要尝苦果。凡夫之因,必然长凡夫的果;造乐因,得乐果,种出世修道的因,必然得出世修道的果。所以,从缘起的角度,从妙有的角度,达摩祖师告诉我们要修六度,而当下,又回归于空性。
附:法广法师简介
法广法师,1970年生,广东汕头人。1991年礼上传下正大和尚为师,1993年福建北峰林阳寺求受具足戒, 曾就读闽南佛学院。1997年考取北京中国佛学院,2004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教授禅宗史等课程。2011年任中国佛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开展面对社会大众弘法工作,以“法海探源”为主题创办各类培训班,广受好评。2013年兼任广东南华寺后堂及曹溪佛学院副院长。2014年底任深圳东山寺监院,并当选广东省佛协理事。2015年当选深圳市佛协副会长,同年应广西浦北邀请,至五皇山筹建五皇禅寺。2016年兼五皇禅寺住持,并当选为钦州浦北县佛协会长及县市政协委员。同年当选深圳龙岗区政协委员。 发表论文有《关于赵州和尚》等多篇。
原标题:《禅修讲座》(二)天灾人祸都是过去的业报吗?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戒邪淫,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