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诗和远方的赴约
发布时间:2024-08-15 03:35:24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前言
这里也曾丝路繁华
这里也曾金戈铁马
远去了大漠孤烟
离别了塞上江南
固原
诗和远方
总有一个在路上
须弥山
佛教东传,在固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而须弥山,则是见证这伟大历史的石窟。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艺术成就可与山西云冈、河南龙门大型石窟造像媲美。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而且与其他石窟相比,须弥山则是西部广袤地区里少有的石窟,而且佛教东传的意义更重。
须弥山石窟南北绵延1.5公里,现存主要洞窟162个,石雕造像350多尊,被美誉为“宁夏敦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远处观去,就能看到雄伟的大佛造像,要想看个明白,还得去到一侧对岸山上。
须弥山,佛教引用为世界的中央,本是一种宗教术语,从象形的文字中映射到现实中,须弥山也不乏在佛教东传的历史上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繁荣的经济,更有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最大的一尊造像是开凿于武则天时期,在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佛像占整座山头的上半部分,光一只耳朵就两人高,一只眼睛足有一人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柔。
1900多年前,佛教自印度传入当时的西域于阗(今和田)鄯善(今罗布泊)并迅速流传发展。为宣扬传播佛教,传教的佛僧与虔诚的佛徒沿丝绸之路,创建了许多佛寺,开凿出数以万计的佛教石窟,须弥山上的众多石窟也是当时的手工艺人和僧人的创作。
山上还依据山势修有一座护国寺,护国寺里也都是开凿的佛像,端庄、肃穆。
虽历经千年,却仍然保存完好,面目清晰,这也是一个不得不令人称奇的地方。
须弥山里有一条蜿蜒的河流,沿着这条河道,即是古代丝绸之路。这在古代属于原州,也就是今天的固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通往西域的最短路线。也是波斯人与中原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交融之地。
须弥山除了这么多的石窟外,另有一处博物馆也非常值得餐馆,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固原地区的古代文化、经济交流发展的历史史实。
博物馆内的导语牌和文物铭牌均用中文、英文、日文等文字进行多语种标注,方便境内外游客参观。
曾经看过一部浙大的纪录片,《千年须弥山 万载传真容——须弥山石窟数字化考古工作纪实》,详尽地展示了浙大科技考古团队在须弥山考古现场的观察和体验,当时就有吸引到我。
临摹敦煌莫高窟盛唐时期的壁画——《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云冈等石窟许多佛教造像和绘画都以须弥山为题材,以此来表示天上的景观和仙境。
须弥”原为梵文音译,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意译“妙高”、“安明”、“善积”等,传说中的须弥山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三倍。
固原,古称为原州。须弥山石窟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
背着佛经的僧侣
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也非常兴盛。
因为语言与货币的原因,商人们用手来确定交易价格。
茶叶、瓷器、丝绸,成为了当时对外贸易的最多输出品,而留向国内的则是源源不断的玉石,珠宝、香料,毛皮及制品,葡萄酒等产品。
还原了古代原州城的盛况,
古代这条道上,除了做生意的商贾,更少不了的是悲天悯人的佛教僧侣。
米缸山
在西北高原上有一个天然的物种库是难得的,这里居然还有湿地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春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爽宜人,风光旖旎;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压荒原,银装素裹,成了干旱荒漠地区硕果仅存的森林胜地。
六盘山主峰米岗山,拥有着无山不绿,无水不清的茂密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水资源。上山步道缓,在天然氧吧里享受深呼吸;下山穿密林,感受森林野趣无穷。
沿途走的都是防火道,这条道是在2013年开始修建的,是专门为消防车在发生火灾是可以及时应急救援的
。米缸山曾经短暂开放过,现在了防止火灾和保护绿水青山,目前已经全面禁止游客进入。穿越过庞大的华北落叶松林后,会走到峰顶,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爬上米缸山峰顶,离真正的峰顶 还有一个山头。
沿途的野草野花,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来,走走拍拍,走走停停,四个多小时才登山米缸山顶。
上山是防火道,下山是密林,真没有道,只有沿着前面队友的踩出来的痕迹,这一路走着,还在想着曾经的红军战士们,是如何在这里走向了光明的道路。
六盘山古名陇山,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因山路曲折狭窄,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故而得名。八十年前,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都曾先后经过六盘山,1935年10月5日至9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中央红军进入宁夏,途经西吉、隆德、固原、彭阳4县,历时五天四夜。
当夜幕即将来临,我在随行小伙伴的搀扶下,花了三个小时下山,当林场的工作车在山下等待我们伤病员的时候,当下来的那一刻,我是充满感激的,如果没有一路相伴的陪护和引领,我想我很难坚持下山来。
每一次登山,我都会有新的感悟,慢不要紧,只要能够走完全程,又会经历一次磨练,又是一次修行,又是一次成长。
火石寨
被当地人称为“上天赐予西吉的礼物”的火石寨,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群。西吉缺水,必然少绿,可偏偏这个地方出了个火石寨。
在满是丁香花的山间,感受着初夏的气息。本该还能看得见丁香花,但今年的因为气温原因,丁香花已经提早谢幕了。
火石寨是国际大片《阿修罗》的主要取景地。
这里怪石林立,沟谷纵横,丹峰绿树相映成辉。险峰、怪石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千姿百态、气势磅礴,是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倘若在夏日绿茵蔽天中再牵手走进情人谷,还能听白桦林中鸟儿齐鸣,看林海上空蓝天白云,享天然氧吧新鲜空气。
紫红色的山崖、怪石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红的是山崖,绿的是树林,蓝的是天空,红绿蓝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天然画卷。
这些巨大厚实的红砂岩和砾岩属于白垩系地质层的第三系红层,本身就有观赏价值,在黄土高原上出现这样的地貌更让人惊讶,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狮身人面像,整尊由完整的山体形成,巨大无比,堪称奇观。
火石寨的石林则散落在方圆98平方公里的一座座山坡上,各自成景,显得粗犷神秘,最易引发游人的豪情壮思。早晚太阳斜射的时候更是光影变换,绚丽无比。
火石寨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因其山体岩石呈现暗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而得名。
他家的玻璃吊桥,是西北唯一一家玻璃吊桥,在桥上凌空赏景,体验速度与激情的高空滑索,那感觉贼拉好。
听说最美的时候在夏季,不仅夜夜清凉露营、还能晚晚篝火狂欢。
老龙潭
都说西北缺水,这里却是塞上江南的最好证据,水多到有三个很大的潭。而这老龙潭,则是这实实在在泾河的源头。
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
二龙潭由两个葫芦形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给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
老龙潭的一汪潭水,不负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放祈福船,挂同心锁,品清新茶,虽然太阳有点大,但在凉亭之下,倒也怡然自得。
如果只看局部,说是南方水乡,也不为过。
放心愿船
抚琴吟诵
三潭是“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
美食
由于固原地区干旱少雨,多产小麦、糜、谷、荞麦、豌豆,油料作物种植也很多。因此,以面食为主的小吃,是固原地区饮食的特点。
麻食子在固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面食,它是将面搓成空心的小疙瘩,餐厅一般都是用工具做成有纹理的麻食,然后用水煮熟,烩入蔬菜,牛羊肉等。吃起来依照个人口味而定。
荞面油圈,先将荞面用开水冲烫拌匀后,连同面盆放置于80℃水锅中10~15分钟后,取出凉至20℃左右,先搀进黑面粉少许,再加入酵面,用手蘸油做成1~2两的圆饼,中间钻一小孔,入油锅炸熟后,色黄褐,光泽闪亮,香甜可口。
蒸鸡好吃,而且全部都能吃,不浪费。鸡肉吃了,可以吃土豆丁,下面还有吸收鸡肉油脂的饼。
蒸鸡用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土鸡,加上当地自产的入葱花、姜末、花椒粉、咸盐等调料,加入当地特产菜籽油并搅拌均匀腌制。然后,把土豆切成丁加入葱花菜籽油拌匀。
和面,擀成与笼屉一样大的饼一张,放在笼屉上将拌好的土豆丁均匀放置在饼上,然后将腌制好的鸡块均匀放置在土豆丁上,再将热水加菜籽油泼至放置好的鸡块上。最后将笼屉放入蒸笼中蒸制。
在固原的几天感受,就是土豆多,土豆特别的多,基本上每顿都有土豆,早餐也不例外,但是这恰恰符合一个鄂西地区的人的饮食习惯,我们从小也是吃土豆长大的。
宁夏产枸杞,在煲的汤里也离不开枸杞的配伍,但是就是喜欢喝那股透着点甜丝丝的感觉,喝一碗,鼻尖稍稍发汗,全身通透。
当然,在最后一晚回银川的路上,吃了一顿饭,上的烤全羊也是非常地道的,配着红皮蒜和干辣椒面,滋味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