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净界法师:为什么要禅净双修

发布时间:2024-06-13 03:33:04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净界法师:为什么要禅净双修

为什么要禅净双修 净界法师

诸位法师慈悲,诸位佛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请放掌。我们有这个殊胜的因缘,我们在三天当中来跟大家讨论有关禅净双修这个课程。

在讲禅净双修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为什么要禅净双修。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刚开始要成就一个善业力;第二个,你进一步要成就一个正念力。

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识宗、净土宗,所有的法门都没有离开善业力、正念力两种的修学。

我们刚开始归依三宝,我们是依止一念的信心来修善业,透过布施、持戒、忍辱种种善法的造作来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我想我们刚开始让自己的身心离苦得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样的要求是不够的。因为你只是成就善业,我们心中的颠倒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我们顶多在内心的烦恼当中创造一个暂时的善业,我们颠倒的本质并没有太大改变的。

所以我们透过善业以后,我们进一步要开始修学止观来加强心中的观照,到底生命的真实相是什么?透过一种如理的观照来消灭我们无始的颠倒,而产生一种究竟的解脱,而不是一时的安乐而已。其实所有的修学,它的根本就是在修正念这一部分,善业只是一个基础而已。

那么我们心中的正念,从净土宗的角度,它所要求的特别是要求临终的正念,临命终的时候你要保持正念,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

从我们修学净土宗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临终的正念是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祖师的正念,你看历代的祖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他临命终的时候正念现前,那么他那个正念已经修到业净情空,他那个正念是没有杂质的,所有的烦恼完全被消灭、被调伏了。这种我们叫作净业成就的,但是这种很少很少的。所以祖师型的正念,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顶多能够做到凡夫的正念,没办法做到祖师的正念。

什么叫作凡夫的正念呢?就是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保持一个忆佛念佛的正念,但是也夹带了很多很多烦恼的活动,因为我们没有断烦恼。

所以我们一个临终正念,一个生死凡夫他肯定会夹杂很多的烦恼跟罪业在那个地方活动,所以我们一般凡夫的正念必须做到不随妄转。我是一个生死凡夫,我临命终的时候,遇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我内在的色身即将败坏,我平常所爱的色身要败坏;外在的环境的干扰,亲属的哭泣,你肯定是百感交集的。你的心不是一个很平静的状态往生的。

那么在这样的烦恼干扰之下,我们断不了烦恼的,但是我们可以跟它保持距离,这一点可以做到。你可以透过智慧的观照,你可以不随妄转。

所以我们讲临终的正念,并不表示说我们没有烦恼,而是说我们能够真正地生起一种禅观的智慧来跟烦恼保持距离,而做到印光大师所强调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所以我们禅净双修,我们的主修还是忆佛念佛,但是你必须靠禅观来保护你的佛号。我们看到很多的同修在临终的时候失败了,因为他低估了烦恼的势力。因为烦恼毕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境界,我们平常对烦恼没有产生观照,没有跟它保持距离,你临命终的时候佛号现前,贪爱娑婆的烦恼也现前,结果你的佛号被烦恼所破坏,非常可惜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平常除了你念佛以外,你要加强你心中的观照。

我再讲一次,我们断不了烦恼的,这是现实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随妄转,这点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希望透过三堂课,我们应该怎么样在心中,除了佛号以外,你必须另外要再出现一道的光明,让你自己能够在烦恼活动的时候保护好你的佛号,做到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断烦恼是到净土以后的事情。但是你要在临终的时候做到不随烦恼所转,那这个是要看你智慧的力量。

所以说,我们为了能够达到禅观跟念佛的结合,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我们临终的正念,是这个意思。

【2】

好,我们看讲义,将述此义,大科分三。我们为了发明禅净双修的内涵,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总标禅净的相互关系。

我们先把禅观这个智慧的观照跟净土宗的念佛,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互关系先作一个笼总的说明,它们之间应该如何来配合?它们各自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第二个,别明禅净的个别修法。

这一科我们就分别地来说明什么是禅观?什么是净土的念佛?它们之间是什么差异?

第三个,结示禅净之双修法要。

这个就是我们禅净双修的主要理由!

甲三、结示禅净之双修法要。

天台智者大师把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由浅入深分成两个次第。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缘修,这个缘就是外在的环境的因缘,我们在一念的无明妄想当中要栽培善根,刚开始的确是要假借外在的三宝因缘,比方说,我们要拜佛,肯定要有个佛像;我们要做种种的善法,都必须要有一些外在环境的配合,我们心中的善根的幼苗才能够慢慢地生起来,所以我们刚开始在三宝当中积集我们的善根的时候是向外攀缘的,但是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仰仗一念的信心,仰仗一念的要离苦得乐的愿望,再仰仗我们过去的美好的环境,然后把善根栽培起来。那么智者大师的判定,这叫作缘修,你的修学要仰仗外在的环境。

那么这样子的修学有什么问题?就是不坚固。因为外在的环境是变化的,而且它要怎么变化,你做不了主。所以诸行无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诸法无我,在整个生命变化当中,它要往哪一个方向变,身为一个生死凡夫,

我们做不了主。就好像空中的灰尘,灰尘要往哪里跑,是业力风决定的

以我们刚开始在因缘当中的栽培善根,我们会觉得有挫折感。有时候环境条件具足,我们栽培了善根;有时候环境的因缘被破坏了,我们失去了依靠。所以在因缘修学当中,我们会觉得弟子心不安,没有安全感,因为你的善根的栽培是要靠外在环境的支持,这当中有一点变化,你的修学就没办法相续。特别是临命终的时候,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所以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真实的真。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在整个栽培善根当中,你不能靠外境,这个外道场是靠不住的。你必须在内心当中去开发一个内道场——你内心的道场,把心带回家。

我们所有的生命的因缘,你的外在的色身,你的内心的感受、想法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依止天台宗的现前一念心性。你必须要把你整个生命的修学的道场,从外道场移到你的内在的道场,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空观,观想我们的心本来是无一物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对整个生命世界的我法二执慢慢地慢慢地淡薄,乃至于息灭。空观是观因缘性空,而破除我法二执。

假观,观我们的心一动就显现种种的十法界的假名假相假用,佛菩萨是活在我们的心中,别人没办法破坏的。我说实在,你真正要念佛,谁也干扰不了你的。

当然这个地方你必须把外道场移到你的内道场。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不完全只是活在十万亿佛土外,更重要是活在我们的一念心中。我们心中忆佛念佛,阿弥陀佛就存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一念的大圆镜智的心中显现阿弥陀佛的假相假用。

所以当我们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的时候,智者大师说,你这个人叫作修行上路了,上路了,你找到回家的路了,而且你所修学的善根是坚固不可破坏的,谁也不能破坏你,烦恼也不能破坏你,外在环境也不能破坏你,魔王也不能干扰你,修学变成是你自己的内心的世界。禅宗说的,你这个时候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色身要放下,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的珍宝不复相随。

但是因为我们在外道场之外已经建立一个内道场,你内在的道场不会因为死亡而破坏,还是很坚固地可以把佛号提起来。

所以我必须提醒大家,我们念佛人如果你念佛只是停留在外道场,你的佛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外在的因缘就像是一个水泡,梦幻泡影。你的佛号是建立在外在的因缘,因缘一旦破坏的时候,你佛号就破坏了,所以我们在禅净双修当中主要的目的,透过禅观把我们在外面活动的心拉回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外道场的重要,我们有时候要依止大众来忆佛念佛,来打佛七,但是这个都是助缘。托彼依正,显我自心,我们假借外道场,但是真正要成就的是内道场。

但是你刚开始也是,就是我们从外道场的修学而增长内道场的善根,内在的理观,空假中三观,佛号是存在你心中。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在修学念佛当中必须有般若智慧的主要原因,就是你必须要试着勉强自己,把心带回家,从家里面把佛号提起来。这个时候佛号就变得非常的坚固不可破坏。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禅净双修的主要理由,就是让你所有的善根变成非常坚固而不可破坏。

好,我们禅净双修就是把外在的道场转成内在的道场。

所以,这个禅净双修,我们作一个总结,看《附表第二》。

什么叫作禅净双修呢?

蕅益大师用一个偈颂作一个总持,他说: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这个理性,就是我们一念的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一念清净的心中,要建立起忆佛念佛的一种庄严的相状,而每一种庄严的相状,又不离开我们一念的清净的理性。佛号,不要建立在外在的因缘。

有些人一定要什么环境才能够提佛号,人家一刺激你,你就不能提佛号,那你就完了。

所以,我们提佛号要在家里面提起佛号,在你那一念的清净的理性而生起佛号,每一个佛号,又不离开清净的理性,这个佛号是最安全、最坚固的,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法师说,禅观是破五蕴,请再详述怎么破五蕴,因为它们的力量太大了。

这个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执着了,不是说破五蕴。因为五蕴没有错嘛!五蕴,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过去的阿赖耶识把这个业力转成我们现在的五蕴身心这一个水泡。

可能你是一个男人的水泡,可能你是一个女人的水泡。但是我们错在把五蕴执着成一个真实的“自我”,把它当真实想,产生坚固的执取,所以这个水泡要破裂的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

所以问题不在五蕴,所以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我执跟法执,应该这样讲会更清楚。

那么为什么产生我执、法执呢?因为你的心住在外面。

破除执着最好的方式,把心带回家。所以,我们这个禅净双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你看我们一般世间的心理学,它也可以处理一些众生的痛苦,你的心住在五蕴,那没关系,你就观想你还拥有很多东西,从“得”当中去对治你“失去”的。但是,你的心还是住在五蕴,根本都没解决。

我们一般的世间法在处理众生的痛苦,就是你受伤了,给你表面擦擦药,只有《楞严经》、大乘的止观,直接把根源拔除!

你就住错了,你的心有所住,有所住即是非住,把那个攀缘的心拉回来。你这个根源一拔掉,它这个生灭的力量,就完全消失。这个树被你砍断了,这个树就没办法生存了。

所以,破除五蕴的执着,很简单,把心带回家。五蕴,你不用破除,你还得靠它忆佛念佛,你还得靠它打佛七,好好照顾它,是不是?身安道隆嘛!【59】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我认为是可以。当然这个地方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以我们历代祖师的开示,净土宗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专修,一个是圆修。

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两位老人家是强调专修,他认为你专修净土的人,你啥事都不能干。你身业专门拜阿弥陀佛,口业专门念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万修万人去。这个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印光大师也颇为赞叹。

永明延寿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这个系列的,他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叫作圆修,万善庄严净土。当然圆修不能变杂修。

杂修跟圆修有什么差别呢?圆修就是我信愿很清楚,我也归依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东西必须破障。每一个人的烦恼是不同的,他必须有一些对治法门来帮助他,调伏对三界的爱取,调伏他一些枝末的烦恼,但是他往生的这个愿力是一致的。我们修行人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的心只有一条心,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叫圆修。你必须把所有法门把它整理排成一条线,如果你心中是两条线,那就完了。

诸位你还记得吗?我说禅净理论上不能双修,因为它两条线嘛!一个是空观,一个是假观。但是你把它结合在一起,把空观放下面,先修空观,再生起假观,那这个就是禅净双修。你要这样子那就没办法双修了,那这个矛盾的东西。

禅宗是以空观为根本,净土宗是忆佛念佛,是以假观为主。但是我们把禅宗的空观放在下面,先告诉你自己本来无一物,你没有必要执取,然后再提起佛号,就变成一条线,那就变圆修了。

那到底你是适合专修、适合圆修,那因人而异。

大方向的原则性的判定是这样:

如果你年纪很大,时间没有很多,我建议你佛号多念一点没有错。因为你往生,你不是靠观世音菩萨救你嘛!你也不是靠地藏王菩萨嘛!那很现实,你要靠阿弥陀佛,你要跟他缘深啊!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兼修其它法门,我觉得无妨。但是你的愿力要很清楚,信愿要很清楚。

大方向可以用年龄来判断,大方向。但是你对阿弥陀佛的心态,那个归依的心要很强。阿弥陀佛在你心中生起的时候,你那个内心的感受要真的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然后把身体全部靠上去,身心世界全部靠上去,那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那至于佛号念多少,当然随缘尽份,随缘尽份。但是大方向来说,你的修学越晚年要越专,越晚年要越专,这样才合理。

那刚开始你读读大乘经典,增加你的见地,我觉得不错,开阔你的眼界,对你临终放下身心世界有帮助。但是你慢慢慢慢融会贯通的时候,你这个佛号有禅观的智慧照耀的时候,慢慢慢慢你越到晚年的时候,你这个法门你要慢慢收摄、慢慢收摄、慢慢收摄。

所以,年纪越大的人越喜欢简单,到最后就一句佛号。但是你这句佛号含藏了你过去所修的种种的善法都在里面,这个就是永明延寿大师说的万善庄严净土,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你还可以持大悲咒,可以的。你甚至于可以持楞严咒心都可以的,破鬼神障嘛!破障。这不影响我对阿弥陀佛的归依,不影响。

好,我们这堂课跟大家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观念是很实用,不用花你很多的时间。但这个法门跟你的善根很有关系:你善根够,就在一念之间;你善根不够,这次的课就结缘。但是你没有损失,因为你善根先种下去,以后它不会失掉,那么禅净双修我觉得是很重要。

我们断不了烦恼,但是可以做到不随妄转。但是你的心一定要把它带回来,把心带回家。

好,谢谢诸位,阿弥陀佛!回向!

摘自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