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发十种心当得往生极乐
发布时间:2024-05-15 03:36:09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这十条里面慈悲列在前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大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慈悲里面最重要的,于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损害的心,不能有这个念头,如果要是伤害一个众生,对那个众生的真实利益有所损毁的,你的慈悲心没有了。
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不能够压迫众生,不能叫众生因我而起烦恼,那你的悲心就没有了。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怜悯一切众生,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存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是什么?三界苦,轮回苦。真正帮助他断烦恼、开智慧,念佛往生,这一生真的能出离轮回。修学其他的法门,在理论上讲没有错——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相同,学其他的法门,未必能断烦恼。念佛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这就方便太多了,只要这一句佛号念得有功夫了,能把烦恼伏住,这样就能往生。
有一些同修曾对我说:“一面念佛一面还是打妄想,一面读经一面还是有妄念,怎么办?”我说:“你学了多久了?”他说:“二、三年了。这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功夫不得力。还有可能你不会用功,所以功夫不起作用。”会用功的人,那个佛号怎么念法呢?不一定叫你一天念几万声。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古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烦恼习气,你当然起念,你不起念就不是凡夫,是菩萨了。六道凡夫一定会起念头,所以起念头不怕,怕的是你觉得太迟了。我们这一个法门里面什么是觉呢?“阿弥陀佛”就是觉。我念头一起,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是善念、恶念,恶念是妄念,善念还是妄念。无念也不行。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都不行。所以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马上转过来,这叫会念佛。你能在这上注意,在这上用功,有个二、三年,你的妄念自然少了,这个时候功夫就得力了。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前面讲要破迷开悟。
悟个什么呢?悟人间这种种统统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真觉悟明白了,这就放下了——你心里面忧虑、牵挂放下了,对于你功夫得力有大帮助。所以一定要晓得身心世界统统不可得。《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是教你看破,这是事实真相,没有一样是真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因妄念、烦恼而造作恶业呢?这是最愚痴的、最不值得的。所以一定要看破、要放下,这个佛号就用得上力。能够有这个功夫,好的,二、三年往生就有把握。真的可以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真有把握啊!所以慈悲心重要,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佛念得再好,甚至于功夫用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因为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海会大众,心理上有障碍。你到那里,看不惯他们,他们也看不惯你,不能同住,所以你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具足这十心。这十心有一条,下面九条统统具足。如果你说我有九条,还有一条有点问题,你十条都没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不能把它看做十个,它是整体的,一体的十面,菩提心的十面,一条都不能欠缺。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
对佛的正法,我们现在所修学的净宗法门——五经一论,决定依教奉行。纵然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乃至损失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也决定不会回头、不会更改,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守定这个法门。对待别人也用这个法门劝勉,自行化他居于正法。
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前面第三是对自己选修的。像我们学校念书,我念这个科系,对这个有信心,决定不改,我四年就毕业了。但是不同科系的那一些同学,在佛法里是不同法门、不同宗派的,我们要尊敬,不能诽谤。所以要“发生胜忍”。“胜”是殊胜;“忍”是承认、认可、同意。他那个法门也是无上法门,也可以拿学位、拿博士,不能有执著心。执著我这个第一,他那个第二;我殊胜,他不如我,你这就自赞毁他。那个法门是佛说的,你谤佛;法,你谤法;依照那个法门修学成就的,你谤僧。虽然你这一门修得很好、很不错,因为你诽谤三宝,不能成就。诽谤三宝诸位看看《戒经》里面结罪——阿鼻地狱!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修学其他法门的?《华严经》上五十三参是好榜样。就是此地所说的,五十三位菩萨,每一个人自己都修一个法门,谈到其他的法门,就告诉善财说,我不如某某人,我只懂得这一个法门,不如那些菩萨,我不懂那些法门,你向他们去请教。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有些人听到你这个说法,“奇怪!你既然赞叹那个法门,你为什么不修那个法门呢?”往年我在香港讲经,大屿山的圣一老法师邀我到他们道场去讲开示,他那个道场是禅宗道场,参禅的。我是个念佛的,我到那里去极力赞叹禅、赞叹道场、赞叹法门、赞叹法师、赞叹大众同修。赞叹完了,人家问我:“法师,禅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修呢?”我说我不是那个根器,老老实实回答。
参禅要上上根人才能开悟啊!我是下下根人,我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我说真话,我老实念佛,带业往生就很幸运了。记住,自己要谦虚,懂得赞叹别人,要与不同法门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古人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彼此互相赞叹,互相谦虚,佛法就兴旺啊!不要认为自己修得不错,就感到值得骄傲,就傲慢了,瞧不起别人、瞧不起其他法门,不知道最后是自己度化自己。佛在这个经上对于这个道理、这一桩事情讲得很多,所以“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这是佛在这经上也是大篇幅的教诫我们。“利养”不得了啊!一沾上前途就毁掉了。利养的过失无量无边,沾不得。所以修行人的生活愈清苦愈好,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出离的心常常能提得起来,这个好,这是增长道心。如果贪著利养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舍不得去,这个地方利养你放不下,大麻烦!恭敬、尊重都不可以贪著,决定不能够要求,纵然别人很恭敬、很尊重。譬如我在许多地方,人家请我去讲经,我首先告诉他们不要宣传,人家要作海报,还要登报纸,这决定不可以。不能搞广告,不能像唱戏一样,那是要作秀,不可以。你能够离开这个利养、恭敬、尊重,始终保持心的清净法喜,这个“意乐”就是我们讲的法喜充满。
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这是我们学佛正确的目标、方向,一时一刻都没有偏差。目标在那里?“求佛种智”。种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学佛为什么?就为这个,不为其他。我们得正觉,就等于阿罗汉;得正等正觉,那就是菩萨;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圆满成佛了。这是学佛正确的目标、方向,不能有丝毫偏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这个。因为在这个世界障碍太多,修学环境不好,很不容易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换一个环境,还是为这桩事情。
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人,对一切众生?这里面没有分别,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去修。尊重。对一切众生都尊重、恭敬,都不可以有“下劣心”。下劣是轻慢、轻视。修敬,敬是什么呢?敬是性德。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这就是修礼敬诸佛。这个“众生”是广义的意思。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动物,我们这个身体众缘和合而生的;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桌椅、板凳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就说明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尊重、恭敬,这叫学佛。这个心是菩提心,觉悟了。觉悟的心,他一定是这样做的。不能这样做,迷惑颠倒,他没觉悟。觉悟的人,一定会尊重、恭敬别人
。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世论”,世间的学术言论。这个地方是叫“不著”。并不是讲这些东西你不可以接触、不可去看、去学习,不是的,是不能贪著。如果贪著,对这个东西产了爱好,麻烦大了。不能有爱好,可以随缘。这个心里一有贪著、爱好叫攀缘,攀缘就坏了,随缘好。随喜功德嘛!“于菩提分”,菩提是觉,不迷啊,贪著是迷。觉而不迷,这个“生决定心”。
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世法善根有三条:无贪,无嗔,无痴。这叫三善根。世间一切善法从这地方生的,所以叫它做三善根。出世间大法,我们讲菩萨善根。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诸位一定要记住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我们学佛,修净土,我对于净宗五经一论,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就是精进。我要掺杂其他宗派里面东西进来了,那叫乱进、杂进,就不是精进了。所以精进是菩萨善根,必定能有成就。这是说明一门深入的重要,一门深入叫精进。我们现在人的根性大不如古人,这是事实啊。现在人的心,没有古人那么清净。古人的心,可以说大多数是定的,现在人心是浮动、躁动的。古人有耐心,现在人没有耐心。所谓求新、求变、求快,这都是没有耐心的表现。因此真正想学、真正会用功的人,都求单纯、简便、容易修学。所以不希望复杂、困难,总是避免这些。因此净宗虽然讲的是五经一论,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时间,现在生活艰难,工作很忙,压力很重,抽不出这么多时间来读这些经论,受持一部就够了。五经一论这六种里面选择一种,你一生不改变,决定成就。这六样东西最简单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就可以保证你往生,这是最少的。
你要是问这么少可靠吗?那你就又起疑惑、又起诤论了,受害的是自己。你没有看到我们这边印的倓虚老法师的《念佛论》,我把他老人家在香港打佛七的开示,从录音带上已经节录成文字,附印在《念佛论》的后面,你们仔细看看,他说谛闲老法师的一个徒弟箍捋匠,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功了。六个字都能成功,二百四十四个字还不能成功吗?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谛老那个徒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老和尚教他的方法妙极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你看看多自在,丝毫约束都没有啊!他是真老实,成功在老实啊!他听话,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他成功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师父给他办后事,稀有啊!站著往生我们也听说过,但是站著三天,没听说过,他有本事能站三天,六个字就成就了。
所以有很多人跑来跟我讲:“师父,好多人讲,一部经太少了,不能成功啊!”佛在这部经上都说明了,你心生疑惑,起诸诤论,那就真的不能成功。你要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决定成功;你怀疑不成功,那决定不成功。所以要紧的是“无有杂染”,一定要保持清净心。
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
末后这一句讲到究竟圆满。不但一切相要离,连佛的相也要离,这个心才干净。你有这一条的时候,就能念到理一心不乱。没有这一条,有前面九条,你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条那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的相也是虚妄,也不能执著。这是入理一心,入一真法界了。正是佛在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也要舍。这个舍你要懂得,不是我们的法都不要了,法不要了,你准堕阿鼻地狱。是不要执著,法要不要呢?要,依教修行,绝不执著。舍是这个意思——舍执著的念头、舍执著的心。别说我们要依法,等觉菩萨还要依法,那有不依法的道理。人家依法而不执著法,他心清净,没有疑惑、没有诤论。我们依法执著法,于是起疑惑、起诤论。看到佛在这部经上说有,那部经上说空,这糟糕了,这一下到底是有还是空啊?疑惑生起来了。我们自己没有能大开圆解,智慧没有开。佛讲经是跟大夫一样,因病施药,这个人执著有,佛就跟他讲空,讲空的意思是破他执著有。那一个人他执著空,那佛对他就讲有,讲有破他空执。你要懂得佛说话的意思,他对什么人讲的,他治什么病。你不问那个,单单听佛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还怀疑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不太清楚,怎么说话的时候没有一定的主意,怎么会乱说话。你要懂得佛说话的义趣。所以这经论,你看这些祖师大德,真正的善知识教诫初学“不准随便看经”,意思在此地。现在这样的善知识没有了,即使是有,学生也不听。真正好老师教学,不准你看经,为什么呢?就怕看到这些地方,你起疑惑、起诤论,自己惹好多麻烦,到最后信心都没有了,有害没有利益。所以佛的经典要有过来人指导,我们可以用少时间得真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