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马甲最多的和尚:弘一大师
发布时间:2024-02-12 03:37:07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李叔同,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豪门,曾留学日本。作为艺术家,他是个全才,诗词、篆刻、书法、绘画、戏剧、音乐,无一不精,且随便一样,都足以青史留名。他与意气相投之士应酬唱和,自谓“二十文章惊海内”;他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社团——“春柳社”的中坚,并且还粉墨登场,扮演的女优姿态秀美;他还是“西泠印社”的重要人物,其金石篆刻颇为时人所重;他的书法堪称一绝,尤其是后期作品,古朴凝重,无丝毫人间烟气,备受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推崇;由他填词创作的歌曲《送别》,至今传唱不衰-—-一。作为教育先行者,他桃李满天下。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曹聚仁等许多中国近、现代文艺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出自其门下。
他在对弟子们施行艺术教育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在弟子们心中,自有其含威不露,自重自爱的人格魅力。他还是个抛妻别子,毅然削发为僧,誓舍身命,弘扬律法的得道高僧。黄卷青灯,芒鞋破钵;明倡佛法,潜挽世风。二十年如一日,被誉为中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是佛门弟子心目中景仰的精神领袖,是一座无法逾越的精神丰碑。
与其所取得的成就相应,李叔同的名号同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所谓名号,名字与别号。传统的中国人除姓名之外,向来都有表示志向、情趣的字和号。李叔同更不例外,在中国近、现代的名人中,其名号之多,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刘质平《弘一上人史略》共收二百个”(1),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略去不常见的,尚收一百五十个(2),而柯文辉在《旷世凡夫——弘一大师传》中则收录了二百三十五个之多(3)。
一个时期以来,李叔同备受关注。但世人的眼光多聚集在他取得的艺术成就、他的出家以及出家后的苦行僧生涯等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件上,而对于一些细微之处却很少涉及。其实,小中能见大,微处可知著,从李叔同的百余个名号中也能够了解他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心态和性情,洞悉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小小名号,折射出大师永恒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景仰大师高风亮德的后辈,从这个独特角度,去做一番探索,其过程不但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有趣的。上篇:弘一大师的文名
李叔同虽然也曾出洋留学,接受过新思潮的熏陶洗礼,但就其本质而言,到底还是个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文人。这一点,不仅从他笔下的那些诗词歌赋中一目了然,也可以从他的名号中窥个究竟。仔细考察李叔同在家时的名号,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文人味十足,传统文化意味浓厚,显示出主人很深的国学功底。
早期的“成蹊”,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4)典故中的“李”乃树名,与作为百家姓之一的“李”连用,一语双关,意味深远。“漱筒”,漱,涤也,《礼记.内则》云:“冠带垢,和灰清漱。”;(5)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舒统,原来是展开丝绪。“醵纨阁主”,醵,酒名;纨,白色细绢。
最为人们熟知的“叔同”一名,多数的专著都未有详细注解,惟徐星平《弘一大师传》中借李鸿章之口而言之:
“李—叔—同,”李鸿章锁紧双眉,反复吟哦着李叔同三个字。忽地眼睛一亮,笑道:“伯仲叔季叔者排行第三,又是三夫人所生,正是‘叔同’,妙极!妙极!”——(7)
然徐著故事色彩较浓郁,此说是否乃其本意,尚不得知:但即有此说,姑录以存照。
李叔同名号的另一个特点是不断随着环境、心态、事件而变化。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李叔同不幸丧母,他遂改名为“哀”,字“哀公”。这时期,时局的变换、个人的前途、母亲的新故,都苦苦缠绕着他,使他难以看到希望所在。于是,他毅然走出国门,来到异国他乡。走前,李叔同填了一首词,颇能表现出他此时的孤闷与愤恨:
《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8):“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凇波溜。恨年来絮漂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愤。”
在日留学期间,李叔同初名为“岸”,高傲伟岸之意。入“春柳社”,改为“息霜”,息,叹息也;霜有二解:一喻高洁,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二为年之代称,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9)是目睹了社会的黑暗腐朽,为自己的高洁品行而发出深深感叹?还是感慨青春已逝、韶华不在?亦或两者兼而有之?一九一六年在虎跑寺断食后,改名欣,号欣欣道人。大概是找到了修炼身心的好方法,连笔名也一改往日的庄重正统,变得轻松欢快起来。
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听到消息的李叔同欣喜若狂,再一次改名为“凡”,仿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权、民主、民生”三大主义已然实现,并写下名作《满江红.民国肇造》”(10):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血,恩仇多少。双手撕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除上述外李叔同在家时尚有文涛、庶同、俗同、婴、李庐主人、黄昏老人等其它名号。
下篇:弘一大师的法号
在李叔同的两百余个名号中,尤以出家后的居多。除去用的次数最多、最为世人熟知的法名演音,号弘一之外,其它各种法号不胜枚举,可谓异彩纷呈。
有一时期喜“月”字,遂有论月、月臂、一月、月音、月镫、如月、慈月、善月、胜月、真月、如月等法号行世。喜“玄”字,遂有玄入、玄会、玄明、玄门、玄策、玄荣等。喜“如”,有如月、如眼、如说、如实、如智、如理、如空等。
更多的名号中包含着佛教义理。如智身、智幢、智炬、智入、智门、智镫、智眼、智藏、智境、智理中,幢是指佛教的经幢,即刻有佛经的石柱;镫,即灯;炬者,火把也;藏,佛家经典的总称。慈目、慈力、慈风、慈舍、慈月、慈观、慈镫、慈藏等使人感受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佛家慈悲情怀。无有、无尽、无得、无说、无厌、无等、无所、无缚、无依、无住、无作等说尽红尘俗事的万般皆空,一无所有。大心、大山、大明、大慈、大誓、大舟、大舍、大安中,明显可以看到大慈大悲的法师誓身化作慈航,为度世人脱离红尘苦海而甘愿舍弃一切的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一九三二年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所做《{净土法门)大意》的演讲中说:“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离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11)弘一法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胜、为依、为明、为首、为导、为炬、为趣、为护、为归、为舍,体现出弘一法师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善月、善知、善思、善惟、善解、善愍、善梦、善观、善摄、善量、善臂,显示了弘一法师思考人生意义,追寻生命价值的不懈努力。胜力、胜月、胜音、胜行、胜幢、胜髻、胜臂、胜镫、胜愿、胜解、胜祜、胜慧反映出弘一法师的人性情趣所在。
弘一法师早年在各种苦恼、焦虑、抵牾、磨砺的交替作用中皈依三宝,由俗而僧,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再生。世人言此,多为逃避、隐遁、幻灭之说。其实一言以蔽之,不外是做人过于认真,存在与幻灭的思想斗争过于激烈。他一生无论做人做事极其认真,早年做艺术家、教育家时如此,到了晚年,更加与自己“较真”,决不含含糊糊,放任自流。弘一法师晚年自号“二一老人”,关于这个名号,他在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厦门南普陀寺所做的著名演讲《南闽十年的梦影》(12)中,有过详细叙述:
“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南闽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却是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因此,近来我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伟业)临终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所以我就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南闽十年,正是弘一法师明倡佛法,广结善缘之时。此时的法师,已在海内外各界人士中享有极高声誉。越是声高名重,弘一法师就越是谦虚谨慎,坦言自己一钱不值,一无是处。在他身上看不到有丝毫骄傲自满,岂止如此,法师对待自己简直是苛刻异常。做《南闽十.年梦影》的次年,在同一地点,弘一法师又做了《最后之忏悔”(13)的演讲:
“我常自己来想:啊,我是一个禽兽吗?好像不是,因为我还是一个人身;我的天良丧尽了吗?好像还没有,因为我尚有一线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过失一一。虽然如此,但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便大不相同了。因为出家以后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差不多;天良虽然没有完全丧尽,但是昏聩糊涂,一天比一天利害。抑或与天良丧尽也差不多了!一—”
这种赤裸裸地拷问灵魂的方式令人感到无比震撼!联想到弘一法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我们不难看出,法师虽然形式上斩断情缘,跳出了三界火宅;但就起精神而言,却一刻也未能放下红尘中事——作为艺术家时如此,作为教育家时如此,作为高僧大德时依然如此,综观其一生,被紧紧包围缠绕,挥之不去的,就是一个“情”字。否则,他所悲者何?所欣者又何?也就是说,弘一法师未能如愿以尝,他指望出家后能够逃避躲开的东西,其实一直伴随着他。人,只要活着,就必定会有正常的情欲,必定会有烦恼和痛苦。世间许多事,逃是逃不掉,躲也躲不开的。
“我近来每每想到‘二一老人’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意味。这‘二一老人’的名字,也可以算是我在南闽居住了十年的一个最好纪念。”(14)从这段话中,完全可以看出‘‘二一老人”是法师的“夫子自道”,是南闽十年生活最真实的切身感受,是南闽十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昙肪”,昙的意思是密布的云彩,防指天刚亮,意谓浓云散去,光明初现。晚晴老人,取自唐李义山诗《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15)。澹泞道人,澹,动荡也:泞,烂泥。“僧胤”、“弘裔”中的胤和裔,都是后代的意思,表明自己苦心向佛,意志坚强。弘一法师是把佛教当作事业来做的,这一点,是其人生的最大意义所在,是其同时代许多人无法望其项背的,也是他深受世人景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声名赫赫的传奇人物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名号尚有许多,未能一一提及。在所有名号中,在家时以“李叔同”,出家时以“弘一法师”最为世人所知,使用时间最长、次数最多。从目前所掌握的两百余个名号来看,出家后的法号约占八成。这些法号中有几个字是佛教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如“智”、“镫”、“善”、“无”、“胜”、“慈”、“为”、“大”、“玄”、“音”等,深得法师喜爱,所以使用次数也就相对频繁。与此相对,有些法号则使用次数极少,不过一两回。总而言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每一个名号都是其一段生活轨迹的写照,都是其内心复杂情感不自觉的流露,都是他六寸.三载人生经历镌刻下的深深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