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久美多杰堪布:六种中阴简介

发布时间:2023-11-20 03:24:42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久美多杰堪布:六种中阴简介

第一个:『生处中阴导引.阿赖耶识(普基识)自解脱』,

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

「生处」,这本书译为「处生」,也可以,意思是人出生之后「住」的地方;

「生处中阴」所处的阶段是-我们从母亲那边出来一直到死亡之前,

这个阶段都叫做「生处中阴」,

所以大家不要误以为-中阴是死亡之后才是中阴,

其实,我们目前就在中阴的状态,「中阴」就是中间的意思,

那两个中间呢?前一剎那的业和后一剎那的业的中间,这就叫作中阴!

那么我们现在是处在-昨天跟明天的中间,或者出生与死亡的中间,

那是不是也可以说-这就是中阴呢?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但,比较完整的解释是-业的中间!

已经成熟跟还没有成熟的业的中间,这就是「中阴」的意思;

中阴的状况是非常不稳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处在变化的进行当中!

当有两个东西,或者两件事情,我们还在中间摇摆尚未作抉择时,

当然情况就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变化,所以我们永远都是不稳定的!

我们现在就是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不稳定有什么坏处呢?

我们会担忧、没安全感、无法安定下来..,

但,这个不稳定的状态也有好处哦,那就是时时都是机会,

就好像签乐透(台湾的公益彩券,中国这里也有类似的。)一样,

乐透我们已经签下去了,但奬还没开出来,这中间人人都有机会,谁中头彩都是非常可能的,

同理,我们现在时时都有解脱的机会,刻刻都可能成就,这就是「中阴」的好处!

「阿赖耶识自解脱」,

唯识宗主张第八识-阿赖耶识,

它如同是所有善、恶业的仓库一般,是储藏「业」的地方,

所有的「业」在这里等待因缘成熟而生果,让我们感受苦乐!

而这个观点和金刚乘是有些差异,「阿赖耶识」是梵文,译成中文就是「普基识」,

「普」就是遍一切处的意思,普基就是万法的基础、所有一切的来源,

为什么它是一切的基础和来源呢?

因为当我们了解心性时,就解脱了,

倘若你不了解它,那你就进入轮回,就这么简单,

或者说-你认识它就是涅盘,你不认识它、看错它就是轮回,

所以我们心性的本质就是涅盘跟轮回的来源,

因此这里说「阿赖耶识自解脱(普基识自解脱)」!

认识心性,「心」自己解脱、自然解脱,没有造作的,「心」它本身就具备解脱,

这里比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怎么说呢?

鸽子东南、西北到处飞,但,牠最后一定会回到自已的窝里面,

这就像我们的意识,无始以来不间断地在六道轮回中到处流浪、飘泊,

最终它还是会回归自己的本质,所以阿赖耶识就是自解脱,自解脱就是阿赖耶识!

非由造作而解脱,「心」本来就解脱!

「心」原本就是解脱,可是又在轮回里飘泊,所以我们要回归心的本质;

那么心回到本质以后会不会再堕入轮回呢?

不会的!你回到心的本质之后,和达到那个境界之前,阿赖耶识是没有改变的,

我们打个比喻说好了,在远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因为太远了,所以你看不清楚那个人,

不知道那人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当你接近他、认识他、认出他是真的人时,

那个人,在你认识他之前和之后是没有改变的,

但,当你认出他是人时,你就不可能想着他是稻草人,

你永远都不会有「他是稻草人」的想法,因为你已经知道「他是人」了!

同样地,当我们认识心的本质、回归到心的本质时,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会再堕入轮回了,

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它了,所以这里用「鸽子归巢」的比喻来解释「心回归本质」的解脱方式。

第二个『梦幻中阴导引.迷乱自解脱』,

喻为暗室燃灯之修习导引。

我们大家都有经验-梦境是非常模糊的,

有时认识、熟悉的样子,有时候不熟悉的样子,

有些时候认识某些人、有些时候就都不认识...,

什么情境都有,迷迷糊糊的,连自己做什么都不清楚,所以我们称梦中的现象为迷乱,

那么「迷乱自解脱」是什么意思呢?认识迷乱自然就解脱!

怎样才能认识迷乱而解脱呢?

这里的比喻是-暗室燃灯之修习导引,

就好像在暗室里,我们不知道室内的状况是怎样,有谁在里面、有没有恐怖的东西..,

所以当然会害怕,然而,如果这时有个人把灯打开,

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看清楚里面的一切,看清楚以后当然就不会再害怕了,

同理,在梦境里我们只要认清楚这是梦就不会再迷乱了,

我们之所以会迷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是梦的原故!

所谓「迷」就是不清楚状况,当你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当然就乱,

当你已经了解状况了,当然就解脱迷乱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不用造作的,

认识梦之后自然解脱!

第三个:『禅定中阴导引.本觉自解脱』,

喻为孤儿见母之修习导引。

「禅定中阴」就是我们修习禅定的那段时间;

为什么襌定中阴导引被比喻为孤儿见母之修习导引呢?

假如,有一位孤儿没有见过他的母亲,

当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某一个人是你的母亲!」

他看到了,并且也认了这位母亲,这时他当然就解脱没有母亲的痛苦,

同理,襌定的时候,上师指点我们心性,让我们认识心性,

当然我们就可以解脱轮回漂泊的痛苦。

第四个:『临终中阴导引.往生忆念自解脱』,

喻为传达国王敕谕之修习导引。

「临终中阴」是指得了不治重症开始,一直到内气断了的这段时间;

「往生」就是转换 (藏语-颇瓦)的意思,人临终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

这时必须要有人告诉他:

「不要被五根收摄的混乱所影响,

你要认识心的本质,你要观想阿弥陀佛、你的上师来迎接你,

要对阿弥陀佛、对上师有虔诚心,

你要非常虔诚地向祂们祈请,你要到极乐世界去..」,

不断、不断地提醒他,要他按照这些提醒去做,

如果他照这些提醒去做的话,那他就可以到达阿弥陀佛的净土;

那么,「临终中阴」为什么被喻为传达国王敕谕之导引呢?

古时候不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两地讯息的沟通必须请人带口信,

而转达国王口信的人是不敢不说的,不管路途有多远、路上有多么艰难、危险,

他都必须将话传到,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做的话,国王就会惩罚他,所以他不敢隐藏不说,

而修习临终中阴的众生就和这个信差一样,如果他没有按照教法的指示去修的话,

那么他就会害怕,怕什么呢?怕堕入三恶道中受苦,

所以他一心专注地想着阿弥陀佛、中脉「舍」字要冲向净土,

所以这里比喻为传达国王敕喻之修习方式;

另外一个比喻方式:少女照镜,将未清者看清,

大家都知道-小女生是非常爱漂亮的,她看镜子一定非常地仔细,

这样美不美、那样漂不漂亮、头发怎样、脸蛋怎样、皮肤又怎样、

白了、黑了、胖了、瘦了、衣服、发带..,样样都要仔仔细细的,

同样的,我们观想阿弥陀佛的脸、祂的净土..也要清清楚楚的。

第五个:『法性中阴导引.现分自解脱』,

喻为弃婴未醒时,决信自显现之教授。藏本里喻为子投母怀之修习导引。

「现」,看到的意思,现分自解脱,看到自然解脱!

那看到什么而解脱呢?看到寂、忿百尊的显现;

在西藏的一些唐卡里,绘有很多忿怒的形象,那些形象就是在法性中阴时显现出来的,

当你认识这些形象是心的显现时,自然解脱;

书本上比喻为弃婴未醒之修习导引,

一个婴儿即将被抛弃,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即将离开母亲怀抱,

因此未受惊吓,他还安稳地睡着;

法性中阴时,寂、忿百尊显现,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本尊,

所以对衪们不会感到害怕,我们不害怕当然就解脱恐惧的痛苦,

而我所持用藏文法本的比喻是-儿子回到母亲的怀里而解脱了,

这两个比喻不太一样,儿子回到母亲怀里心情是喜悦的,

在法性中阴时,看到寂、忿百尊显现,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本尊的显现,

因此就像儿子见到母亲一样,很欢喜地投入衪们的怀里而解脱;

法性中阴的时间是非

常、非常短的,

就我们一般人来说,就一秒或两秒钟而已,

而修行好的人可能维持几个小时,或几天。

第六个:『受生中阴.受生自解脱』,

喻为将未通水道与另一水道接通之教授。

「受生中阴」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中阴,

藏文里面称它为「丝巴巴多」,形成的意思,

形成什么呢?另一个轮回开始了、形成了。

法性中阴出现时,是我们这一生真正的结束,死亡了,回到本初地光明,

接着受生中阴显现出来,趋入另一个轮回的开端,

这个阶段感受特别敏感,所以称为「受生中阴」;

教法把这部份比喻为将未通水道加以接通之修习导引,

为何这样说呢?比如一条水道到这边断了,那么水流到这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现在我们用另一根管子来连接这个水道,让它可以接续流向未来;

这意谓着什么呢?我们为了连接下一世,为了在受生中阴中不会害怕,

所以这一世要连接好的因缘,那么下一世就可以解脱了,

这里把连接善因比喻为水管、水道。

「受生中阴」的过程,我们通常认为四十九天,

但,也不完全是这样,只有几天的也有,甚至有些长达几百年.....

而有些众生则没有受生中阴的过程,那些众生没有受生中阴呢?

有四种人:

第一、修行很好的人不需要经过受生中阴,他可以因了解心性而解脱。

第二、造五无间罪的人直接去三恶道、下地狱,不需要经过受生中阴。

第三、生在无色界的众生也不用经过受生中阴,直接转生无色界。

第四个、修颇瓦法非常好的人因为他直接将意识射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就像高射炮一样,把目标瞄准了,咻~就射过去了,所以不需要经过受生中阴,

除此之外,所有众生都需经过受生中阴的过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