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甘雨滋泉厦 法露润菲新——广安法师生平述评(陈全忠)
发布时间:2023-11-19 03:24:13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甘雨滋泉厦 法露润菲新——广安法师生平述评
编辑:陈全忠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广安法师于1945年至1996年间,先后在闽南与菲律宾及新加坡等地进行弘法活动。在主持佛教协会事务、建寺安僧、管理佛寺、佛教文化和教育事业等方面,以及推动汉传佛教在异国的发展,均曾做过有益的贡献。本文以《广安长老永思纪念集》一书为蓝本,就书中述及广安老和尚生平有价值的材料,并参考有关文献和采访知情者提供的口碑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论述。通过对广安法师生平的述评,其高僧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于读者面前。
关键词:广安法师 建寺安僧 管理佛寺
作者简介:陈全忠,自号岐黄山人,法名智海居士,厦门市老中医,厦门市佛教文化学会理事。
广安法师是中国佛教禅宗支系临济宗喝云派的长老。法师于剃度受戒毕,外出参学后,担任过闽南金三角泉州大开元寺知客和厦门南普陀寺监院,为管理佛教道场作出过有益的贡献,受到教内人士的好评。法师身处逆境时能逆来顺受,泰然处之,安居于寺宇修道。担任泉州佛教协会要职时,积极运用其与海外华侨僧的法缘关系,多方劝说旅居海外的喝云派僧侣,参与修建故乡佛寺,法师亦尽心尽力参与此一工作,受到泉厦佛教界人士的敬佩。后又应聘南渡菲律宾信愿寺和新加坡龙山寺弘法,为推动汉传佛教在异邦的传播尽一己之力。法师一生为佛教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贡献良多,是一位在泉厦与新、菲佛教界享有声誉的大德。笔者认为,如就其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不仅可为研究闽南、菲律宾与新加坡佛教史,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而且还可为后辈提供学习的借鉴。
一、与佛有缘,出家为僧
广安法师(1924-1996年),俗姓赖,名奕良,福建省晋江县(现改市)罗溪镇岭头建兴村人。出生于公元1924年7月16日,岁次甲子年六月十五日。出家为僧后,法名照静,字广安。奕良六岁时家遭土匪劫持,勒索三百银圆,父母苦求放人遭拒绝。由于其双亲爱子心切,只得变卖田园并将年幼女儿卖给他人做童养媳,凑足银圆始赎回奕良。讵料其母由于惊恐入心及劳累过度吐血病逝,在乡亲帮助下安葬其母。斯时,因其家庭陷入贫困,无法在故乡生存,乃与其父流浪至泉州西门外卖糕点、油条等食品为生。
1936年,其村遭遇洪水灾害,所住房屋被大水冲垮,无处安身,幸好泉州开元寺举行救灾施斋粥,奕良与其父偕住开元寺应斋礼佛,心生欢喜,由是结下佛缘,遂萌出尘之念。当时得善士苏建之引见,得拜谒寺中住持转逢老和尚,要求转老慈悲给予剃度皈依佛门。转老见奕良乖巧伶俐,眉清目秀,具长者相,知其后必成为佛门精英,乃命一出家人带奕良与其父前往南安雪峰寺,礼瑞桑上人为剃度师落发出家,赐法名照静,字广安,时年十三岁。其父法名未详,字广良。随即偕广良回泉州开元寺在其师祖转逢老和尚严格教导下勤学威仪、早晚课诵及梵呗等。1938年,至福州名刹涌泉寺求授具足戒,并暂住寺中学习戒律。
为了说明广安法师(以下简称法师)的师承世系,有必要在下面作一扼要叙述。按法师的师承世系为中国佛教禅宗支系临济宗喝云派,此因临济宗的传衍,后又分衍为:喝云、潜云、锦云、白云、法云等五个派系,此中唯喝云一派兴旺不衰,其他四派衰微不振。喝云派源出漳州南山寺,再分灯至厦门南普陀寺与南安雪峰寺。后又分灯至闽南各地及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美国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派近代僧人外号的字辈是:有、佛、喜、转、瑞、广、传、道、法等。而广安之师为瑞桑,瑞桑之师为转逢,转逢之师为喜敏,喜敏之师为佛化,佛化之师为有情。有情和尚座下有:佛乘、佛日、佛学、佛化四位弟子。其中佛乘为重兴漳州南山寺祖师,他在闽南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尊奉为重兴闽南佛教的大德。佛日早逝,佛学亦于南山寺常住讲学,佛化亦是在南山寺出家,并由南山寺分灯至南安重兴雪峰寺。尤其是佛乘和佛化二位师兄弟有不少徒裔于闽南与南洋的佛寺为住持或担任要职。于此,可见法师在喝云派僧人中有广泛的法缘关系。
二、外出参学,求受佛法
再说广安法师取得合格僧人身份后,昔时闽南佛教界崇尚青年僧伽外出参学,并以能到江苏镇江金山寺、扬州高寺、常州天宁寺和浙江宁波天童寺等古刹名寺参学及担任职务者为荣。这犹如现今高等院校毕业生赴国外留学而获得学位回国后受人青睐一样。尤其是昔时尚未有佛教僧伽培训班和佛学院校的设置,僧人更必须外出参访诸方善知识,以便通过闻、思、修而达到多闻博识以增长慧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载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公案,就是鼓励僧人外出参学的指针。法师有鉴及此,乃发心外出参访,以增长慧学,为将来弘法利生奠定良好基础。下面就其外出参访过程,作一扼要的述评。
法师于1938年受戒后,即前往闽侯雪峰崇圣禅寺参学。崇圣禅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当时圆瑛(1878—1953年)老和尚为方丈,转深法师为监院,增融法师为首座。增融法师乃圆瑛之师叔,为一德高望重的老尊宿。法师乃于寺中亲近增融法师修持禅学。并于1942年,时年十九岁,任寺中维那一职,带领僧众上殿,修持朝暮课诵。他唱念经咒,声如洪钟,抑扬顿挫,蔚为悦耳,为寺中僧众学习唱诵的楷模。此外,法师还亲近寺中另一大德——喜广法师。喜广法师住雪峰寺五十多年,曾阅《大藏经》二次。虽已八十高龄,仍耳聪目明,走路时目不斜视,直看眼前三尺地,为一德学兼优的老修行者。法师经常请喜广法师为其开示,讲授佛门公案,在喜老面授法要下,其佛学知识更上一层楼。法师于寺中参学八载,久坐蒲团的生活,于禅学修持有一定心得之后,乃离寺回闽南。陶静1945年法师回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为檀越黄守恭献宅建寺。故至今寺中仍保留着檀越祠堂,以纪念其功德。该寺与承天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佛教三大名刹。法师回该寺任知客一职,时二十二岁。知客为十方丛林的重要职务,亦称“典客”、“典宾”,负责招待外来宾客。据《百丈清规》卷四:“职典宾客,凡官员檀越尊宿诸名德之士相过者,香茶迎待,随令行者通报方丈,然后引上,相见仍照管下去处。如以次人客,只就客司相款。”
法师任知客一年后的1946年,又继续外出参学,到厦门南普陀寺并考入该寺佛教养正院,听慧音法师讲授《华严原人论》。旋赴上海、宁波天童寺参访。后赴江苏无锡开元寺汉藏佛学院参学。1947年考入杭州武林佛学院求受佛法
。其间听演培法师讲授《百法明门论》等唯识学课程。三、学成回闽,服务教界
法师学成之后,于1948年回厦门南普陀寺,时广心老和尚为方丈,法师被任僧值一职,时年二十五岁。僧值又称纠察,其职务为纠正寺中僧众(含方丈)威仪。时印顺法师于寺中设大觉讲社讲解经论,法师在印师座下听讲《佛法概论》,对佛法的认识受益匪浅。
1950年,法师二十七岁,由于德学兼优,又法相庄严,为寺中僧众所爱戴,推选为堂主兼监院。时逢国家初建,经济困难,政府提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号召。法师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常住僧一百多人,尊奉怀海大师于《百丈清规》所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训示,将寺产三十多亩田地,全部深耕细作,并取得每年两季连续三年的丰产,计收稻谷三百多担的好成绩。俾寺僧道粮饱食有余,深受寺僧的赞叹!法师还重视提高寺僧的佛学知识与文化素质,组织了学习班,按时进行教理与时事政策学习,结合出坡劳动,推行农禅并重的临济宗风。在其三年任期满后,即自动告退为清众(对于在清净环境修行者的敬称)。
1953年,法师年届“而立”,华芳正茂,为求深入法海,乃考进中国佛学院深造,本想于佛学知识更上一层楼,以便将来为佛教多作贡献,不料1957年下半年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往十三陵水库劳动。翌年,被转回泉州大开元寺、承天寺及养猪场劳动学习。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宗教信仰自由受限制,佛寺被外单位占用,有不少僧尼因环境所迫还俗。法师虽身着俗衣,而心持梵行,与几位不着僧衣的“铁捍分子”出家人,蜗居于开元寺藏经阁的小屋里照常礼佛诵经。
1974年,法师因劳动与学习表现好而被脱掉“右派”帽子后,始和部分僧人在泉州大开元寺参与寺中服务部及文物保护工作。此时“右派”分子帽子虽脱掉,但其“右派”分子的成分尚未平反,故仍未能受重用。直至1979年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与寺庙开放及彻底为被错划 “右派”分子平反之后,法师始得参与佛教事务活动。并积极写信告知海外华侨僧中喝云派系诸山长老,宣传国内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请他们回国观光。先后有新加坡侨僧广净法师、妙灯法师回国,法师陪同他们到南安雪峰寺祖庭拜谒,看到祖庭被外单位占用,又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当即向政府反映要求修复寺宇的意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复寺宇方案,获得政府重视和支持。
1980年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莅泉州视察,法师陪同赵朴老到南安雪峰寺作现场处理外单位移交寺产手续。又得到海外诸山大德,如菲律宾瑞今、广纯、广范;新加坡宏船、广洽、广义、广净、妙灯、晴晖诸长老的资助,以及李氏基金会的捐资。遂成立“雪峰寺修复委员会”,法师任副主任兼管财务及监工。
1981年,法师被推任为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和泉州大开元寺监院等要职。杨成武、叶飞两位将军到南安视察,在巡视雪峰寺时,法师即请叶飞将军挥毫题写“光前亭”墨宝,留寺纪念。法师对修复雪峰寺工作,凡事必亲自处理。对开元寺则认真管理,加强各堂口建设,建立必要的寺规制度,使寺内混乱无序的局面趋于正常。其间带众念佛弘法。依其归入佛门者甚众,蔚为一方化主。又不顾其年迈体弱,常忙碌于泉州与南安之间,为管理道场、弘扬佛法与修建寺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海外传教,心系故乡
1983年,法师应菲律宾首都岷里拉市大乘信愿寺住持瑞今长老邀请,前往襄理寺务。菲律宾原为一信仰天主教的国家,后来华侨移居岷里拉者日多,而华侨多信仰佛教,斯时当地虽已建了信愿寺,但还没有佛教法师住持寺务。为应该地华侨信仰佛教的需求,原在厦门南普陀寺任代理方丈的性愿法师于1937年应聘到当地住持信愿寺,1946年性愿法师聘请瑞今法师前往该寺当住持。而瑞今乃转逢之高足,与法师之师瑞桑为法兄弟。于此可知法师乃瑞今之法侄辈。上述的性愿法师圆寂后,被尊奉为菲律宾佛教开山祖师。
法师赴菲后,在瑞今长老安排下,配合寺中僧众共同为推动中国汉传佛教在菲律宾的传播作出其应有的贡献。其间曾参观菲律宾各地名刹办道情况,从中吸收有益的办道经验。并乘旅途之便,转赴仰光,礼敬金字塔,事后直达印度,日夜勤学梵文,并将佛陀勒石之手笔及刻于石上之偈语,译成汉语,以照来人。可令人遗憾的是其大作已散失矣!
1986年,法师应新加坡龙山寺广洽和广净两位法师之聘,前往新加坡龙山寺担任监院职务。龙山寺座落于新加坡东隅的黎士高士律,寺为闽南籍医僧(对出家人做医生的敬称)转武和尚于1917年购地建置茅屋数椽,称为“龙山精舍”,祀奉观世音菩萨,作为弘法道场,亦为转武兼作行医诊所。后经扩建改称龙山寺,转武告退后依次由转武高足瑞等、转逢及瑞等门人广洽担任住持。而广净(1910—1997年)之师为瑞地,瑞地之师为转逢。广净于1950年应广洽之聘赴星洲龙山寺就任监院职务直至1986年,因年纪老迈欲告退,而当地一时缺乏适当人选,故与广洽联名邀请法师出任龙山寺监院。
法师担任龙山寺监院期间,公私分明,维护常住利益,力排某此不合理有损常住的作风!一些人把寺庙据为“子孙庙”而私有化,不顾戒律和因果;徇私苟且,法师秉性刚直,整肃了由于“子孙庙”引发的诸多弊端。法师刚正不阿的气节,令人钦敬!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不但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外教。而且就佛教而言,亦有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之分。法师在星洲期间,配合龙山寺僧侣为推动汉传佛教在当地的传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再者,法师于1986年由新加坡赴尼泊尔出席世界佛教徒联谊大会,参与来自世界各地佛教界人士进行联谊活动,共相切磋,开拓视野,充实慧学。还数次赴印度遍礼佛陀圣迹。
法师赴海外弘化多年,秉持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以乐育僧才续佛慧命为旨趣,以平常心广结善缘。处世接物,保持僧人之本分;功课之余,研究经典;临池不辍,心契禅机,行云流水,卓然不群,严然禅家风范。
法师虽身居异邦,然心系故乡,1987年,将其在海外化缘的钵资,汇回祖庭南安雪峰寺,添建“般若池”,并于附近摩崖上题刻“法水长流”以为纪念。同年,泉州佛教界创办“泉州女子佛学苑”,俾便年青一辈的“清修女”(闽南俗称菜姑、斋姑、素姑。她们皆在清净环境的寺庙或佛堂修持佛法。“清修女”一词为近现代高僧瑞今长老所提出,但“清修女”住持佛寺的事例可追溯到宋初——笔者注)接受佛学教育。法师对此项培育佛教人才善举,表示竭诚拥护,积极捐资赞助办学费用。还购买不少佛教典籍论著等各种书寄回故乡分赠学员阅读,以提高学员的佛学知识,冀望她们能快速成才。其以实际行动支持的善行,受到泉州市佛教界人士的称赞。同时还出资支持中国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并帮助故乡兴建小庙。法师认为小庙的僧人生活困难,特别需要帮助,有人说法师从大寺走出去化缘,钱却拿去建小寺庙,吃里扒外。然法师则认为大寺有政府保护、贵人赞助,而扶弱济困,应当仁不让,只要扪心无愧,评说由人。据上所述,法师的修持,可谓已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境界。
广安法师对其生身之地的祖国无限热爱,1989年首次回国朝礼浙江普陀山、宁波天童寺、上海玉佛寺、龙华寺、江苏南京栖霞、苏州灵岩山佛学院,朝拜转逢和尚塔等佛教圣地名刹。同年,法师为报转逢长老法乳之恩,乃以积蓄钵资,在厦门湖里区禾山镇乌石浦社兴建一座二层的“雪峰精舍”,作为纪念。精舍落成后,委其女徒普愿与普照两位“清修女”自修管理。1991年法师还与广净法师在泉州南门外重建了宝海庵。宝海庵始建于宋雍熙二年(985年),初由僧人住持,清末以来一直由“清修女”住持。
五、尊敬前贤,提携后辈
法师生前言行中还表现了无限景仰前贤弘一大师与十分爱惜人才,提携后学的事迹。兹就其事迹过程述评于下:
(一)景仰弘一大师捐资竖碑:弘一大师(1880—1942年),为中国近代高僧,蜚声海内外,受到佛教界与艺术界的普遍景仰。法师虽在生前无缘亲近弘一大师(以下简称大师)听经闻法。但从法师于纪念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前夕的言行,可看出其对大师无限景仰。这可从法师于1992年农历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日)之前回国探访师友时谈起,有一日法师询问黄克良居士(圆拙长老的俗家弟子)在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泉州佛教界有否准备何种纪念活动?黄答曰:“圆拙(1909—1997年)恩师告知是日唯承天寺准备举行庄严简朴纪念活动和念佛回向。”黄并向广老谈及若于大师舍利塔附近,树立一块《弘一大师传略》石碑,定会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黄又说了圆拙上人对此无力办到而耿耿于怀。广老听了黄之意见后即说:“你回去转告圆老,钱由我负责,事情由你来做,须在纪念日前完成,越快越好,千秋大事质量要保证。”经过黄一番紧张联系,办妥各项有关工作后,一块碑文442字,重一吨的《弘一大师传略》石碑,于1992年农历九月初二日上午竖立在大师舍利塔右边。九月初四日圆拙长老在黄居士陪同下登上清源山拜谒《弘一大师传略》石碑后,紧握着黄的手,深有感慨地说:“广安法师了却了我多年的一大宿愿,做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其次,位于泉州开元寺内的弘一大师纪念馆,因土墙被雨淋透湿,致使悬挂于墙壁上的遗墨珍宝之纸面受湿,略显霉斑,圆拙长老目睹此状,亦无能为力,仅能望墙兴叹。直至1994年法师再任泉州开元寺监院时,接受了黄克良居士反映的上述情况与建议,即延工于墙外和窗顶装上了铁皮雨披,以减轻墙体的湿度,从而起到保护大师墨宝的作用。法师在执行此项工程时对黄居士说,待日后机缘成熟时来个根本解决。据上所述二则而论,可见广安法师对大师无限景仰之情。
(二)爱惜人才,提携后学:法师疼爱徒弟在泉州是出了名的。因其认为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出家众,一定要有文化知识,才能读经研律,宣讲佛法,光大如来家业。故在其所剃度的弟子中,凡有条件者,都送到佛学院深造。自从1979年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以来,依法师为剃度师的僧尼或带发出家的“清修女”有20多人。法师对这些徒弟都爱护有加,极力提携使之成为佛教界有用之僧才。其中有担任寺院住持,有的于寺中弘法,有的在佛教协会工作。
法师还热心为佛教培养雕塑佛像工艺的僧才。具体表现于1982年间,有几位要出家的小青年,要求法师给予皈依落发。此时,巧逢雕塑佛像工艺师的静远师要到莆田广化寺装塑佛像,法师就安排几位徒弟跟静远师学习,为佛教队伍培养雕塑僧才。
综上可见,法师提携后学乐育僧才,硕果累累,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作出其应有的贡献。受到佛教界人士的赞叹!
六、为教尽瘁,示寂泉州
由于法师在厦门乌石浦兴建的雪峰精舍,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必须拆迁。经政府规划应拆迁至厦门思明区仙岳山麓重建。法师为此根据迁建新址的客观环境,重新构思设计建筑一座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式寺宇,使之成为适应现代城市人进行宗教活动的道场。法师为了完成此一宏愿,倾其历年积蓄钵资,作为重建寺宇基金,并于1994年农历四月十九日奠基。此后几年间法师一直为此以其年迈体弱之躯奔波于厦门和新加坡之间,筹集资金投入建设,或费尽心思办理有关手续。直至1996年农历六月十三日,雪峰寺圆满落成。
1993年,法师从新加坡返梓,住泉州开元寺。翌年,再次出任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开元寺西堂监院之职。认真致力建设寺规制度,尽职尽责进行管理寺务,使开元寺各部门事务有序地运行。其间,广老还担任南安雪峰寺祖堂基建副主任,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圆满竣工。其分管泉州佛协会应办事宜,亦予及时处理。
法师为人爽直乐观、淡泊名利、生活朴素、助人为乐。不管任何时间、任何环境出现的各种逆流冲击,都能以出世的精神去对待。其佛学思想,推崇唯识学。竭力提倡正信,反对迷信。认为行善积德,死后自然超生,作恶多端,求佛亦难消罪孽;告杯、抽签、烧金纸等都 非佛教所为,正信的佛教徒不应做。法师对此还举例被评为全国模范丛林、圆拙长老住持的广化寺就不这样做。
法师受过中国佛学院高等教育,学识渊博,能说会写,讲解佛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佛事,也是敲打唱念样样精通,尤其是鼓打得特别好,是远近有名的击鼓手。生平喜收藏名家书画,藉欣赏以悟书画艺术的意境。尤工书法,其遗留柳体墨宝十分秀美俊逸。走上泉州佛教界领导岗位后积极施展抱负,为佛教贡献殊多。岂料其十余年来为教尽瘁,积劳成疾,竟成不治之症,于1996年7月18日,岁次丙子年六月初三日世缘告尽,功德圆满,舍报西归。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八夏,戒腊五十六。灵骨安奉于厦门雪峰寺后山建塔。
结 语
广安法师自剃度为僧,计五十八个春秋,其间外出行脚参学,以求增长佛学知识,学成后返梓,从事管理佛教寺庙,成绩斐然,受到佛教界人士的赞叹。其间身处逆境,能逆来顺受,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可喜的是在十年动乱结束后,为其彻底平反,并被推任泉州佛教领导岗位,泉州开元寺监院等要职。当时,法师虽已暮年,但为荷担如来家业,犹壮志不已,尽职尽责,竭诚为振兴泉州佛教事业与理顺泉州开元寺混乱无序的局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深受教内人士的好评。在其赴菲律宾与新加坡弘化时,为推动汉传佛教在异邦的传播努力不懈。尤其是将其历年在海外募化积蓄的钵资,捐助北京、泉州和厦门的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直至为教尽瘁,积劳成疾,医药无效,示寂泉州。
法师一生敬重善知识、培育僧才、爱国爱教,为佛教事业贡献良多,深受海内外佛教界人士的敬重。实不愧为一代高僧,堪为后辈学习的楷模。法师虽已舍报西归,但其为佛教事业贡献的精神,将永远让后人仰慕!
参考书目
1、传敏编:《广安法师永思纪念集》,厦门雪峰寺藏 , 2003年12月刊行。
2、陈全忠:《化被星洲 功垂闽南——转道和尚生平述评》,见《闽南佛学院学报》总25期, 2001年6月刊行。
3、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1年版。
4、《性原法师年谱》,性愿法师年谱暨纪念集编辑委员会编 ,1977年版。
5、陈全忠:《性愿大师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的贡献》,见《闽南佛学院学报》总8期,1992年12让月刊行。
6、陈全忠:《法雨注南海 塔波归故国——广治法师生平述评》,见《闽南佛学院学报》总20期, 1998年12月刊行。
7、陈全忠:《常凯法师生平述评》, 见《闽南佛学院学报》总13期,1995年6月刊行。
8、瑞今法师著,传印法师主编:《华严室丛稿》,1993年版。
9、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吴持松、普愿、普照等人提供口述资料,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