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向祖师省常大师看齐

发布时间:2022-11-02 15:17:26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能弘法师:向祖师省常大师看齐

  净土宗有一代祖师省常大师,他是净土宗的第七祖。俗姓颜,浙江钱塘人。他七岁就出家了,十七岁受具足戒,戒行非常得严谨。他精通《大乘起性论》,修行天台止观法门。

  在宋朝淳化年间,大师住在西湖边,专门修净土。后来因为仰慕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的风范,跟同修们共结莲社,刻阿弥陀佛像,又刺血书写《华严经·净行品》。他每下笔抄一个字,就拜三拜佛,绕三匝佛,念三声佛号。等到他书写完之后,刊印了一千卷,布施给一千人。

  后来改莲社为净行社,率领众人念佛。当时入社参加活动的,不光有出家人,而且达官闻人很多,包括当时的宰相文正公王旦也参加了,全部在大师座下执弟子礼,连宰相也是向他执弟子礼的。在莲社中共同结社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有120人,出家人将近一千人,加起来共有1120人左右。

  在宋朝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大师端坐念佛,然后告诉大家说:“佛来了!”说完就安静地往生了。大家同时看到整个大地都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一样,过了好长时间才消失了。那时候他的年龄是62岁。

  当时翰林院还专门奉旨给大师写碑文,碑文中写道,慧远大师处在动荡的时期,入莲社多半是隐居的高人,而省常上人处于太平盛世,入净社的多是富贵贤人,都是当官的或者一般在社会上有影响的读书人。

  当时翰林学士苏易简为大师印行《净行品》的时候做了个序,里头说道:我当布散头发,让大师足踏而过;挖身燃灯,向大师请法。可见大师当时度化传法的盛况非常炽盛,而当时的人们对他的推崇即视之如佛。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成为善慧大士,为了恭迎燃灯古佛,看见地上有水,他就解散了头发,把长长的头发铺在地上,让燃灯古佛从自己的头发上踏过。燃灯古佛就给他授记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佛,号释迦牟尼佛。”

\

  这是布发,就是把头磕在地上,同时把头发解下来,古人的头发很长,包括印度人也和中国人一样,然后用头发掩盖住那些潮湿的地方,请佛从头发上走过。这个就是特别得虔诚。

  苏易简是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可不一般啊,他说我也要效仿善慧大士,把头发解下来,让大师走过,我要挖自己身上的肉,然后燃上灯,来供养大师,向大师请法。这都是时人对大师的尊重和推崇。

  大师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大戒,戒行很严格,精通《大乘起信论》。这说明大乘妙法的要旨大师是完全通达了,因为《大乘起信论》通了,所有大乘妙法就都通了。师父也讲过《大乘起信论》,不知道大家通不通?《大乘起信论》讲生灭门跟不生不灭门,一心开两门,让我们明白真妄之心,悟入真心,不住生灭。大师抄经也是很恭敬,抄《华严经·净行品》,每每刺血抄一个字,就拜三拜佛,绕三匝佛,念三声佛号,下笔特别得恭敬。

  所以,自己这样真心虔诚地修,还领大众修,不成就是不行的。我们要向大师学习,首先要检查自己:我们有大师那么虔诚吗?有大师那么用功吗?有大师那么通达吗?有大师那么无私吗?(大众:没有。)那怎么办呢?学习不能光说啊,向古圣先贤看齐,对照我们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要努力。所以说即使我们修得再好,也不足以骄傲,是吧?(大众:是!)等修到大师的那个份上再说。其实大师也不骄傲,大师很谦卑,正因为他非常得精进、真诚地用心,无私地奉献,热诚地修行弘法,才会广被世间所尊重。

  所以一个人只要不是搞歪门邪道来的,是正道来的,他真正被世间所推崇,绝对有他的道理,绝对是付出代价了,绝对是真心地付出了,如果没有真心付出,世间人不会真心地佩服你、推崇你的,是不是?所以,当时大家视大师为佛,那绝对有他成为佛的道理。

  我们看啊,祖师绝对不是白当的,那大家想不想当祖师?(大众:想!)想,希望不是妄想,应该是理想,理想得去落实,才会成为现实。向祖师学习,看我们哪点不够,用功。你不要说:“这个世界,我做出来大家会不会不知道?”肯定会知道,就怕你做不到,是金子总会放光的,就怕是铜的。所以你得真用功,不用争,不用夺,你真做到那里,绝对龙天推出。向祖师看齐,努力再努力,行不行?(大众大声: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华严大道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