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远离尘垢 即得无上菩提
发布时间:2023-07-11 10:15:32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楞严经白话解 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远离尘垢 即得无上菩提
内容提要:
阿难问世尊:若离明暗,毕竟无所见。若无前尘,毕竟无念。顺推逆推,反复推求,根本没有我心,亦没有心所。将由什么发因地心求无上菩提?世尊批评了阿难闻性与声尘颠倒,最后指出:妄想相是障蔽本性之尘,妄识情是污染本性之垢。远离两种尘垢,你的法眼,应时清明,怎会不是无上知觉?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
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1。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
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悕。
【注】
1本无我心及我心所这里说的心,不是肉团心,而是有觉知功能和思量推度功能的心。
心所指心法衍生的心所有法,包括思维活动的感情活动,包括正觉和妄觉,包括正见和邪见。
《百法明门论》中列出心法八种,即八识。《楞伽经·卷四》说:“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藏识、意、意识、及五识身者。”此中意识及五识身,即与六根、六尘对应的六识;第七识梵文Mana,译为意,音译末那,常称末那识;第八识梵文Alayavijnana,音译阿赖耶,意译藏识,又称识藏如来藏。
依《百法明门论》列出的心所法五十一种如下:作意、触、受、思、想,称五“遍行”;
欲、胜解、念、定、慧,称五“别境”;
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舍、不害,称十一“善法”;
贪、嗔、痴、慢、疑、恶见,称六“根本烦恼”;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称二十“随烦恼”;
悔、睡眠、寻、伺、称四“不定”。
阿难承佛示诲,破除了妄有,却又计着“无”相,说“没有我心,亦没有心所。”佛在《楞伽经》中严厉指责固执“无”见的人,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六祖坛经》说:“不见一法存己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犹如太空生闪电。此之知见瞥与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便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白话解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想求得常住菩提,在因地发心,要与果地的名目相应。世尊!譬如在果位中,有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有这七种名目,虽然名称有别,但都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这见听等六根,离了明暗、动静、通塞等有为相,毕竟无体。
犹如念心,离了心中的法尘,便无任何心念。为何要断灭这些妄心作为修证的因地,才能证如来七种常住果?
世尊!若离明暗,毕竟无所见。若无前尘,毕竟无念。顺推逆推,反复推求,根本没有我心,亦没有心所。将由什么发因地心求无上菩提?如来先前说的湛精圆常,我无法实践,还成戏论。
究竟怎样才是如来的真实语呢?还请世尊垂大慈心,开我蒙昧。”
原文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白话解
佛告诉阿难:“你学虽多闻,可惜未尽漏。纵然知道颠倒成因,真的颠倒在前,还分不出来。恐怕你还未诚心信伏,我今试以尘俗之事作比喻,解除你的疑惑。”
即时,如来吩咐罗睺罗敲钟一声,问阿难:“你听到了吗?”
阿难和大众都说:“听到了。”
钟声停了,佛问:“你现在还听到吗?”
阿难和大众都说:“没听到。”
原文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白话解
罗睺罗又敲钟一声,佛又问:你现在听吗?,
阿难和大众说:“听到了。”
佛问阿难:“怎样是听到?怎样是没听到?”
阿难和大众都说:“一敲钟,钟声响了,我便听到。敲过后时间一长,声音销了,音响都绝了,就说没听到。”
原文
如来又敕罗睺罗击钟,问阿难言:汝今声不?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有顷,罗睺罗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白话解
如来又吩咐罗睺罗敲钟,问阿难说:“你说现在有没有声?”
阿难和大众都说:“有声。”
稍后钟声停了,佛又问:“你说现在还有声吗?”
阿难和大众说:“无声了。”
一会儿,罗睺罗再敲钟,佛又问:“你说现在有没有声?”
阿难和大众都说:“有声。”
原文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
白话解
佛问阿难:“怎样是有声?怎样是无声?”
阿难和大众都对佛说:“一敲钟,钟声响了,便说是有声;时间长了,音声都绝了,就说是无声。”
佛对阿难及大众说:“为什么你们前后说的互相矫乱?”
阿难及大众同时问佛:“为什么说我现在矫乱?”
原文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
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
白话解
佛说:“我问你听,你说听到。我问你声,你说有声。你先答“听”,后答“声”,说“听”说“声”,没有定准,还不是矫乱吗?
阿难,没有声响时,你说没听到。若真的没听到,听闻性消失了,同于枯木,再敲钟时怎么又能听到?你知有知无,只是声尘或有或无,怎会是听闻性或有或无?若确实无闻性,谁知是无?
因此,阿难,应当知道,是你听到声尘有生灭,不是你的听闻性有生灭。你的听闻性是有是无,你还颠倒,以为声尘是听闻性。难怪你糊涂,以常为断。
你总不应该说,离了动、静、闭塞、开通等尘缘,没有听闻性。
原文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白话解
譬如有人,在床上垫着枕头,睡得很香,这时,他家中有人用木杵舂米,睡着的人梦中听到舂米声,以为是击鼓之声或敲钟之声。却又觉得奇怪,钟鼓声很像木石相击之声。这时忽然醒了,才知道原来是舂米声,对家人说:“我在梦中,疑惑这舂米声是鼓响。”
阿难,这人在梦中,岂能忆念动静、开闭、通塞之相?他形躯不动,相当是形躯销亡。他不会思维,相当是命光迁谢。这听闻性怎会因此销亡?
原文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
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白话解
世间众生从无始来,缘色声等客尘生起妄念,辗转生灭,不识本自清净妙常的本性。
不守真常本性,随逐生灭妄业,受尘劳污染,从而生灭流转不已。
如果舍离生灭,守住真常,便到常寂光境界,一切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妄想相是障蔽本性之尘,妄识情是污染本性之垢。远离两种尘垢,你的法眼,应时清明,怎会不是无上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