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二十八对坛经

发布时间:2023-07-06 09:40:41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念诵坛经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清净和坚定,使我们的邪气和狠戾得到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怨念和阴暗,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的清明和开朗并充满阳光,而且通过念诵坛经还可以帮助我们消减业障,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专注和快速。那么二十八对坛经是什么呢?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志道禅师曹溪请益,说明自己出家以来都是读诵《涅槃经》《涅槃经》有两种译本:北凉时代昙无谶译,四十卷,称为北本《涅槃经》;另一种是刘宋时代译的,三十六卷,称为南本。此处是指北本四十卷经,在大乘佛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志道禅师在这部经用了十年多的时间,虽然功夫用得这么深、这么勤,对于《涅槃经》的大意还是不能明达,于是到曹溪请六祖指导。

  【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二十八对坛经

  六祖问:「你对这部经哪些地方有疑惑、不明了?」志道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这首偈有疑惑。」在大乘佛法里,这四句非常著名,古大德注疏常引用,这是出在《涅槃经》第十三卷。经中有一则公案,世尊在过去生中修道时,为半偈而舍身就是为这首偈。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没有佛法的时代,那时他住在雪山,帝释天主见到这个修行人,心里感到非常惊奇,就故意变成一个罗刹的模样;罗刹是恶鬼,样子看起来非常恐怖。来到雪山离他不远的地方,说了两句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个修行人听到这声音就到处找,找不到人,后来发现一个罗刹在不远的地方,就问罗刹:「这两句话是不是你说的?」罗刹说:「是我说的。」他说:「一首偈应当是四句,你只有上半偈,下半偈是什么?」罗刹说:「我已经饿了好多天,你要我说出来,要等我吃饱。」他说:「你吃什么?」罗刹说:「我吃活人的肉。」这位修行人告诉他:「你把下面两句说出来,我愿意舍身把身体供养你。」罗刹说:「我怎能相信你为八个字就肯牺牲生命来供养我?」修行人说:「我是一个修道的人,决定没有妄语,十方诸佛都可以为我作证。」于是,罗刹就为他说出后面这两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首偈确实是《涅槃经》最重要的思想。志道禅师对这四句有疑,确实是将《涅槃经》的中心大意掌握到。

  【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六祖问:「你对这四句话为何生疑?」诸位细看志道这几句话,就知道他有许多地方曲解意思。第一个错误,志道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一个是色身,一个是法身。」这是大乘经常讲的,可是在这里他就发生误会,殊不知佛所讲的色身与法身是一不是二,他把它看作二不是一,对这四句偈当然就解不开。第二点,他说:「色身无常,色身就是我们现前这个身体;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法身是常住的,但是法身无知无觉。《涅槃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到底哪一个身寂灭?是色身寂灭,还是法身寂灭?哪一个身来享受乐?是色身享乐,还是法身享乐?若是色身的话,色身是有生有灭的,即有生有死,色身死的时候,四大分散,这是苦,苦怎么可以说乐?若要说是法身,法身寂灭,同无情的草木砖石一样,它也不会享乐!」志道又说:「法性(法性就是法身)是生灭之体,五蕴(指我们的色身)是生灭之用。」体是一个,就是法性;用是五个,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一体五用,生灭是常」,这是假定的,如果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这个讲法,我们听起来似乎很合乎道理,实际上这是歪理,都是曲解意思,误会了。但是这种误会在我们凡夫常情看起来,似乎是这样的。「若听更生」,更生就是再生、复生。「如果生灭还能再生的话,有情的众生就不断不灭。不准许他更生的话,那就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一切诸法都被涅槃所禁止、所制伏,这样,连五蕴的色身尚且不得生,又何乐之有?」这一段就是志道禅师对于这四句偈的误会。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

  六祖说:「你是佛弟子,你怎么学外道?外道才有断见,才有常见。」志道说的「若听更生」是常见,「不听更生」是断见,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这是见思烦恼中的边见。六祖说:「你怎么可以拿边见来议论最上乘法?」这是首先指明他错误的根源,然后再为他开示,破除他的邪见,启发他的正见。「据你所说,色身以外还有个法身?离了生灭再求寂灭?」这就是志道不能体会最上乘的原因,他不晓得色身与法身是一不是二,生灭与寂灭也是一不是二。最上乘人要在色身中见法身,要在生灭中见寂灭,这才能体会这四句偈的大意。六祖说:「你又推测涅槃常乐,而说有一个身去受用它,这是执着、吝惜生死而不能舍弃,依然是耽着世间五欲之乐,病就在此。你应当要知道,佛陀是为一切迷惑的众生,这些迷人都是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虚妄分别一切法为外面的境界相,贪生怕死,念念迁流,不晓得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为不能了解事实真相,于是才造业受报,枉受轮回。常乐我净的大涅槃是每个人清净心中本来具足的,不但本来具足,从来也没有失掉;可是,迷了之后,真相就不能现前。所以,把常乐涅槃翻为苦相,三界六道所谓八苦、三苦,这是迷、是颠倒。于是,终日心外求法。佛陀对于这些人非常慈悯,不忍心看到这些众生迷惑颠倒,于是示现在世间,指示、说明涅槃的真乐。」

  六祖说:「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这几句话就是解释《涅槃经》这四句偈。「刹那」是极短的时间。佛经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弹指时间很短,弹得快的话,一秒钟至少可以弹四次,这是讲极短暂的时间。「刹那无有生相」,生是生起,刹那之间没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灭是消灭,刹那之间也没有灭相。这两句话如果明白,真正悟入,就见一切法不生不灭。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在佛法讲,这个境界就是属于无生法忍的境界。所谓无生法,「法」是指一切法,「无生」是指一切法无生;无生当然无灭。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真实相。可见,我们见一切法的生灭相,这是虚妄的,这是没有见到真相,真相是不生不灭。一般在佛法讲,见到不生不灭,在菩萨地位上来说应该是七地菩萨,这个地位相当高。《仁王经》中将菩萨分为五类,这五类是根据见到事与理的实相浅深而分。无生忍是第四类,也就是七、八、九地这三地的菩萨。七地菩萨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无生忍,九地是上品无生忍。

二十八对坛经

  「更无生灭可灭」,没有生灭可灭,功夫又进了一层,「是则寂灭现前」,这是五忍中最高的地位,寂灭忍的菩萨。下品寂灭忍是第十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寂灭忍菩萨的境界。《传心法要》云:「声闻人见无明生,见无明灭。缘觉人但见无明灭,不见无明生。诸佛菩萨是终日生而无生灭而无灭;无生无灭,这是大乘菩萨境界。」

  六祖说:「当寂灭现前的时候,亦无现前之量,这叫做常乐。这个乐,没有受者,也没有不受者,受与不受都说不上,哪有什么一体五用?更何况说涅槃还禁伏诸法,叫一切诸法永远不生,这乃是谤佛、谤法。」这是很大的误会、很大的错误,这一个错误当前,不但障碍自己正知正见,恐怕还造种种的恶业。造作恶业,正是大师此地讲的「谤佛毁法」;自己不信,还要叫别人生疑,这个过失就太大了。六祖这一番开示,实际上就是开导我们的。

二十八对坛经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坛经的好处,其实念诵坛经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顺心如意和美满,使我们的灾厄和魔难得到消减,而且通过念诵坛经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的伤害和疾病,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