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如何修习不执著

发布时间:2024-10-19 03:36:19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如何修习不执著

如何修习不执著

佛史比丘

如果有人问起:“如何才能修习佛教的精髓——不执著?”我们可以再度引用佛陀的话,不必以自己的观点回答。佛陀曾简洁又完整地解释如何修习:眼睛看到可见的对象时,只是看;耳朵听到声音时,只是听;鼻子闻到气味时,只是闻舌头尝到味道时,只是尝;身体有所接触时,只是触;当心中生起念头,例如情绪等时,只是清楚知道它。

我为不曾听过的人再说一遍: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

< img src="https://www.jiadesh.com/imgs/image/71273268.jpg" style="width: 333px; height: auto;"/>

。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看只是看这三句话需要解释:当所看的对象和眼睛接触时,只要认清对象,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就好了,千万别让喜欢和讨厌的念头趁虚而入。如果你生起喜欢的念头,就会想拥有它;如果生起讨厌的念头,就会厌弃它。如此一束,我们自己就成为那“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走向“自我”就是走向痛苦和错误。所以当看东西时,保持了了分明,要有智慧远离烦恼,清楚什么动作是正确、适当的,如果是没有必要的动作,就保持冷静,不要去做它。如果想获得某种成就,就得完全应用了了分明的心念去做,不让“自我”产生,使用这种方法,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心中没有苦恼。

这是一个最好又简洁的修行原则:看只是看,听只是听,尝只是尝,嗅只是嗅,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让一切只停留在这个层次,当下就能产生智慧,可以正确又恰当地处理一切,不会产生爱、恨的“自我”。如果随着喜欢或讨厌的欲望去做,“自我”就会生起,让心不能自主,也就无法具足智慧了。以上是佛陀为某比丘所作的开示。

接下来,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讨论最易证果的修行方法时,没有提及戒、定、慧、行善、布施等呢?”实际上,这些都是辅行,而不是佛法的核心。行善、布施、持戒、修定和修慧,终究都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而修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等等,就足以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当接触任何外境时,就不会产生“自我”,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转。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如果有人问你修行的问题,就这样回答他。

摘自《一问一智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