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心态把握:如何布施可得上果?
发布时间:2025-01-11 03:37:58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布施的心态把握:如何布施可得上果?
《優婆塞戒經卷第五》
“善男子。菩薩布施遠離四惡。一者破戒。二者疑網。三者邪見。四者慳悋。”行菩萨行而布施,从自己心行来说应该远离四种过恶。
第一种过恶是破戒。所谓戒就是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中,佛说“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何等為五。一者樂殺。二者樂盜。三者邪淫。四者妄語。五者飲酒”,可见持五戒而行布施是如何重要。现代人生活众多诸诱惑,大家应该尽量自净其意。
第二种过恶是疑网。怀疑因果,不具正信,怀疑佛说,怀疑饿鬼地狱长劫受苦等等。疑也是一大毛病,以世俗见歪曲佛意,于佛法未知一二却妄加评断。怀疑就是因为愚痴,应以多闻而生智慧,得智慧而生信解。
第三种过恶就是邪见。现代人贪着世俗享乐,世界太精彩,生活太美妙,不知火宅,不明无常,智慧乏短。说鸡鸭鱼肉生来就是给我们吃的,说烧烫虾蟹海鲜非过非恶。说饭后一只烟赛过活神仙。说无善恶报,无前生后世。说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等等。
第四种过恶就是慳悋。凡事算计,不肯吃亏,斤斤计较。有钱有力不欲予人,守财如命吝啬扣门。行布施应该远离这四种过恶。
“復離五法。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二者施時不說善惡。三者施時不擇種姓。四者施時不輕求者。五者施時不惡口罵。”
还应该抛弃五种不正确的心态。
第一不应该挑剔对方是否有德、是否君子或是小人,救苦第一。
第二布施的时候不要说你这样很好,那样不行等等。帮人就是帮人。
第三布施不要选择对方是哪里人、哪村人、什么人,同村的就给、本家的就给,外宗外姓就不给,中国的就给外国的就不给等等都是不对的。
第四布施的时候不能轻慢来求的人,例如想“又是哪里哪里人,都是没钱的”“这乞丐真是恶心”“这么笨难怪没有饭吃”等等,不要生我慢心,不要感觉对方低我一等。
第五布施的时候不许恶口伤人。例如“你也有来求的时候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拿了钱快滚出去”等等不善言语都要避免。“復有三事。施已不得勝妙果報。一者先多發心後則少與。二者擇選惡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还有三种情况,即使布施也不会得到殊胜果报的。
第一种一开始发心大后来少了,例如一听说这个人受伤受灾想给500块,再后来想想300就可以了不用那么多吧。
第二种专门挑差的东西,自己不要的东西给别人。比如有人讨饭,有一碗前天煮的馊了准备倒了,一想刚好可以给他不会浪费。比如有人讨水,明明有一箱矿泉水不肯给他,去装了一瓶自来水等等。
第三种布施以后心里面又后悔了,例如给了乞丐2块钱,回头又想给那么多干什么,给1块钱他都要感激不尽了。例如帮人家搬家,晚上回来累坏了,就想:应该找一个借口先溜走的,真是倒霉。这三种布施的心态,都不会得到胜妙的果报。
“善男子。復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見受者過。二者施時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讚歎。五者說無後乃與之。六者施已惡口罵詈。七者施已求還二倍。八者施已生於疑心。如是施主則不能得親近諸佛賢聖之人。”
又有八种情况,布施以后也不会成就上妙的果报。
第一种布施以后又想到这个人人品不好,又听说这样的人是骗子,心想早知道不给了。
第二种给他钱物的时候不甘不愿,或者同样布施病者,看这个人不爽就少给一点等。
第三种布施以后要对方为自己做事作为偿还。
第四种布施以后沾沾自喜,“我真是伟大啊”“我真是慈悲啊”等等,觉得自己真是了不起的人。
第五种先说没有后再给他。一开始说自己没有,然后心软了又给他,或者他再求了又给他,或者老婆说他这么可怜就给他点等等。
第六种布施完以后,不甘不愿,又用言语轻贱对方、恶口骂对方。
第七种布施给对方以后,言语上要求对方以后加倍奉还。或者思想上希望对方记住我的恩德,以后大大得报答我。
第八种布施以后又生出怀疑,对方是不是假乞丐啊?是不是骗子啊?这个新闻是不是真的啊?等等。
“若以具足色香味觸施於彼者。是名淨施。若能如法得財施者。是名淨施。觀財無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淨施。為破煩惱故行布施。是名淨施。為淨自心因緣故施。是名淨施。若觀誰施誰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緣故施。是施因緣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緣果報皆十二入。能如是觀行於施者。是名淨施。”
怎样的布施是如法的淨施?你给别人的东西是好东西,“具足色香味觸”,不是敷衍对方,是净施。观察财物都是身外之物,是不能长保永久而将其布施,是净施。为了破除解脱对方的烦恼而行布施,是净施。为了清静自心,培养慈悲而布施是净施。布施时仔细观察是谁在布施?是谁受布施?布施了什么?为什么布施?这个布施的因会得到什么果?就知道这样的布施都不出于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之外。施主和受布施人的因缘果报都不出十二入所受,能够这样观察而去布施,就是净施。
“若行施時於福田所生歡喜心。如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於妻子眷屬僕使生憐愍心。施於貧窮為壞苦惱。施時不求世間果報。破憍慢施柔濡心施離諸有施。為求無上解脫故施。深觀生死多過罪施。不觀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報逐是人如犢隨母。”
布施的时候对于所布施的福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得福德者、福德、功德,猶如農人耕田,能有收穫,故以田為喻,則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稱為福田)心生欢喜。心想我也要效仿这些福田所作功德,孜孜不倦,毕身追求,行而不息。布施给妻子、自家眷属、下人时心生怜悯。布施给贫穷的人为了断其烦恼。布施以后不贪求世间的福报善报。布施的时候断除自己的骄慢、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心态;布施的时候常怀柔顺、关怀的善心;布施的时候远离有我、有他、有世界等的执著分别。常常观察生死无常、常常关照自己所行罪业心怀惭愧而去布施。布施的时候不去分别布施的是不是福田、功德有多大,不等待有做功德的大好机会才施,随时施与。如果能够按照上面所说方法、心态而行布施,所得到的上妙果报就好像小牛犊随时跟随母牛那样与你如影随形。
若有错缪,请各位同修多多指正!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