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融入”落地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4-08-26 03:38:32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四川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专业、融入教育教学、融入地域特色,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地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融入学科专业,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人才
一是完善学科体系。以国家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为契机,新增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中华传统文化类博士点2个、硕士点8个,进一步完善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体系。截止目前,全省有14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学科专业,有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科研单位14所,有相关专业的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900人。
二是推进专业建设。紧扣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从文化教育、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文化产业开发等关键环节,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近三年累计增设优秀传统文化类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业32个。目前,全省有传统文化类专业布点548个,在校生约15万人。其中,本科布点318个,涉及15个专业类,涵盖40余种相关专业,在校生约11万人;高职高专布点288个,涉及9个专业类,涵盖29种相关专业,在校生约4万人。
三是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相关“一流学科”建设。紧紧围绕“推进一批传统文化一流学科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目标,加快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一流学科”布点及建设。推动四川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将“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区域历史与边疆学”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基层社会治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药”等学科作为首批省级一流学科并重点支持建设,不断提高全省传统文化相关学科水平。
二、融入教育教学,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一是融入课程体系。在现有国家课程基础上,鼓励各地各校深入挖掘巴蜀优秀文化资源,开设专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全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生命·生态·安全》《家庭·社会·法治》《可爱的四川》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全省166所学校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其中四川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中华文化》《中国诗歌艺术》等100余门课程。
二是融入校园文化。加强大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指导各校通过广播影视、校报学刊、主题网站、电子屏幕、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文化;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鼓励各校通过经典学习、童谣传唱、文艺展演、感恩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意识。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有20所中小学、1所高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800所中小学、35所高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
三是融入教育活动。利用各类仪式、典礼和纪念日,组织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文化铸魂改革筑梦”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小传人”志愿服务、“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川蜀名士烁古今”微电影创作等主题活动;以举办职教活动周为契机,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大国工匠走进职业院校,走进课堂,与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结合全国推普周活动,组织开展四川省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大赛系列活动。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等在省内高校演出17场;组织四川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等省内6所高校院团到大中小学演出27场。联合教育、文旅等多个省级部门共同举办2019年戏剧进校园活动,计划全年安排相关戏剧院团到校演出京剧、话剧、川剧等经典剧目60场;共同举办第五届中小学川剧传习展演活动,计划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
三、融入地域特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一是深入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延续巴蜀优秀文化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四川历史名人思想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把历史名人学术研究中心建设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作为推进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6所高校成立首批10个历史名人研究中心,把研究中心重点依托的学科纳入各校“一流学科”整体建设规划,陆续推出《大禹史料汇集》《四川历史名人经典研究文丛?李冰研究卷》《天文学家落下闳》《杨雄文化丛书》《诸葛亮与三国文化》《武则天与巴蜀文化》《李白研究论丛》《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苏轼传》《杨升庵全书》等重要研究成果。
二是推进巴蜀特色专业人才建设。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设置民族、传统文化相关专业院校开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实践教学基地等“质量工程”项目中,给予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支持。支持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向国家申报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珠宝首饰工艺鉴定(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阿坝师范学院的舞蹈表演(羌族萨朗)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表演(川剧表演)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支持四川华新现代职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设置蜀绣、夏布画等具有四川民族特色的培养方向,加强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推动创新转化。持续推进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和广安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校加快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深化和文化产业行业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等省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建设的“大学科技园”,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积极支持四川传媒学院“成都影视硅谷”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