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嘎玛仁波切:什么是上师?

发布时间:2024-08-24 03:40:13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嘎玛仁波切:什么是上师?

藏文的「喇嘛」一词,翻译成中文便是「上师」,这是一种尊称。所有可以教导佛法的师父,都可称为上师或喇嘛。那么,上师与根本上师有何不同? 在众多善知识之中,选择长期依止一位,他不只传授显宗佛法以及密法灌顶和实修方法的传承,最重要的是教授直指心性的诀窍,就叫做根本上师。

一位如法成就,传授弟子直指心性的密法灌顶和口诀,而让弟子心中永远忆念,永不遗忘的上师,就是这位弟子的根本上师。

从无始至今日,我们累世所结下的修行善缘不少,有缘分的上师应该也很多,佛菩萨就更多了。所以,要在这么多有缘分的上师之中,寻找跟自己最契合,至少在语言沟通上没问题的上师,就变得很重要。而根本上师与我们有着累世的师徒之情,是因缘最深的上师。

如果弟子与上师前世有深厚的因缘,在这一世见到他时,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也不需要刻意造作或勉强,就会生起强烈的虔诚心。而在依止之后,无论什么情形之下,就算是上师打骂,弟子都有一种不退转的信心,就如同密勒日巴大师和上师马尔巴的师徒因缘。如果遇到这样的上师,就可以永远跟随。即使他想要放弃弟子,也很困难,因为弟子的心已经紧紧地与他相系在一起。假如没能遇到这样的缘分,那还是要先把佛法的基础打稳,比较重要。

如果弟子和上师在语言上无法直接沟通,以致于无法学习高深的法门,但上师若能传授一些简单的法门,让弟子可以依循着实修,而弟子也觉得这样已经足夠,这也是很好的。

其实,要找到传授深奧密法口诀的根本上师,谈何容易。即使找到了一位已经成就的大师,但如果弟子不是接受密法的根器,也没有用。就像当弟子是小学生时,让专门教导博士生的导师来授课,对弟子而言意义也不大,因为他不适合这位弟子。所以,藏传佛教的初学者,还是要先从基础法门开始扎根。如果遇到语言上可以直接沟通的具德上师时,就好好跟着学习;假设在语言上无法直接沟通,就可以先跟着汉地显宗的法师,从基础理论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

。当你对显教理论有稍微深入的了解之后,再修藏传佛教的仪轨也不迟。因为初学藏传佛教时,如果因为上师使用的语言和弟子不同,无法直接讲解正确的佛法观念,那么弟子将容易在一开始就走偏了。

以「皈依」来说,就是寻找一位上师传授皈依戒,带领自己进入佛门,成为佛教徒。而在皈依之后,要从上师处听闻佛法,将佛法运用在自己的身心,这样可让虔诚心更坚定且增长,并培养慈悲心。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皈依上师当成加持力的来源,也不认为需要向上师学习并如法实修,这样就把「皈依上师」的涵义,理解得太狭隘了。皈依,当然会有加持力,可是这种理解方向已经脱离「皈依」最根本的涵义了。

受皈依戒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若再加上「皈依上师」 就是所谓的「四皈依」。皈依,是发誓寻求三宝和上师的保护,愿意追随佛陀和传承上师的脚步,学习佛法。 尤其「皈依上师」,是指弟子要踏实且如法地跟着上师学习佛法,而不是在上师传授皈依戒之后,弟子便不再需要学习,或不必面对生活和努力修行,就可以脫离轮回痛苦或证悟成佛。

其实,一位上师传授皈依戒,让弟子成为佛教徒之后,他的责任更重大,因为弟子愿意接受他的保护。而上师教授佛法,对弟子而言就是一种最大的保护,因为经由学习佛法,可以了解痛苦和快乐的真正原因,知道该如何避免痛苦,了解如何追求快乐的方法,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恐惧、烦恼、痛苦等等的伤害。

所以,弟子皈依后,要如法且踏实地跟着上师学习,而上师也要担负起上师的责任,好好教导弟子,而不是只让弟子拿一本皈依证后就离开,也不必学习任何佛法。因为如果皈依的重点,只在于拿一本皈依证,日后再来一位上师,也同样会发给皈依证。这样的结果是,许多人都有很多皈依证,但可能前一天才皈依佛门,却又很快地对佛法失去信心,等到对佛法的虔信再度生起,又再一次接受皈依戒。那么,受皈依戒就沒有太大的意义,顶多只是多收集了几本皈依证而已。

当然,如果常常受皈依戒,是为了培养自己对佛法的虔诚心,这是很好的。但如果没有常常提醒自己已经是佛教徒,应该认真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不断地培养虔诚心、出离心和菩提心,那么,即使今天皈依,明天又皈依,甚至一辈子都在皈依不同的上师,也只是显示自己的信心根本不足,虔诚心根本不稳固。在对佛法的信心还没有很强烈时,一直皈依上师也不是办法。并不是说这样不对,而是应该要清楚地了解,皈依的重点是──从今天开始我已是一个佛教徒,所以我要好好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

假设没有观察自己的心,我们很容易变成注重表象的佛教徒。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举办法会,参与人数有时多达二、三万人,甚至更多。看到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有很多人会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团体变得好强大,能有这么多的信徒。但我说这只是一种泡沫似的假象,因为如果能从这几万人中,找出一百个修行人,那就很值得庆幸了,甚至可能连十个都找不到。

参与法会的重点,在于提升自己内在的实修经验,否则,就算接受了很多灌顶,却不愿意如法实修,那上师把法门传给自己,又有什么帮助呢?这就好像弟子肚子饿了,上师拿一个馒头让弟子暂时止饥,可是弟子却只是把馒头拿在手上看着,然后一直嚷着肚子饿。当然,这总比没给弟子任何东西来得好一些,起码看着食物,会有一点点的满足感。但是,这也只是当下些微的感受而已,要能真正去除饥饿是很困难的。所以,要真正从佛法获得加持或利益,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有意愿求法,并且有心修持。

当然,上师的教导也很重要。在目前佛法盛行的时代,要寻找一位上师应该不是难事。但重点是必须清楚自己要依止的上师的传承,以及他与佛法相关的背景。他来自于哪里?他的上师是谁?修行经验如何?值不值得我们去跟随?如果一开始我们对这些完全不在意,便跟随一位上师,等到有一天发现他好像不是那么如法,慈悲心也不是很足夠,所作所为和佛法也有所悖离,可能就会后悔了。这时,我们还是可以选择离开这位上师,但不需要去毁谤,只要另外寻找真实的修行人即可。这种不愉快的经验是种历练,就像走路一样,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走,这样才会成长;没有婴儿可以一开始不学习爬行,就可以直接快步赛跑。当然,有机会遇到具德的好上师,便要好好把握,认真学习,让自己清楚修行的目的和方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