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创世纪戏说

发布时间:2024-07-02 03:38:06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a:   佛法说,人从光音天下来,那现在是进化还是退化?  back:   光音天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n亿年以前了,你知道这种“人”和现在的人完全一样吗?拜托找经文来看看,那就是指的一种活物,要是属于我们现代的生物学范畴的东西,能是单细胞生物就不错了,至于他自己感觉是不是“人”,那是另一回事了。嘻嘻,大胆戏说一下创世纪,仅供大家批判。  以下经文节选自《起世因本经》隋达摩笈多译  诸比丘。云何世间坏已复成。诸比丘。彼三摩耶。无量久远。不可计时。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如是覆已。注大洪雨。其雨渧粗。犹如车轴或有如杵。经历多年百千万年。而彼水聚渐渐增长。乃至梵天世界为畔。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所谓一住。二者安住。三者不堕。四者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已后。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踰阇那。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波涛沸涌。搅乱不住。于中自然出生泡沫。然其泡沫。为彼阿那毗罗大风之所吹掷。从上安置作诸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真珠车磲马瑙等宝。诸比丘。此因缘故。梵身诸天。有斯宫殿诸墙壁等。世间出生诸比丘。如是作已。时彼水聚即便退下。无量百千万踰阇那。略说如前。四方风起。名曰阿那毗罗大风。吹掷沸沫。即成宫殿。名魔身天。垣墙住处。如梵身天。无有异也。唯有宝色。精妙差降。上下少殊。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化乐诸天宫殿墙壁。其次造作删兜率陀诸天宫殿。其次夜摩诸天宫殿。如是出生。具足悉如梵身诸天。次第而说  ────  这一段是说细身众生所住之处的建立因缘,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我们肉眼所见的一个水泡里住的众生,有个宫殿什么的感觉,乃至身体比较大等等,乃至住在那里的众生这种自我感觉和佛眼所做的客观描述,是极有可能有许多差异的。引用这一段是让大家有一个大小上的距离概念,和下文的直接关系不大。  复次诸比丘。彼三摩耶世间转已。如是成时。其众生辈。多得生于光音天上。彼等于彼天上生时。身心悦豫。欢喜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住。诸比丘。彼三摩耶世间转坏。其转坏时。虚空无物。于梵宫中。有一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命尽。从光音天下来。生彼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有。是梵天名娑婆波帝(上两句梵本再称之)。为如是故。有此名生诸比丘。彼时复有自余众生。福业寿尽。从光音天。舍身命已。于此处生。身形端正。亦以欢喜持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此间长远久住。彼等于此如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众生众生名也。如是得名  复次诸比丘。当于如是三摩耶时。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凝然而住。譬如有人熟煎乳讫。其上便有薄膜而住。或复水上有薄膜住。如是如是。诸比丘。或复于三摩耶时。此大地上。生于地肥凝然而住。譬如攒酪成就生酥。有于如是形色相貌。其味有如无蜡之蜜。尔时彼处诸众生辈。其中有生贪性众生。作如是念。我于今者。亦可以指取味而尝。乃至我知此是何物。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齐一节间。取彼地味向口而尝。吮已意喜。如是一过再过三过。即生贪着。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抟掬而恣食之。时彼众生。如是以手抟掬食时。于彼复有自余人辈。见彼众生如是啖已。即便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等众生。以手如是抟掬他味。食啖之时。彼等身形自然涩恶。皮肤粗厚。躯体浊暗。色貌改变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诸比丘。如前所说。后亦如是。彼三摩耶世间之中。便成黑暗  ────  贪吃要不得,回不去了。俺不大好意思用发光的阿米巴这种比喻。这个大小的概念么,也许他觉得自己挺大,其实不太大,这里的翻译俺感觉挺准确,用的是众生这个词。如果不是因为光和作用而获取能量,那么这些原生动物能吃无机物或者简单的有机物,也不是没有生物学上的可能,海底岩浆附近现在好像也有类似的活物。  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既资益已。久长住世。而彼等辈。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小食者。光相殊胜。当于彼时。形色现故。众各相欺。言争胜劣。胜者生慢。以我慢故。地味便没即生地皮。色味具足

。譬如成就羯尼迦啰花。有如是色。又如淳蜜无蜡。有如是味。彼等众生。共聚集已。忧愁苦恼。椎胸叫唤。迷闷困乏。唱言呜呼我地味。呜呼我地味。譬如今者。所有胜味。既尝知已。唱言呜呼。此是我味。执着旧名。不知真义。彼等众生。亦复如是。时彼众生。食于地皮。久长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以胜劣故。我慢相陵。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譬如成就迦蓝婆柯花。有如是色。割之汁流。犹无蜡之蜜。乃至如前。聚共愁恼。如是次第。林蔓没已。粳米出生。不曾耕种。自然显现。无芒无糩。清净米粒。香味具足。彼时众生。如是食已。其诸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脓血众脉。及有男女根相而彰。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便生爱欲。以欲爱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时。彼复有自余众生。未如此者。见已告言。谓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其彼众生。遂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即得如是波帝波帝之名字也(梵语波帝隋言夫主)。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共行欲者。将饭食来。言有堕也。言有堕也。如是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也(梵语婆梨耶隋言妇)。诸比丘。此因缘故。旧时下来。诸胜人辈。见于世间夫妇出故。彼等众辈。以左手捉。用右手推。令离彼处。而彼众生。或复二月。三月去已。还复归来。时彼众辈。见彼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用打掷。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譬如今者。诸女嫁时。或复掷花金银衣服及掷罗阇(梵称罗阇隋言热稻谷花)。复作如是咒愿言语。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如是恶作。见今诸人。亦如是作。以是因缘。诸众生辈。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起作舍屋。为彼恶业作覆藏。故偈言  ──  像不像从单细胞生物发展成为人的缩写进化史呀,这里的粳米应该不是实指,而是发光阿米巴开始有东西可吃,于是就越发发展起来了,从“单细胞生物”向复杂结构演变(其诸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脓血众脉。及有男女根相而彰。根相既生)。佛世时印度的种姓制度,说人因为从天神的不同部分出生/创造的,因而有高低贵践差异,贵者恒贵,贱者恒贱,有些世俗例子非常严酷,佛教否定这种说法,也否定神创论,当时已经引起印度一些坚持种姓制度者的相当反对,而佛陀他老人家则在这样的环境中把关键的事实部分这样表述出来。这部经典翻译了许多次,总之,这一段已经比说人是从猿猴进化的在时间尺度上还要远了。

编辑:小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