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为何佛教认为爱情有时会变为“负能量”

发布时间:2023-11-22 03:22:00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为何佛教认为爱情有时会变为“负能量”

谈到两性关系,应该根基于两人之间的亲密交流,而不只是一种性关系。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所谓的性的吸引力不只是肉体的性行为而已,还是一种浪漫的恋爱感觉,一种深爱对方的感觉──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种感觉。在电影、小说、大众文化中都极力赞扬这种浪漫爱情的伟大。

姑且不论无止境追寻浪漫之爱有碍个人灵性成长的问题,就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理想化浪漫爱情也是种极端的行为呢!这和根基于关怀与真情的关系不同,有时不一定有正面的作用。那是出于幻想、不实际的念头,所以难免会带来挫折与沮丧。总之,那样的关系不会是积极正面的一种关系。

到底是什么让浪漫的爱情如此楚楚动人?就这个问题而言,首先我们会发现浪漫、性感、热情,让人心醉神迷的爱,是我们文化中一种强而有力的开胃酒,不论对生理或心理都有效。在过去两百年来的西方文化中,浪漫主义的思潮不仅影响到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也使得浪漫爱盛行不衰。浪漫主义扬弃了启蒙运动强调的理性主义,鼓励个人表达直觉、情绪、感觉与热情,主张个人五官感觉世界的重要性,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期望个人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幻想能力。这样的理念不但影响到文学、艺术,甚至政治,也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

我们之所以对浪漫爱感到兴趣的最大原因是那种陷入恋爱的感觉。恋爱的感觉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我们不但讴歌爱情的伟大,还不断地追寻爱情。许多研究都显示这种概念从我们出生时就存在了。浪漫爱经常与性的吸引力混杂在一起,以完成直觉的交配任务。如果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生存的第一要务该是如何存活、繁殖,将种族延续下去。这是物种的原始兴趣,而恋爱就是为达成繁殖或育种的真正目的。因此大脑自动发展出一种化学作用,让我们在某种刺激之下产生愉悦的感觉,在达到那个「高潮」时就是「坠入情网」了。当大脑产生这种难以抗拒的感觉时,其他的感觉就都被排除在外了。

我们的心理及生理都使我们想要「被爱」

。在柏拉图的〈饮宴篇〉中,苏格拉底谈到阿里斯多芬尼斯的神话,认为那是性爱的起源。根据那个神话故事,地球的居民原本是圆形的生物,有四只手、四条腿。这些自给自足的无性生物非常自大,经常攻击天神。为了惩罚他们,天神宙斯向他们投掷闪电,将他们分成两半。每种生物都变成了两半,彼此互相寻找着另一半。

爱欲是驱使我们热烈追求浪漫爱的动力,可说是想将两半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渴望。这似乎是所有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这种想与另一半融为一体的渴望,让我们的自我瓦解,与他人融为一体。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解套。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过程根植于我们的早期经验,我们的潜意识想再创造一种初生的情境,婴儿与母体完全融合的状态。

证据显示初生的婴儿并不能区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差别。他们没有能力分辨出不同的人,或是他们顶多能分辨出母亲、其他人及眼中所有的事物。他们并不明白过去的结束是另一种开始。他们不知道外在的物品是固定的。只要他们不感兴趣,那个物品就可以不存在。如果一个婴儿抱着一个嘎嘎作响的玩具,他会认为那个玩具是他的一部份。如果这个玩具被藏起来看不见了,这个玩具就不存在了。

一个初生婴儿的脑部联结体系尚未发育完全,但是等他一天天长大,脑部开始成熟,他与外界的互动会使他增长一些知识,慢慢地他也会分辨人我的不同,这时他会产生一种孤立感,也慢慢知觉到自己能力的极限。这种认知的能力会随着与外界接触逐渐发展,经过幼儿期到青少年期。一个成人对自己的认知与他早期的经验有关,他身边所接触的人会构成他对自己的大部份感觉,甚至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慢慢的,这种个人认知与内心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

但是我们的内心仍然期望回归早期的体验,在那样的情境中没有孤立,没有分离。许多当代的心理学家觉得早期的「单一性」经验集中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当我们成人之后就会运用这种潜意识,而发展出各种幻想来。他们相信要与所爱的人合而为一的感觉,来自在母亲子宫时的经验。那会重新创造一种神奇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全能的,任何事都做得到。这样的感觉是很难取代的。

由此看来,浪漫爱的能量之大不是没有原因的。问题是,为什么佛教认为浪漫爱也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呢?

如果我们将浪漫爱当作是快乐的来源,我们就会渴求更多。或许佛教的论点有其道理——浪漫爱不是两性关系最好的基础,而且是一种超现实的幻想……难以达到的梦想,并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虽然所有的字典都将浪漫爱或罗曼史解释为「虚假的故事」、「夸大其辞」、「谎言」、「空想或梦想」、「不实际」、「没有事实根据」,或是「预先设定的理想化恋爱对象或情境」,但是显然我们还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变一般人对浪漫爱的观念。原始的爱神观念,两半合而为一的神话,应该要有新的解释了。罗曼史有着矫揉不自然的特质,带着欺诈与迷惑的感觉,正如同王尔德所下的悲凉结论:「一个人一旦恋爱了,总是会自我欺骗,最后又欺骗别人,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罗曼史。」

亲密关系是一个人快乐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想依赖两性关系获得快乐,最后这项关系一定会遭到破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先了解两人的关系根基在哪里,以及这样的根基是否会导致悲哀的下场。性的吸引力或恋爱的感觉一开始对两人建立关系有它的效用,能将两人的距离拉近,但久而久之,两人之间需要更多的结合因素,否则就像黏胶一样,时间久了自然会脱落的。要避免「脱胶」的现象,就得回到建立更坚强的关系上着手——让我们的关系建立在感情、怜悯、彼此尊重上。这样的关系能使双方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只是夫妻双方如此,甚至与我们的朋友、熟人或陌生人,甚而广大的人类,都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我们与人的接触将是无可限量,而且机会无穷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