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为什么说鉴真和尚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一篇文章看完,你就会懂

发布时间:2023-11-21 03:25:31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为什么说鉴真和尚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一篇文章看完,你就会懂

在经过十年大修后,2009年11月,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落成庆典。庆典当天,有徐徐妙音自空中传来,又有无数香花,如雨漫天。时有蒙蒙紫气自远方升起。

在金堂大殿两端,各安放有一只鸱尾。这种古建筑物上的神兽造型,多为烧制而成的瓦,也称“甍”。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天平之甍》便因此而得名。甍,位于建筑物的顶端,《天平之甍》里用鸱尾来彰显鉴真和尚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地位,在当时乃至后世,他的成就都可谓处于一个高峰。所以,天平之甍便成为对鉴真的尊称。

《天平之甍》共有五章。故事发生在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年间,即公元8世纪。其时,正值大唐盛世,日本的政治文化深受大唐影响。只是,诸如宗教律令等尚混乱不清,未成制度,仅是初具外形。因此,日本决定向大唐派送遣唐使,以从先进的大唐学习文化。在论及天平时代的社会文化时,井上靖在书中写道:“日本当时的情形犹如人之未及成年,犹如季节初春三月寒气未消时。”正因如此,才迫切地需要向大唐吸取文化,尤其因为日本当时的宗教界戒律松弛、佛法不兴,因此亟须吸纳佛教大德渡海来日。

然而,“当时派遣遣唐使开支浩大,路途险恶,”其目的固然主要在于宗教与文化,可这一去,不仅凶多吉少,而且即便学得大唐先进的文化典章制度,遣唐使能否平安地回到日本,也还是一个问题。

在经受了风浪颠簸、晕船之苦后,几位日本留学僧在昔日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如今的大唐官吏阿倍仲麻吕(入唐后改名为晁衡)的安排下,各分配至不同寺庙:“荣睿入大安国寺、玄朗入荷恩寺、普照入崇福寺”。多年后,普照结识了同为日本留学僧的业行。业行日夜埋首抄写佛教典籍,他希望能够带着抄写完毕的典籍回到日本,将这些经卷分散于日本寺院,以期正法广宣流布。

当时,大唐高僧鉴真和尚持律最严、声名远播,因而留学僧荣睿便希望敦请鉴真和尚东渡,到日本做传戒之师。然而此想法刚一提出便遭人非议。僧人祥彦说:“到日本要渡淼漫沧海,听说百无一至。”但鉴真却坚定地说:“这是为了法。纵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在下定东渡决心后,鉴真便一一唤起弟子法名,叫了十七名便不再叫了。这些弟子,都要随其东渡日本。

首次东渡,是在扬州,时为742年12月。除了平时随侍左右的高足,鉴真还携带了大量法器经卷等物。但初次东渡便遭遇海难,不仅法器经卷被浪卷走,更有乘员葬身大海。可即便如此,鉴真仍对荣睿说:“既然是为了法,我东渡日本的决心不会改变。”

再次东渡,普照便把业行抄写的经卷也带到上了船。但此次出海,依然遭遇了波折。船主见风大浪高,便要把船上的重物悉数丢入海中。在搬动装有经卷的木箱时,却听暴风雨中传来声音:“不得抛弃!”作者没有交待,这句话出自谁口,想来是作者的匠心,以说明经卷之宝贵。船登岸后,经过一番辗转,鉴真、普照、荣睿等人来到了大云寺,并羁留数月。再次东渡,一行人等便把准备带到日本的物品全部赠送给大云寺,其中包括业行抄写数年的经卷

在准备后续东渡的这几年中,鉴真、普照一行人等四处漂流,长期更换地方,虽饱受颠簸之苦,但鉴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得到当地官员和僧俗的尊崇。然而,与鉴真朝暮相随的荣睿,其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在到达端州龙兴寺之后奄然迁化,葬在龙兴寺后的山冈上。对于荣睿的离世,鉴真悲切哀恸。更令人悲痛的是,在荣睿去世后不久,鉴真和尚的双眼也失明了。紧接着,在下赣江的船上,一直在鉴真身边如影随形的祥彦也去世了,而这两件事,均发生在普照外出参访巡游期间。

在大福先寺,普照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业行。但业行听说普照将他托付的经卷赠送给南国的一座寺院,便大为不满。普照为弥补自己的过失,便在阿育王寺专心抄写经书,与此同时,鉴真等一行人出吉州,下赣水,又过南昌,再过鄱阳湖,继续前往江州,后去了庐山东林寺,之后又赶赴浔阳龙泉寺,最后一行人等来到扬州既济寺。此处本是首次东渡计划所居之地,如今对鉴真来说,此处“一草一木皆令人感慨良深。”

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所到之处,皆讲律授戒。普照在抄写经卷典籍时,仍念念不忘请鉴真和尚东渡一事。经过一番周折和考验,终于迎来了出发的日子。只是这次,同行的僧侣除了新选定的五位大唐僧人之外,还有携带大量经卷的业行。第一次东渡是742年,成功登陆日本周边列岛是753年,然而直到754年的2月初,才到达日本当时的都城。他尝试了六次,前五次均失败,到了第六次才成功。从首次东渡到登陆成功,用去了十一年时间。

鉴真成功登陆的消息,引发了日本朝野的震动。孝谦天皇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这引起日本“自誓受戒”派的强烈反对。经过公开辩论后,鉴真深厚的佛学素养令众人折服。随后,鉴真在东大寺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孝谦天皇及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其职责为统领日本所有僧尼,由此,日本建立起正规的戒律制度。

鉴真和尚,俗姓淳于。因家贫而在少年时代随父亲于扬州大云寺出家,后在开元元年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十年之内,他五次渡海,终于在途经太宰府、大阪等地,鉴真一行于东渡次年到达当时日本首都平城京,受到日本朝野及僧俗人士的盛大欢迎。除佛学,鉴真在建筑、医学、书法等方面也造诣颇深,因其对日本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东渡的故事,在诸多史书中皆有记载。但井上靖却用现代小说的方式讲述了鉴真东渡的壮举。他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易读、更亲切。这本《天平之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满满的感动,更是对一代名僧的崇敬之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