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我们人为什么要做人?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30 03:35:55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至于我们人为什么要做人?做人的天职是什么?做人的义务是什么?做人的责任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它。如果不知道我们天职是什么,不知道我们应尽的义务是什么,不知道我们应负的责任是什么,这就是枉做这个世界的人,所谓没有价值。
人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苦,这生来了,怎么样生的。我们到底是天生的?地生的?或者是人生的?或者是自然而生的?生出来又为的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我们的天职是什么?这个事情要弄清楚了,才不辜负做人一场。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啊!糊涂生了;又糊涂长成了;又糊里糊涂老了;不久又糊里糊涂死了。这生老病死苦是人人都免不了的,我们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没有白做人一次。做人的义务、天职是什么?责任是什么
?我们做人就应该合群爱众,对大家都和合相处,不要有纷争,不要彼此啊贪而无厌、你争我夺的,不要向外驰求。我们应该得的,我们就得到;不应得的,我就不要去妄贪。各守各的岗位,各尽各人的责任,也不自私、也不自利、也不打妄语,能以这样子,这世界就太平了。你不叫它太平,它也太平了,你不叫它平安,它也平安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不平安?为什么不太平?
就因为人人都向外去找去,不知道回光返照,反求诸己。每一天都放纵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跟着这色、声、香、味、触、法来跑,来转转,被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支配得我们人啊颠颠倒倒,就把做人的本分都忘了,所以你们各位年轻的朋友和幼小的朋友和经验阅历丰富的人,都能以认清自己的天职,认清了自己的义务,认清了自己的责任。那么,这样子对于世界就是一个大转变,这叫翻天覆地,把这个天地啊这种空气都改变了,改变这虚空的空气,把这个染污的空气都变为清洁的空气,我们有清洁的空气,呼吸清洁的空气,这个人啊都会健康长寿的。
我方才所说的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有的人啊!我不知道这个人啊是年轻的?是小孩子?就是反对我这个说法,说是:“人在世界上啊,你若不争,怎么样会生存?你若不贪,怎么可以生存?不求,怎么样可以生存?不自私,在这个世界又怎么样生存?不自利,在这个世界又怎么样生存?不打妄语,又怎么样生存?这个问题啊!我不同意你这个说法,你这个说法啊,是没有智慧的人说的。”
你说得很对,我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所以要说这个没有智慧的法。你看看那初生的婴儿,他争过什么?他贪过什么?他求过什么?他自私过什么?他自利什么?他怎么样打妄语?那就是天真无邪,自性本来的表现。可是人一长大了,“性相近”,性和佛性是相近的;“习相远”,我这个习气毛病有的时候就离这个道远了。争也现出来了,贪也现出来了,求也现出来了,自私也现出来了,自利也现出来了,也学会骗人了,这是习相远了!我们人要时时能保持混沌赤子之心,小孩子似的,时时都不会老的,时时都不会死的,所以我说健康长寿嘛,只要把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放下了,那个真的自然就现前了。你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你不放下,你不把它撇离开,这离道越跑越远,跑来跑去就跑老了,老了又跑死了,这是必然的道路。
你要把这六种毛病﹝争、贪、求、自私、自利、妄语﹞都去了,时时都是年轻的,时时都是天真无邪那个样子,所谓老顽童,你能这个样子,虽然活到八百岁,也就像小孩子一样,不失赤子的心。虽然老了,还要变小孩子,变婴儿那种的性情和行为,也不争第一,也不挂着发财。你看看,这个你第一了,又能有什么用?你发财了,又能有什么用? 所谓:
“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
不知为善德,亏心把孽造,
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
空手见阎君,悔心把泪掉。”
说这个鱼啊!它在水里也是生活着,它跳上跳下的,游水啊觉得快然自得,觉得很喜欢的,其实被打鱼的打去,被人吃了它还不知道呢?这“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人在世上啊!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的,这一生什么时候死,他也不知道,你看这是不是胡闹呢?人在世上就胡闹着。
“不知为善德”,他不知道做善做德,其实人的一生啊!我们是应该给他人谋福利的,不是为自己。那么自己一个人是有限的,众人是无量无边的,你若能叫大家都沾到自己的福利,这就是佛光普照,这就是雨露均沾。“不知为善德”,不知道做善做德,“亏心把孽造”,他尽做一些个亏心的事情,一生啊骗人啊,来欺负人啊,来害人啊,做种种犯法的事情。你看,这个是不是在世界胡闹呢?
“金银堆成山”,金子、银子堆得像山那样高几堆,几个大山。“闭眼全都撂”,你两个眼睛一闭,手一伸啊,腿一伸的时候啊,什么都撇下了,什么都没有了。
“空手见阎君”,空着两只手去见阎罗王去了。“悔心把泪掉”,到那儿才知道后悔,说:“唉唷,阎罗王啊你原谅我,我在世界上啊,不懂得做人,尽犯过错了,现在我知道后悔了,请你不要惩罚我了。”可是阎罗王说:“不行!不行!照罚可也。”
节录自:《宣化上人般若语库(二) 教育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