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初学应当从哪里学起-
发布时间:2024-05-21 03:33:35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初学我们没有觉悟、没有悟入,初学应当从哪裡学起?真诚。这能有感应,能有佛菩萨加持帮助你悟入。你心不真、不诚没法子,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委曲之相。不但读经、讲经的时候真诚,上讲台真诚,下讲台就虚伪,行不行?不行。诸位要知道一真一切真,我们只有一个真诚的心,对诸佛如来是这个心,对一切众生也是这个心,你才能悟入。如果你还两种用心,决定不能悟入。不但佛的境界不能悟入,实在讲你对于眼前这些状况,你也不能了解。这是真正发心学讲经,发心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
诸大菩萨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仅是悟入,可以说他们彻底的悟入,佛法裡面讲彻法底源。我们知道这裡面许许多多的菩萨摩诃萨,都是十方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所示现的。菩萨的身分没有一定,诸位要晓得,他可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我们在《普门品》裡面看到,观世音菩萨叁十二应,这举一个例子。他的示现不是自己的意思,完全看众生之「感」,他是有「应」。所谓「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现佛身,那个佛也是菩萨;「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他就现童男童女身,那童男童女也是菩萨;「应以比丘身得度者」,他就现比丘身,哪有一定!甚至于说应以乞丐身得度者,他就现乞丐身。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上看到,虚老和尚朝五台山遇到乞丐,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要晓得这些菩萨摩诃萨,就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各行各业,你晓得哪个人是菩萨?不知道,我们是肉眼凡夫。
诸佛如来这些大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的用意很深。让我们对一切众生生起最极的恭敬心。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无论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要把它看作诸佛如来所示现的,我们恭敬心才真生起来,这样才能契入普贤行。普贤第一个行门是「礼敬诸佛」,我们对待任何人、事、物要真诚的礼敬。「礼」是外貌,「敬」是内心。所以示现的深意、密意,把我们带到普贤行。我们决定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众生,我们心目当中他是如来化身。他究竟是不是如来化身?我这个心要是这样子对他:「他是如来化身」,他这个人在我的境界裡面,就是如来化身。你要问什么道理?境随心转。随我的心转,他在我的心目当中他是如来,在你的心目当中他是凡夫,这个道理你懂不懂?我心目当中他是如来,我的境界就提升到如来境界。
佛眼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凡夫看佛菩萨还是凡夫,凡夫成不了佛,就是因为看一切众生都是凡夫。如果你果然回头,你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成佛好快。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成佛,道理在哪裡?就凭这么一点。这就是我们常讲,以真诚心对一切人、事、物,真诚到了极处,把所有境界统统转成佛境界。我们在讲席裡常讲,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境界随心转,天天在讲、在劝、在提醒,你为什么不能转?转,在一念之间,生、佛,实在讲就是一念的隔阂,一念觉你就成佛,一念迷你就是凡夫。希望诸位同修要深明此意。
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瞭,晓得万法皆空,晓得一切法无有自性,《般若经》上讲,诸法缘生,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他还要来示现,还要来做出样子给别人看,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因为他也明瞭佛种从缘生,什么是缘?一切人是缘、一切事是缘、一切物也是缘,我们六根面对的就是缘。缘裡头怎么有佛种?刚才我教给你的,你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的佛种生了。如果你看这一切人事物都是凡夫,都是业障生死凡夫,你的佛种不生,你的业障生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生起了。都在一念之间,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的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话头裡头常说,「会么?」你会不会。会了,就入境界,不会,还是凡夫。所以「会么?」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很深长,我们要能体会这个义趣。
所以众生因这个塬因有感,菩萨也因此而有应,感应道交。感应道交的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跟一切众生也是感应道交,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理很深,但不是体会不到。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你看学佛的人喜欢跟学佛的人在一起,我学佛我有感,所有那些学佛的人他就应了。学佛的人绝对不会跟学基督教的人在一起,这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吗?世法也是如此。打牌的人他有一批朋友都是喜欢打牌的,他跟他感应道交;跳舞的人跟跳舞的人感应道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会一类一类、一群一群
?感应之理。不但动物有这个感应,植物也有这个感应。如果你要是留意,到野外山林裡面去旅行,你看看树木,一片树木同一类的,不会说这一片树林裡面,有很多种不同的这些种类,很少,看不到的,除非人有意去栽的。如果它是自然生长的树林,它一片一定是一个种类。所以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它都是一类、一群一群的,这个道理叫感应之理。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净与净感应,你就懂得佛与佛感应。佛菩萨以种种身分、以种种色相在世间示现,慈悲到极处。这一些苦难众生一定要先救济他,台湾有一个慈济功德会,慈济到极处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那是真正的慈悲救济。以这些财物救济,他没得吃送一点粮食给他,没得穿送几件衣服给他,是救一时之急,不是长远之道。长远之道要从根本上救度,要教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恢復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无有穷尽的福报,这是真救济,这不是假救济,这是救济到极处。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八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