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高考状元,却遁入空门
发布时间:2024-01-07 03:35:48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明舒法师
烈日炎炎、盛夏六月,高考过后,有这么一群人成为了公众焦点——高考状元。他们凭借这个光环,收获了很多普通人一时间无法得到的东西。
有一个人,他亦虽贵为一代状元,甚至舍弃了那个年代稀缺的硕士学历,毅然决然不顾一切地选择了出家。
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不懈的坚持,越来越接近他最初的想法。走进一代状元——明舒法师。
明舒法师,俗名舒雪松,1968年生于重庆市铜梁县,1985年以该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学历毕业。1992年,他突然剃度出家,法号“明舒”。现为宝鸡金顶寺住持,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上午修行拒绝会客,每年外出数月讲经
明舒法师说,作为佛家弟子,有潜心修行这样的最本分的事情要做,如果整天忙于社会事务,就背离或者淡化了修行的要义,所以,必须要求自己每天上午修行,下午再处理社会事务和寺院管理事务。
不一般的“明舒法师”
在世俗人眼里,现年39岁的明舒法师“不一般”。
明舒法师自幼聪慧好学,成绩优异,1985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名列铜梁县文科类第一名。
而那时的高考,分预考和正考两关。因“国家给各县的参考名额有限”,故当时各县都举行预考,预考通过了才有权参加正考。
在预考中他仍然是全县文科第一名。以如此成绩,加之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当年便顺利被四川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历史系录取。
本科毕业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后,舒雪松又继续考本校研究生,“因当年学经济热,便报考了本来不是很感兴趣的世界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那段时光很美,他至今仍珍藏着这些各阶段的毕业证书。
一段佛缘、成就了明舒法师
在本科学习阶段,他便想信一种宗教,给自己一个信念。
在自己的“童年经验”里,他找不到有关佛教的痕迹。乃至小学、中学时期,他也从中找不出一丝影响他日后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事件。
他的父母曾经都不信佛。“我和其他人没有区别,就那样长大。”他说。
高中时,别人眼中的他,是个典型的书呆子。
从高二开始,他在铜梁中学,不论大小考试,成绩均为第一名,且远远领先第二名。
后来舒雪松“出家”了,当年高中的老师和同学听说后都大吃一惊。
其实当初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会走上这条路。上了大学,他像不少人那样,逃了不少课。原来大学远远不像高中那样,有着清晰的人生目标。
他开始思考、寻找,也曾彷徨。他开始对宗教产生兴趣,到文殊院、昭觉寺等寺院里“请购”了不少佛教书籍,认真研读。
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皈依佛门。
1990年农历4月4日,这天是文殊菩萨圣诞,已在川大读“世界经济学”研究生的舒雪松和一位数学系的同学到昭觉寺拜佛。
他们走到后院,见一群人围着干什么,便去看热闹,突然听见一个“师傅”大声喊:“你们新皈依的往前站!”就这样,他们皈依了。
硕士毕业、剃度出家
研究生毕业,舒雪松放弃了重庆市教育局的工作。
那个年代里作为研究生,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当个大学教师都没问题”,但他“出家”了。
“出家”在舒雪松看来,是一个偶然的契机。
1992年,临研究生毕业,舒雪松的一个高中同学一天对他说:“我考虑好了,要出家,你和我作伴吧!”
舒雪松说:“我还没想好,你让我认真想想。”
最终,舒雪松下了决心,再去找那位同学时,没想到他正谈恋爱。
“结果,我出家了。”
舒笑着说:“他出家还找人做伴儿,可见他是没有决心。”
后来他跑到广东省乳源县的云门寺,在该寺的第七天,他就剃度出家,得法号“明舒”,明者光明也,舒者舒展也,有“放大光明”之意。
而这一切,他的家人全都不知道。
他怕父母担心,在去广东之前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出家”之意
。他的父母见信后很是惊讶,赶紧赶至川大找他,却哪里有他半个踪影。他在失踪了一年之后,首次回铜梁老家探亲。
父母、妹妹眼前的他,穿着一身僧服,情绪无比复杂。
发愿修复金顶寺
金顶寺是他新的事业
金顶寺,在之前明舒法师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处寺院。
有一天他带着徒弟来到所谓的金顶寺,只见一派荒凉,整个寺院既无山门又无围墙,只有两个破旧的大殿,“看上去像一个农家大院”,院里只有一位多病的老僧。
舒雪松当初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之后,向当地政府申请办理合法手续,四处筹集善款,多次扩地、扩建。
如今寺院占地30亩,虽看上去不如大寺院气派,但已五脏俱全,成为宝鸡市区最大的佛教寺院,每逢“节日”便香火旺盛,前来烧香拜佛者最多时可达一万余人。
一心向佛、潜心修行的明舒法师
明舒法师有一整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寺院管理理论。他说自己从不上网、从不看新闻,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连最近红透了的延参法师他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他不主张寺院“过度商业化”,但又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选择”。对“外部的发展”,他只“随因缘”,对“内在”,他希望“尽量把事务放手给徒弟,自己尽快潜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