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皇家世孙,后削发为僧 画了一块石头拍了九百万!
发布时间:2024-01-04 03:34:42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文/池言
他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一生坎坷漂泊。他是谁呢?他就是朱耷。可能大家听到这个名字觉得陌生,那么,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一定听过,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八大山人。
他的一生到底有多跌宕起伏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垔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
八大山人`朱耷顺治五年,朱耷妻子亡故,他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常喜饮酒,喝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
朱耷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迫害,只能借此隐蔽和保存自己,后来被一县令认出,甚至装疯卖傻,撕毁僧服,一路走回南昌才逃过一劫。
《柱石图》(局部)朱耷的晚年是在一所草屋中度过的。诗人叶丹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当时生活的窘状--“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从衣食无忧的皇家世孙变得一贫如洗,甚至为了保命需要隐姓埋名到处漂泊,不禁令人唏嘘!
《柱石图》(局部)朱耷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而且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朱耷这一生,坎坷不平,风雨无依。备受打击的他,曾一度精神失常,深陷痛苦。痛定思痛后,他选择了抛弃过往,重新开始。把自己的灵魂与思想寄托于作品中。
《柱石图》这幅《柱石图》是朱耷晚年之作。于2019年在嘉德拍卖拍出九百二十万的价格。图中画一石从右向上斜出,雄劲轩昂,傲然独立。联想到朱耷这一生的遭遇,就像这石头,即使备受狂风暴雨的攻击,却从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大家觉得这幅《柱石图》怎么样呢?欢迎留言,小编在留言板等着大家!
本文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