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在的相去判断一个人就是迷惑颠倒
发布时间:2022-07-19 10:10:56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禅宗史上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德川幕府将军请一休禅师去应供。禅师开始去的时候,穿一件很破烂的衣服去,他平时就不讲究这个,看门的门卫就把他挡在门外。一休禅师说:“我是你们将军请我来应供的。”
门卫说:“不可能,我们将军请的是大名鼎鼎的一休禅师,怎么会是你这个样子呢?破破烂烂、疯疯颠颠的。”
禅师不说话,回去了。换一件非常庄严的法衣,然后披上袈裟走过来,门卫看到他也没有阻拦,也没有问,他就进去了。
将军请他上座之后,说:“师父,您多吃菜呀。”
“好。”他把所有的菜就夹到袖子里面去了,不往口里面送。
将军觉得很奇怪,说:“师父,您要喜欢这个菜,我马上可以叫人给您送过去,您为什么放到自己衣袖里面去呢?”
他说:“你要知道了,你今天不是请我吃饭,请我这个衣服吃饭。”
凡夫总是这样的,执着于外在的表相,根据外在的表相去判断一个人,迷惑颠倒了,所以众生是于相而着相,不是离相。看物就住于物相,看心就住于心,看净就住于净,执着于这个清净相,就障碍住我们的自性光明,所以我们要就这个事物要悟到它的空性,心中如如不动。
《金刚经》很多的经文都是说要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不应住色布施,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她的核心内容就是说要离一切相,而修一切善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离一切相。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乃至于我们度众生,也应该是不着度众生之相,如果我们着相的话,我为能度,一切众生是所度,我执、我相未破,是凡夫,不是圣人。
乃至于我们成佛,而实无佛道可成,因为佛与众生是相对待而安立的,实际上我们真正地觉悟了,显发了我们的真如本性之后,是一个绝待圆融的,所以如果你执着于有成佛之相,还有一个我相在,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也就是说以般若来观照,对一切法无住无着,就可以直下成佛。所以《金刚经》是以慧照无住为宗,以智慧来觉照为宗,破执着。
执着、我执是凡夫的通病。我们看到分别、执着非常深的人,一定是业深障重;业深障重一定是福轻慧浅,不能圆融;福轻慧浅就一定是苦多乐少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就说:
诸法缘生皆是假,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妄想分别计为有,
若能断除于二执,当证无上大菩提。
我们的能执之心是遍计执性,所执之事是依他起性,所依之体是圆成实性,这是唯识的三性三无性。就是如果我们情执若空的话,心就能够圆融,就可以事事无碍。一切的事物都是依缘而起,缘散而灭,这是依他起性。我们在这个无自性的、因缘聚合这么一个事物上面去产生一个执着,对这个虚妄的事物,没有常性的、无常的事物产生虚妄的执着,就是遍计执性。
我看到一条绳子,我们执着于它是一条蛇,就生起了恐惧。我们真正有智慧觉照的时候就照见它是一条绳子,照见它的如实相、真实相,我们当下这个恐惧就消失了。如果我们是遍计执性,对一切都产生一种妄执,就不知道这个相原来它是虚妄的。如果我们能够转识成智,则全相即性,就从事物的当下能够见到它的真如本性,就知道一切万物都是我们自性的流露,随缘起用,一切都是佛法。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上面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但是我们一般人都会容易着相,而且以外在的相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这就是迷惑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