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佛教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4-02-12 03:39:43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佛教基本知识

三世

“三世”是指:前世,今世,后世。

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佛教理论,有情的生命流转,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

三施

“三施” 语出《大智度论》。一曰, 财施。谓自能持戒。不侵他人财物。又能以己之财。施与他人。是名财施。二曰,法施。谓既能财施。又能为人说法。令其开悟。是名法施。三曰,无畏施。谓一切众生皆畏于死。持戒之人。无杀害心。令其无畏。是名无畏施。

三慧

指闻慧、思慧、修慧。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闻慧指对佛法正确的理解,思慧指对于佛法的正确思考,修慧指由禅定引发的无漏慧。此外,天生具有的智慧称为生得慧,为其他三慧的根本,三慧加上生得慧则称为四慧。

六度

佛教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

1.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以改善众生的心性。

2.无畏施——凡对痛苦的人,用温暖爱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难,施于援手解难,使受苦受难者心中得到平安,没有恐怖感。如对寺庙佛堂等,献出劳力清扫维护;或对毁谤正法者,能以无畏精神伸张真理感化之。

3.法布施——以自己所学,领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说,使众生同沾法雨,转迷成悟。

二、持戒——严守戒律,始能塑出端庄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净,不犯恶业。当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它奢华歌舞,令人目迷神乱,香烟等亦当禁戒,以维身心清静。

三、忍辱——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

四、精进——佛海无边,道海高远,学无止境,真理研习不可停顿。若有过失,遇人指点,立即改正;凡对众生有利益工作,当仁不让,尽力去做,精进不怠,彼岸自达。

五、禅定——要修炼成佛,必需寂静其心,以免散乱。要普度众生,精神须有特别训练,所以禅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六、智慧——修行者之心性当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览群经、远大学识、历练世故,可以辨才无碍,圆通万事,度化众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堕落魔障之中。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一、无明,指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二、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

三、识,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今世,成为新的生命。

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

五、六入,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

六、触,人在出生后,对外界事物有所接触。

七、受,由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乐、忧、喜的感觉。

八、爱,对苦有强烈的憎恨,对乐有热烈的渴望,强烈的欲求或渴望,就是爱。

九、为爱努力地追求。

十、有,今生为爱产生诸多行为,成为下一世的果报。

十一、生,有了今生的业因,而受来生的生命。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