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道法师:也说逃避
发布时间:2024-12-01 03:37:14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常听见有人说:「逃避现实的人,才去学佛。」而在学佛的人群里也常常会听到一种论调:「逃避心态的人,才求生西方。」
每听见这样的话,我总觉得这些句话既对又错。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话本身并没有错,我自身学佛正是基于逃避的心理;其后念佛求生西方,也确实是逃避的心态。然而说者错的是其态度——他们认为逃避是可耻的,是懦弱的表现,是屈服的心理,然而我却认为学会选择逃避是智慧的,是光荣的,而且是终究要胜利的。
「逃避现实的人才学佛」,此话说得一点不假。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年轻的悉达多王子不满足于现实而逃避出家修行。尽管他贵为王子,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身体强健,无与伦比;世间学问技艺,无不通达:坐拥如此让人艳羡不已、梦寐以求的「美好」现实,却没有让悉达多王子生起多大的快乐,因为他深知还有一个更大的现实——死亡。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逃避了现实,出家修行。他的这一逃避之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佛教因此而创立,宇宙真理得以显现于世,无尽的众生因此而获得解脱。倘若当初悉达多王子没有毅然决然逃避皇宫,会有今天的佛教吗?
世间的现实是什么?世间现实不只是柴、米、油、盐,不单是家庭、工作、事业、朋友。比这些更深层、更关乎我们生命深处的现实是生、老、病、死,是无常,是幻灭。
蚂蚁上了热锅,尚知四处急走,寻求出火地之路;兔子遭饿狼追赶,尚知以全力奔跑、逃避躲藏,以全性命;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何反不知逃避于死亡的麾刀追杀?
而人一生中何尝又不是在逃避中度过呢?小时候上学,从不好的学校逃到好的学校;工作,从差的岗位逃到好的岗位,从差的公司逃到好的公司;人际交往,从恶人恶缘处逃到善人善缘处;生活中,于炎夏处知逃于阴凉所,于冰冷之地知避于温暖之室;饿寻食所,渴近水源,病时知逃于医院……
此类种种的不如意现实,我们哪个人、哪个时候不是在逃避之中呢?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们,为何于死亡大事而独独不知逃避呢?
处苦而不知苦,是谓麻木;知苦而不离苦,是谓愚痴;见有人慧眼识苦,欲学佛离其苦,却嗤其曰「逃避人」,可不谓「颠倒至极人」?
「逃避心理的人,才求生西方。」这话说得也没有错。说到这个,先要讲一个故事:宋朝时候,有位元照律师,开始他发大誓愿,愿生生世世常住娑婆五浊恶世,作大导师,提携诱导众生,令入佛道。又见古德说:「西方虽然清净,但也非我所愿。假如十二劫中在莲华中受乐,还不如在三途极苦之中救度众生。」因此更加坚持己见。经历多年,于净土法门,没有丝毫归向;见到修净业的,还心生轻视、诽谤。后来,这位元照律师遭遇重病,色力萎缩,身体瘦弱,神识迷迷茫茫,不知将归宿到什么地方。病略好些后,他顿觉先前之错,晓得自力在生死巨壑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伤感悲泣,深深自责,后来他尽弃平生所学,专修净土法门,此后20多年,未曾暂时舍离。最后元照律师临终安然往生净土。
这位元照律师开始可谓真正是直面娑婆苦恼世界的勇士;但经过一番生死考验,终于知道最上之佛法并不在于直面娑婆现实,反而在于貌似伫弱之辈所行的「逃避」西方一法
!历史上实在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正由于我们生生世世不知逃离娑婆,逃向西方,才一直在六道受苦,轮回至今。
其实,越是努力修行的人就知道,我们自己的根机是多么的陋劣、多么的薄弱,我们是千佛所弃之人,是「必摧死地」之人。净土法门是唯一的出路,阿弥陀佛是唯一能救我们的佛,知此路,而不知顺此路而出之人,真太愚痴了!如同地震被埋于地下之人们,举目皆是无尽的黑暗,此时忽见某一方向透出一丝光亮,智慧之人必是全力顺着光亮的方向挖掘,逃出险难。而愚痴、意志薄弱者,反讥求生之人不面对现实,想要求生之人和他一样坐以待毙,诚然愚哉!
佛说逃向西方极乐之人,是光荣的,是有智慧的,是善男子、善女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世间万事,各有其道,逃避亦有道,循着这个道逃避成功,便成人中豪杰,甚至成圣成佛。真明逃避之道的人,恰是真正面对现实之人,如理逃避,恰是大智慧的表现。他们对现实,眼光所见的深度和广度,非常人所及;然而,大概也正因为常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才让人鄙夷而不屑地把 「逃避」的帽子加于智者头上吧。
诚愿见闻此文者:今生逃离世间热恼苦海,来到佛法清凉世界;逃离难堪之圣道难行,来到净土念佛之易行;终而逃离娑婆,来于极乐——永避轮回八苦之难,永享成佛之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