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

发布时间:2024-02-12 03:37:46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摘编]

释迦牟尼佛,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及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就先要栽种什么。”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生活贫穷,年轻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务正业,便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但终究管不住长大成人的孩子。年轻人甚至把母亲当成求佛成仙的障碍。

一天,年轻人听说远方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便瞒着母亲跋涉千里去找高僧讨教成佛之道。

他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高僧听完他的一番诉说后,沉默良久,开口道:“你想修道,我可以给你指条明路。”

年轻人太高兴了:“太好了,我愿拜大师为师,专心修道。”

高僧不以为然地说:“与其拜我为师,还不如去找佛。”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请问哪里有佛?”

高僧说:“你现在回家去,在路上有个人会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那个人就是佛。”

年轻人听后大喜,拜谢了高僧,启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着高僧说的那个人。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贫寒农家,他仔细看了看迎接他的男主人,他没有反穿鞋子。第二天,他又投宿在一户富有人家,更没有人披着衣服、反穿着鞋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那样接他的人。

眼看快到家了,佛还没有出现。年轻人又气又悔,以为是高僧欺骗了他。

等他回到家时,夜已经很深了。他灰心丧气地抬手敲门。

“谁呀?”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

“我,是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灯也来不及点着就去开门,慌忙中鞋子都穿反了。年轻人看到母亲狼狈的样子,不禁热泪盈眶,立刻觉悟了。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佛不在别处,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世人都在苦苦地求索,梦想着找到自己的归宿。殊不知,思念着我们的人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归宿。

高僧帮助年轻人认清了人生的归宿,着实令人感动,我们是不是也该想一想自己的归宿呢?想一想那些思念着我们的人,那些处处为我们着想的人,那些一直对我们不离不弃的人。

每每读到佛的东西,总有很多感动

。佛就像母亲一样,永远都有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念念为众生着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由此可想,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归宿。三千大千世界,把一切众生都视如自己的儿、女,心生慈悲,哪怕再十恶不赦的人,都愿度化;佛规劝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佛都在你的身边,唯愿你平安健康、幸福快乐。不论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曾经有过多少罪恶,只要你在心里轻声呼唤,慈父“阿弥陀佛”……, 慈父“阿弥陀佛”都将守护着你,救度你离苦得乐,永出六道轮回!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四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