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网

《金刚经》法句探索10

发布时间:2023-09-23 03:23:54作者:阿弥陀经全文网
《金刚经》法句探索10

《金刚经》法句探索10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德山大师的「点心」

唐朝德山大师通达诸经,尤精《金刚经》。因俗姓周,故有「周金刚」之誉。德山大师不认同禅宗所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决定亲往纠正。

途中颇感飢饿,恰遇一位卖烧饼的老婆婆。老婆婆得知德山大师专精《金刚经》,就提出一个考题,如果大师答得出,就以烧饼供养大师;如果大师答不出,就请大师立刻离开。

题目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大师您是要点那一个心?」

德山大师听此一问,选择无语离去,此后再不敢自诩精通《金刚经》。放下傲慢心之后,大师至诚参谒龙潭祖师,从此勇勐精进,终于大彻大悟。

老婆婆问得当机,因为《金刚经》的智慧不在会读、会说,而在于用之生活。

德山大师的无语不是不懂,而是真明白。先前读的、说的、写的原来只是皮毛,真正的功夫就在平常啊!

老婆婆问得是什麽?德山大师悟得是什麽?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动念即乖」。

凡事有因有果,绝非偶然,所以任凭修行再怎麽高,若有一丝丝杂念,就不对了,也不好了,因为心就不清淨了。心有染污,焉能见道

!更别说行道、悟道了。

◎断恶修善→心宽念纯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修行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会喜欢、会讨厌、会开心、会伤心,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答案,可知好恶悲喜非由外来,而是自找的。如果能放下所有的妄想、执着,就能恢復本具的智慧德相,这也是「众生皆是未来佛」的真义。

多数大众无数世以来受到了太多的染污,要想一念尽扫尘垢并非益事。如能时时精进,渐渐提升,已是难能可贵!

唐代诗人白居易请益鸟巢禅师:「佛法大义为何?」

鸟巢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简单来说,「断恶修善」就是去除染污的基本功,要想成就一定由此开始。

何谓「恶」?只为自己即是恶。

何谓「善」?广利众生即是善。

如何「断恶」?断绝一切恶事,乃至不生丝毫恶念。

如何「修善」?帮助一切众生,终至行善而不自矜。

「断恶修善」就是「所行皆利益大众,所存无善恶分别」。

佛菩萨如何断恶修善?

为众生降伏邪魔,现忿怒相,无忿怒心。

为众生拔苦与乐,现慈悲身,无我慢心。

断恶修善,念念众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哪裡需要哪裡去。

随缘圆满,无挂无碍,心宽因为能放下,念纯乃生大智慧。

◎三心不可得→应无所住

过去:缘已灭,心既止。

现在:缘方起,心难停。

未来:缘未遇,心不生。

聚也因缘,散也因缘。

如何可得?执着何用?

「三心」无非「妄念」,「不可得」就是「放下」,「放下妄念」即是道!

放下、放下,愈说愈放不下,一切平常,就放下了。

平常、平常,如何平如何常?该做就做,其馀随缘。

这就是「应无所住」,也是圣严法师开示:「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